陳永波 王翔 劉晶 陳林

花溪區黔陶鄉水稻—香蔥輪作示范基地
近年來,在傳統農業生產尤其是傳統稻油兩熟制增產不明顯的情況下,貴陽貴安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穩糧增效、產業富民、生態高效為導向,積極推廣水稻與蔬菜輪作高效生產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提升了農業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廣成效[1],抑制了病蟲草害的發生,有效解決了蔬菜倒茬問題[2],并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減少了化肥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結構[3]。在稻菜輪作推廣過程中,市政府切實將稻菜輪作納入2.5萬畝(1 666.7 hm2)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項目來抓,鼓勵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流轉冬閑田種植蔬菜;發揮農技人員“揭榜掛帥”和開展基礎性示范服務的作用,配強配優糧油和蔬菜專家團隊,強化技術指導和培訓,提高標準化生產技術到位率;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對稻菜輪作示范應用耕種管收全程社會化服務,為農戶和種植大戶帶來專業服務上的便利,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為此,為了實現節本增效,特對水稻蔬菜輪作模式進行探討。
水稻—食用菌輪作是在種植1季水稻收獲后,于水稻田上種植食用菌,再將出完菇的菌渣作為肥料還田的優質高效生產模式。此模式應選擇耐低溫的食用菌種類,以水稻—羊肚菌高效栽培模式為例作介紹。羊肚菌是食藥兼用菌,其香味獨特,營養豐富,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和有機鍺,一直被歐美等國家作為人體營養的高級補品。由于羊肚菌具有抗腫瘤、抗氧化、降血脂、護肝等功效,經濟價值較高[4],在全球范圍內需求量較大,因此種植羊肚菌市場前景廣闊。目前,烏當區羊昌鎮、息烽縣九莊鎮、開陽縣楠木渡鎮在推廣種植,種植面積2 000~3 000畝(133.3~200.0 hm2)。貴陽貴安當前羊肚菌在田面積4 888畝(325.9 hm2),白云區、花溪區、烏當區、開陽縣、修文縣、息烽縣、清鎮市等均有種植。
水稻收獲后適時整地,于10月中下旬開始播種羊肚菌,次年3~4月采收結束,整個生產期5個月左右,茬口恰好能與水稻銜接。主要種植品種為六妹羊肚菌,其是近年來中國羊肚菌大田栽培模式下成功馴化的黑色羊肚菌品種。
對水稻品種無特殊要求,水稻收獲后秸稈粉碎還田,并翻耕疏松土壤,以土質較細為宜,畦面寬度為0.8~1.2 m,長度不限,排水不良及黏質土壤應作高畦,防止畦面積水。以菌袋播種,播種量一般為160 kg/667 m2左右。播種后開廂起壟,每棚5壟,壟寬80 cm,壟高20 cm,壟溝寬30 cm,壟溝和壟面需平整[5]。播種后盡快搭遮陽棚,可搭建高2 m的中棚或高約75 cm、寬約1.1 m的矮棚,棚外均需覆蓋1層遮陽網,避免陽光直射,以營造棚內“半陰半陽”的環境為宜。當氣溫穩定在8℃左右時進入淋水轉化管理,噴水量逐漸加大,直至廂面菌絲消失,澆1次透水但不能有積水,促進子實體形成。羊肚菌菌絲的生長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大,可通過大棚的通風口、滴灌帶、地膜和大棚塑料膜進行調節,保障棚內溫度不超過22℃,及菌床表面潮濕。子實體出土7~10天后生長成熟,當羊肚菌蜂窩狀的子囊果部分基本展開時即可采收,采收后應清理泥土,分級擺放,鮮銷或干制,干品需密封保存。
生產管理措施到位的情況下,除去水稻產值,每667 m2羊肚菌鮮品可實現產量150 kg、產值15 000元以上的效果,同時增加了稻田有機質含量,減少了水稻種植的施肥量,實現了稻田利用的綠色、高效、可持續。
水稻—香蔥輪作是在種植1季水稻后,在水稻田上種植1~2季香蔥的生態循環產業化種植模式。2013年,花溪區黔陶鄉騎龍村引進香蔥種植業,并采取香蔥+水稻(生姜)+香蔥輪種模式獲得成功,輻射帶動了周邊趙司村、馬場村等地村民種植。黔陶鄉有80%以上的村民種植香蔥,是貴陽市大規模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之一。由于香蔥種植效益明顯,目前已在花溪區黔陶鄉、貴安新區高峰鎮和馬場鎮等地推廣種植,種植面積達5 000畝(333.3 hm2)以上。

