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滿 王愛新 魏玉翔 宋先銀 劉金平 彭鳴
多年來,筆者經常接到蓮藕等水生蔬菜種植戶的咨詢,他們大多是農民,也有企業家。筆者也經常到全國各產區進行現場調研及技術咨詢和講座,到各級廣播電臺農業節目中進行咨詢和講座。在與種植戶的交流中,接觸到了大量從種植者角度提出來的問題。最近幾年,更是通過電話、彩信、微信、QQ及電子郵件等方式,接觸到大量從事蓮藕等水生蔬菜種植的年輕人提出的問題。為此,筆者對種植者特別是青年種植者提出的部分問題進行整理,并力求進行較為全面的回答。
在菱角(Trapa natans)技術咨詢中,經常有準備引種的農戶問,每667 m2大田要多少菱角種?如果實行育苗移栽,每667 m2栽培大田需要設置多大面積的育苗苗床,每667 m2的育苗苗床又需要播種多少菱角種?考察生產實踐,可以發現這些數據差異很大。實際上,這些問題涉及栽培方式、菱角品種、果實(種子)大小和質量、栽培環境及栽培習慣等因素。菱角栽培的種子用種量與種苗育苗關系密切,因此本文一并介紹菱角種苗育苗技術。
①根據是否采用設施,分為露地栽培和設施栽培。露地栽培是菱角主要栽培方式,而設施栽培主要用于早熟栽培,效益較高。
②根據栽培水體深度,分為淺水栽培和深水栽培。淺水栽培水深一般30~200 cm,通常為人工池塘、水田及淺水湖泊、河流及溝渠等;深水栽培水深一般200~400 cm,通常為自然湖泊、水庫等。設施早熟栽培采用淺水栽培,一般最大水深約40 cm(圖1)。

圖1 菱角主要栽培形式——露地淺水栽培和設施淺水早熟栽培
③根據是否育苗,分為育苗移栽、直播及自然沉水種菱(落菱)栽培,其中育苗時期又可分為設施提早育苗和常規育苗,而設施提早育苗通常以設施早熟栽培為目的,亦用于露地淺水(稻田,最大水深約40 cm)早熟栽培;常規育苗通常不采用保溫設施,用于露地栽培;直播栽培又分為撒播、條播及穴播3種形式;自然沉水種菱栽培比較粗放,有時需要疏苗,亦可用于移栽。
此外,還可根據主要產品形態,分為以采收果實為主和以采收嫩莖和葉柄(菱角菜)為主(前期采收部分嫩莖和葉柄,后期采收果實)。大多數為以采收果實為主的栽培形式,只有個別地區或少數種植戶以采收嫩莖和葉柄(菱角菜)為主[1,2]。
另外,有以水體凈化和景觀利用為主的菱角栽培,通常也可以采收產品供食用。
浙江蒼南:2001年曾推廣稻田菱角早熟栽培120 hm2,該技術采用小棚設施覆蓋提早育苗,播種期1月下旬2月上旬,4月中旬移栽露地淺水田(稻田),栽培期間保持水深20~30 cm(高溫季節超過30 cm),行株距均為1.5~1.8 m,采收期6月上旬至8月上旬[3]。
浙江義烏:吳樟義等[4]較早于2005年介紹了浙江義烏的菱角大棚設施淺水早熟栽培技術。該技術品種選用田菱1號(由義烏地方菱角品種提純復壯而來)和廣東青菱,其中田菱1號大棚栽培95天左右采收嫩菱,廣東青菱則比田菱1號早10余天。一般采用撒播或條播方式直播,每667 m2大田用種量25~30 kg。育苗移栽的,1月底2月初播種育苗,菱盤分盤時移栽,行距1 m、穴距1 m,每穴3株左右。5月20日前后采收嫩菱,比露地提早約50天,平均產量2 280 kg/667 m2。
浙江金華:嚴志萱等[5~7]在浙江金華調查結果表明,①大棚淺水菱(田菱)1月上中旬設施內播種育苗,3月中旬定植大棚內(密度2~3株/m2),5月上中旬始收,盛果期6月上旬至10月中旬,終收期11月中下旬,采收期持續約200天,每667 m2產量2 200~3 000 kg;②大棚育苗田菱(大棚育苗、露地定植栽培)1月上中旬播種育苗,4月上中旬移栽,6月上中旬開始成熟,10月上旬采收結束,采收期約120天,產量1 200~1 500 kg/667 m2;③露地田菱和塘菱4月上中旬播種,露地田菱采用撒播方式直播或露地育苗移栽,新種塘菱采用1 m以上大苗移栽或直播,老塘菱一般以落菱翌年自然生長繁殖為主,8月上中旬開始采收,10月上旬采收結束,采收期約60天,產量750~1 000 kg/667 m2。
浙江杭州:楊玉星等[8]在浙江杭州調查大棚設施內淺水早熟菱角,1月中下旬在大棚設施播種育苗,2月中下旬在大棚內定植,5月中旬開始采收,10月下旬采收結束。始收期比露地提早3個月,產量2 500 kg/667 m2。
江蘇興化:2月底3月初利用連棟塑料大棚內套小棚播種菱角育苗,3月下旬4月初移栽至大棚內,6月2日菱角即可開始上市,比當地常規露地栽培早2個月,產量1 650 kg/667 m2[9]。
