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慧
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師,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緊迫任務。”“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勵有志青年到農村、到邊遠地區為國家教育事業建功立業。”習近平總書記還勉勵全國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3月關于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定向培養的重要指示精神,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動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1年7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啟動實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即“優師計劃”,依托部屬師范大學和地方高水平師范院校,每年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定向培養1萬名左右本科層次師范生。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提出新時代建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思路舉措,將“優師計劃”作為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師資優質均衡的重要措施之一。2022年共招收“優師計劃”師范生11 418人,比2021年增長19.8%(其中,6所部屬師范大學招生增長61.0%),生源質量良好。
2022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師范大學“優師計劃”師范生代表回信,對他們寄予殷切期望,勉勵“優師計劃”師范生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并在北師大建校120周年和第三十八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向該校師生員工、廣大校友表示祝賀和問候,向全國廣大教師致以節日的祝福。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希望全國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這成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標準,也為優師計劃的培養目標指明了方向,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講話等精神,在師范生培養共性要求基礎上,切實做好“優師計劃”師范生培養工作,為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培養一批“四有”好老師,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優師計劃”師范生培養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導各地各校進一步做好“優師計劃”師范生培養工作。
《通知》由指導意見正文和附件兩部分內容組成。正文包括帽段與5條具體意見,介紹了文件印發的背景、目的,并以“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得發展”為目標,以培養為核心關切,從3個方面對各地各校“優師計劃”培養工作進行指導。
主要包括厚植扎根基層教育報國情懷、鍛造傳道授業解惑過硬本領等兩點要求。
1.厚植扎根基層教育報國情懷
強化“優師計劃”師范生對國情、省情和鄉土文化的了解,進一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師德養成教育,建強鄉村教育社會實踐基地,開展返鄉社會實踐活動,注重優秀鄉村教師等的榜樣引領,幫助“優師計劃”師范生堅定從教初心,到欠發達地區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做新時代文明鄉風的塑造者,振興鄉村教育的“大先生”。
2.鍛造傳道授業解惑過硬本領
(1)夯實專業知識基礎。增設鄉村振興相關課程,幫助“優師計劃”師范生理解振興鄉村教育、實現鄉村振興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強化學科(領域)基礎知識教學,注重跨學科(領域)教學能力培養,根據定向地區需要,加強一專多能師范生培養。設置鄉土教育專題課程,引導“優師計劃”師范生閱讀鄉村教育經典著作,了解鄉土中國與鄉村教育,以及欠發達地區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現狀,掌握鄉村教育理論與方法。

(2)提升教書育人能力。引導“優師計劃”師范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信守履約任教承諾。聚焦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重點提升“優師計劃”師范生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深化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通過“雙師”教學等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強化“優師計劃”師范生從教的適應力,能積極開發利用鄉土教育資源,因地制宜靈活創設育人環境,組織各類校內、校外教育活動。引導“優師計劃”師范生基于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研究欠發達地區教育質量提升的路徑、方法,結合從教所需制訂學習計劃,做到終身學習,不斷提升。
(3)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實行覆蓋城鄉兩種教學環境的“雙實踐”制度:以縣域以上優質中小學校教育實踐為主,著重體驗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同時安排一定學時到欠發達地區薄弱中小學校,了解鄉村教育現狀、特點與規律。注重開發優質教育實踐資源,豐富教育實踐形式。
包括優化過程管理激發學習動能、深化協同機制支持終身發展等兩條要求。