羊肚菌栽培示范基地
水稻收獲后,于11月上旬開始整地、移栽,次年1~2月采收第1季香蔥;第2季1月移栽,4月中下旬采收,茬口能與水稻進行銜接。香蔥主要栽培品種為本地細米蔥,其喜冷涼不耐炎熱,在溫度合適的條件下,可獲得較好的產量和質量。
以種植本地細米蔥為例,前茬作物水稻收獲后及時清理田塊,深翻25~30 cm,一犁兩旋,配合施足底肥。每667 m2施有機肥300 kg、復合肥50 kg、過磷酸鈣25 kg。每667 m2用種量200~250 g,每667 m2移栽蔥苗后用量在250~300 kg。碎土整平,除去雜草殘根,開廂起壟,廂寬1.4~1.6 m,廂溝寬35~40 cm,廂高25~30 cm。定植前要在廂面上噴殺菌劑進行土壤消毒,采用開溝種植方式,溝寬13~14 cm,溝深20~26 cm,種植株距10 cm,排好每行蔥后,施腐熟農家肥,蔥根部覆土,定植后澆足定根水。活棵后及時追施薄糞水,或667 m2追施尿素5 kg作促蘗肥,施肥前如土壤板結,應淺鋤,間隔15~20天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施尿素5 kg、鉀肥5 kg,施肥結合澆水進行,保持土壤濕潤。每茬中耕松土1~2次,以促進根系生長。收獲前15~20天可噴施氨基酸肥等葉面肥,促進植株嫩綠。株高18 cm,農藥安全間隔期后適時采收。采收后整理,在清潔水中清洗,分級捆扎,大小均勻、無病斑、無枯稍、無泥沙即可上市。
香蔥一般每年種植2季,市場價1.5~2.5元/kg,按667 m2產量1 750 kg計算,每667 m2產值可達25 000元,除去水稻產值、扣除香蔥生產成本,每667 m2平均純收入15 000元以上。
水稻—花椰菜輪作是在水稻收獲后立即整地,種植1季花椰菜,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產出的水旱輪作栽培模式。目前,貴安新區高峰鎮等地在推廣種植,種植面積達1 000畝(66.7 hm2)以上。
水稻收獲后,于11月上旬對大苗陸續移栽種植,次年1月中旬至3月按照花椰菜采收標準分揀裝箱出售,茬口與水稻銜接緊密。主要栽培品種為德興農108,其為晚熟青梗型品種,耐寒性強,生長健壯,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容易栽培,株型整齊,雪白美觀,產量高,品質佳,口感一流,市場暢銷。
以種植青梗松花菜為例,在前茬作物水稻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深翻25~30 cm,一犁兩旋,配合施足底肥。

示范基地農戶在清洗香蔥

青梗松花菜
667 m2施用有機肥300 kg、復合肥70 kg、過磷酸鈣25 kg。667 m2定植2 000株。按連溝帶壟2 m整壟,上壟面寬1.6 m,畦溝寬30 cm,溝深10~15 cm,并將畦面耙平,溝底平暢。起壟要求平直,壟面無大粒土塊。選用黑色地膜,厚1.4絲(1絲=0.01 mm)、寬2 m,采用人工或機械方式進行覆膜,地膜平鋪覆蓋壟面及溝底,壟兩頭膜拉緊并用碎土壓實。覆好膜后根據播種方式用打孔機打孔進行穴播,用穴盤育苗的定植前再打孔。定植前對種苗進行分級,選用長勢一致的苗,按株行距用工具開好定植孔,孔直徑5 cm。將帶基質坨的幼苗放入穴中,定植深度以基質坨與壟面平齊,并適當用細土穩固幼苗周圍,再用細土將定植孔周圍封實,定植后及時用滴灌澆足定根水。每壟4行,按株行距50 cm×45 cm種植。定植成活后查苗,對缺苗的及時進行補苗。生長前期土壤見干見濕,根據墑情及時澆水,蓮座期后保持土壤濕潤。雨季及時排澇,避免田間積水。緩苗后追提苗肥,每667 m2用0.6%三元復合肥(15-15-15)液澆灌于秧苗根部。結球初期每667 m2追0.3%高鉀水溶肥(10-10-40)液15 kg。當花球充分膨大,表面圓整,花球較緊實、邊緣尚未散開時采收為宜。
每667 m2青梗松花菜產量在800 kg以上,上市時間正處于春節等旺季,市場價格可達7元/kg,667 m2產值可達5 600元。除去水稻產值、扣除香蔥生產成本外,每667 m2平均純收入3 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