江蘇如皋:馬興華[10]開展大棚淺水早熟菱角栽培試驗,品種大青菱、水紅菱,采用雙層大棚+小拱棚育苗,播種期2月上中旬,4月上旬菱苗具10片葉、菱盤直徑15 cm、有2~3個分枝時移栽至單層大棚內。實現了菱角春提早、秋延后采收的長季節栽培,采收期5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采收期6個月,產量2 000~2 500 kg/667 m2。
上述大棚淺水早熟栽培形式,浙江省金華市農業科學院鄭寨生等[11]總結優化為菱角“帶果移栽”長季栽培技術,優化后的技術參數為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下旬設施內播種育苗,3月中旬移栽至大棚,密度2~3株/m2。其中,12月中旬播種育苗者,翌年5月即可上市,比傳統種植提早約90天[11]。
在植物學中,菱角的種子屬于果實。菱角子房2室,每室1個胚珠,絕大多數情況下,僅1室正常發育,另1室退化,成熟果實只有1粒種子,萌發形成1株苗。極少數情況下,2個胚珠發育,在同一個果實內形成2粒種子,萌發出2株苗,形成所謂“雙苗現象”[12]。生產實踐中,宜按照“1個果實1粒種子,1粒種子1株苗”計算菱角種子用量。
實踐中,單位面積菱角栽培大田種子用量,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定植行距(m)、穴距(m)、每穴株數(株),以及種子發芽率(%)、單果質量(g)(或每1 kg菱角果實個數)、種子凈度(%)和安全系數(%)。目前,菱角種子質量尚無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但部分地區制定有地方標準。如湖北省地方標準《水生蔬菜種子》(DB42/T 1199-2016)規定,菱角大田用種純度不低于95%、凈度不低于97%,發芽率不低于80%。菱角種子需浸水保存,不設置含水量指標,單果質量、單位面積用種量直接用瀝干的鮮質量數據表示。其中,菱角“種子純度”主要依賴繁種單位作出保障,現場宜主要依據果實大小、果實形狀、果實顏色、果角數、果角形態等性狀進行綜合鑒定;“種子發芽率”需要事先進行發芽試驗確定,或根據繁種經驗確定;“單果質量”或“每1 kg菱角果實個數”按照一定取樣方法,隨機選取一定個數或質量的菱角果實,洗凈瀝干后稱量、計算獲得(“單果質量”或“每1 kg菱角果實個數”反映的是種子飽滿度,同一個品種不同批次種子之間,以飽滿度大的種子更好);“種子凈度”按照一定取樣方法,隨機選取一定質量的菱角果實,瀝干,分別稱量植株殘體、破損腐爛種子、未成熟種子(成熟種子比重大于水,未成熟種子在水中漂浮或懸浮)、泥土等雜質和凈種子質量,計算凈種子質量占總質量的百分比;安全系數一般可以取值20%,即在依據定植行距、穴距、每穴株數,以及種子發芽率、單果質量(或每1 kg菱角果實個數)、種子凈度等計算結果的基礎上,增加20%的量。
每667 m2栽培大田用種量(kg),可以按照如下步驟計算。
第一步:667 m2種植株數(株)=667/(行距×穴距)×每穴株數。
第二步:考慮到種子發芽率時,667 m2需要的菱角果實個數(個)=667 m2種植株數/發芽率。
第三步:考慮到單果質量、種子凈度及安全系數時,每667 m2需要的菱角果實質量(kg)=(667 m2需要的菱角果實個數×單果質量)/(凈度×1 000)×(1+安全系數),或每667 m2需要的菱角果實質量(kg)=667 m2需要的菱角果實個數/(每1 kg菱角果實個數×凈度)×(1+安全系數)。
假設定植行距1.5 m、穴距1.0 m,每穴3株,發芽率80%、凈度97%、平均單果質量10 g、安全系數20%,則 每667 m2種 植 株 數=667/(1.5×1.0)×3=1 334株,考慮到種子發芽率時需要的菱角果實個數=1 334/80%=1 668個,考慮到單果質量、種子凈度和安全系數時需要的菱角果實質量=(1 668×10)/(97%×1 000)×(1+20%)=20.64 kg。
對于種子純度、凈度及發芽率等指標符合相關標準(如DB42/T 1199-2016)要求的菱角種子,影響大田用種量的因素主要為秧苗定植密度和單果質量。
①菱角秧苗定植密度 菱角秧苗定植密度,或單位面積定植苗數,由定植行距、穴距及每穴株數確定,不同品種、栽培形式、地區栽培習慣下,有較大差異。合理的定植密度數據,應該通過正式田間試驗比較獲得,但缺乏這方面的準確數據。目前,菱角栽培生產中的秧苗定植密度,主要來自經驗。