1.優化過程管理激發學習動能
(1)加強個性化指導。可以由學校領導牽頭成立領導小組,整合優質資源支持“優師計劃”培養。選聘優秀教師專門負責“優師計劃”師范生管理與指導,加強教育教學組織和思想引領。實施學業質量常態監測,建立“優師計劃”師范生成長發展電子檔案,加強個性化學業幫扶指導。發揮學校優秀教師的育人引領作用,實施朋輩導學等學業互助與輔導制度,探索書院制育人模式。
(2)創新激勵機制。支持“優師計劃”師范生輔修其他專業或其他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微專業)。鼓勵高校面向“優師計劃”師范生開設高階性、有挑戰度的榮譽課程,設置教學研究課題,舉辦教學技能競賽,遴選優秀“優師計劃”師范生參與合作培養項目,赴境內外高水平大學訪學交流等。積極選樹優秀“優師計劃”師范生典型,鼓勵高校設立專項獎學金等予以獎勵。
2.深化協同機制支持終身發展

(1)推進“四位一體”協同。健全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教師發展機構“四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強化培養供需對接,整合職前職后教師教育資源,共建教育實踐基地,形成教師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一體化的合作共同體。
(2)支持跨校跨界合作。鼓勵師范院校合作成立培養聯盟,推動優質資源、實踐基地共建共享,組織“優師計劃”師范生交流學習。支持師范院校與理工科院校、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等合作,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教師培養;與相關產業園區及企業等合作,加強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培養。
(3)跟蹤支持職后發展。高校要與地方共同建立“優師計劃”畢業生職后發展檔案,一人一檔持續跟蹤。定期調研不同發展階段的“優師計劃”畢業生能力提升需求,建設并開放針對性課程資源,組織校友專業發展活動,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等。地方要優先選派“優師計劃”畢業生參加各級培訓,并選聘“優師計劃”畢業生專業發展導師。鼓勵依托在線平臺建立畢業生職后發展專區,支持協同教研、交流研討。
集中在第五條要求,即健全支持保障體系,包括考核評價、經驗推廣、資源建設、宣傳獎勵等。其中,在健全支持保障體系方面明確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優師計劃”培養作為高校教育教學評價重要內容,定期征集優秀工作案例,及時推廣經驗。加強“優師計劃”教學資源建設,引導開發特色課程,建設教學案例庫。積極發掘“優師計劃”畢業生從教典型,加強宣傳,爭取社會支持等予以獎勵,鼓勵支持畢業生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通知》最后的附件部分是“優師計劃”師范生培養方案特色內容指南。按照培養方案的一般結構,分別從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結構與特色內容三方面強調重點內容,提出工作建議。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通知》答記者問時還介紹了此項政策創新點:一是圍繞“定向”,服務鄉村教育振興突出培養特色。在培養目標中突出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定向培養優秀教師的特色定位,畢業要求中強調定向地區從教所需專業能力,并在培養過程中落實。二是聚焦“優秀”,構建系統課程體系提升專業能力。圍繞“四有”好老師培養目標,全面構建通識教育、專業(領域)教育、教師教育深度融合的“優師計劃”師范生培養課程體系,實行覆蓋城鄉兩種教學環境的“雙實踐”制度,從師德踐行、教學實踐、綜合育人、自主發展四方面提升教書育人能力。三是強化管理,幫扶與激勵并重確保培養質量。培養院校要選聘專人負責,加強“優師計劃”教育教學組織、學習質量監測,以及個性化學業指導。通過開設高階課程、支持交流訪學、設置研究課題、舉辦教學競賽、設立專項獎學金等創新機制,激發學習動能。四是深化協同,多方合作全面全程加強培養。提出健全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教師發展機構之間“四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教師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一體化的合作共同體。鼓勵師范院校與其他教學、科研、科普單位、產業園區等協同合作,按需培養教師人才。校地協同建立畢業生職后發展檔案,跟蹤支持“優師計劃”畢業生專業發展。
為保障《通知》落實,該負責人特別強調:一要強化組織領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本地實施“優師計劃”的整體設計,根據定向縣所需制訂培養計劃,優選高水平院校承擔培養任務。培養院校要成立校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整合優質資源支持“優師計劃”培養,選聘優秀教師專門負責管理與指導,將各項工作落細落實。二要強化評價引領。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優師計劃”培養作為高校教育教學評價重要內容,定期征集優秀工作案例,及時推廣經驗。三要強化資源建設。要引導開發“優師計劃”培養特色課程,建設教學案例庫,推動優質課程資源共建共享,促進“優師計劃”培養質量整體提升。四要強化宣傳獎勵。要積極發掘“優師計劃”畢業生從教典型,加強宣傳,爭取社會支持等予以獎勵,鼓勵支持畢業生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提道“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并強調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教育發展,更需要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多學科、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才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實現偉大夢想是一場歷史接力賽,只有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才能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