通常,淺水早熟栽培形式中,定植密度較大,一般行距1.0~1.5 m,穴距1.0~1.5 m,每穴2~3株,每667 m2株數1 330~2 000株(2~3株/m2)[11]。浙江省地方標準《菱生產技術規范》(DB33/T 2130-2018)中,淺水早熟栽培(設施提早育苗,設施內或露地淺水田定植)中,每667 m2定植600~700穴,每穴4株,總計2 400~2 800株。如果菱角種子發芽率80%、凈度97%,安全系數取20%,則DB33/T 2130-2018提及品種金華青菱(16 g/果)和南湖菱(13.3 g/果)用種量分別為59~69 kg/667 m2和49~58 kg/667 m2。部分技術報告中,大棚淺水早熟栽培的定植密度更大,行距和穴距均為0.6~0.8 m,每穴2~3株,每667 m2定植3 000~4 000株,需種量更大[2]。
對于常規露地淺水栽培(露地播種育苗移栽,或直播)而言,一般移栽行距和穴距皆為2.0~2.5 m,每穴4~5株,即每667 m2種植700~800株;有的移栽行距和穴距皆為1.5~2.0 m,每穴3株,即每667 m2種植500~800株。對于深水栽培而言,行距2.5~3.0 m,穴距2.0~2.5 m,每穴8~10株,即每667 m2種植800~1 200株。
②菱角單果質量 現有菱角栽培品種中,不同品種間單果質量差異很大,小者不到10 g,大者達30 g,多數在10~25 g(表1),不同品種間的單位面積用種量差異亦很大。例如,假設定植行距1.5 m、穴距1.0 m、每穴3株、種子發芽率80%、種子凈度97%、安全系數20%,則菱角平均單果質量分別為15、20、25 g時,每667 m2栽培大田用種量分別為31.0、41.3、51.6 kg。

表1 部分菱角品種單果質量等測定結果
菱角育苗秧田,要求設施完善、地面平坦、泥層疏松、土壤肥沃、田間清潔、保水性好、排灌便利。以早熟栽培為目的進行提早育苗時,要求能保障設施內最低溫不低于8℃,一般能保障設施內水溫不低于12℃,大多數時間能保持在15~20℃(菱角適宜萌發的溫度范圍)[14];設施秧田水深能保持15 cm。目前采用最多的育苗設施為塑料大棚,早期進行多層覆蓋,確保保溫效果。以常規露地栽培為目的進行育苗時,育苗池要能保持與擬定植大田水體相同的水深。菱角移栽苗齡較大,植株生長量也較大,因此,除了選擇疏松肥沃的田塊外,還應施足育秧肥。建議每667 m2施有機肥料1 000 kg、復合肥(NP2O5-K2O約為15-15-15)50 kg,施肥后耕翻深約25 cm,耙平泥面。
以早熟栽培為目的進行的設施內提早育苗,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12月底至翌年2月下旬播種;露地播種育苗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為3月下旬4月初,華南地區早熟品種多在11~12月播種,晚熟品種在1~2月播種。確定具體品種適宜播種期時,要了解品種對低溫的要求,應在播種前打破休眠。如廣州地區,廣州紅菱萌發前對低溫要求不甚嚴格,可以在晚秋播種;而大頭菱對萌發前低溫要求相對嚴格,宜在冬、春季播種[14,15]。
種菱播種前,宜進行消毒與催芽。消毒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泡30 min,催芽宜用3~5 cm深的淺水浸泡,充分利用日光增溫或加溫設備增溫、覆膜保溫,催芽期間定期每日換水。催芽至約70%的種子胚芽露出0.5~1.0 cm即可播種。
每667 m2育苗苗床播種量,不同文獻介紹的數據差異很大,如有的為80~120 kg[3],有的為200~250 kg[8],有的為400~450 kg(浙江省地方標準DB33/T 2130-2018)[7]。有人用田菱1號(單果質量15.6 g)和廣東青菱(單果質量15.2 g)播種育苗,育苗苗床播種菱80粒/m2,相當于每667 m2育苗苗床播種811~832 kg[4]。還有建議種菱播種量90粒/m2[11]。
綜合考慮,建議育苗苗床按照(15~20)cm×(15~20)cm的規格播種,每1 m2播種25~45粒種菱。宜根據菱種果實大小、育苗量、育苗期長短等因素確定具體的苗床面積和苗床播種量。以設施淺水早熟栽培為目的的,苗床播種密度可以大一些;以深水栽培為目的的,苗床播種密度宜小一些。具體每667 m2栽培大田需要的育苗苗床面積,可以根據每667 m2栽培大田用種量和育苗苗床播種量計算。
以早熟栽培為目的進行提早育苗時,主要做好設施內溫度調控,目前提早育苗設施主要采用多層覆蓋保溫,亦可采用增溫設施進行增溫。育苗期水深一般保持在15 cm左右即可;以常規露地栽培為目的進行育苗時,主要做好水深調節,注意隨植株生長,逐漸加大水深,直至與擬定植田塊水深一致。若幼苗長勢較弱,可以用0.2%尿素+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葉面噴施1~2次。對于苗期可能出現的雜草和病蟲害,也要注意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