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巖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安全與教育技術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在當今各種科學技術革新發展的新時期,各行各業都利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平臺進行優化升級轉型,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大學生在享受教育信息化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會面臨網絡所帶來的負面信息、負面思想、負面輿論等網絡危機。尤其是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各國之間的意識形態斗爭空前激烈,在此背景下,意識形態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高校意識形態網絡前沿陣地建設,屬于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1]。國家在推出教育信息化系列政策后,教育部將傳統思想政治工作與科學技術深度有機融合,構建包含網絡育人的“十大”育人體系,創建一種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2]。因此,構建高校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體系,不僅能讓師生沐浴在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中,提升師生的網絡文明素養,還能推動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進入新局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時代新人。
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大學生是網絡世界的主流人群,面臨著互聯網上的各種輿論信息、思想觀點,那些企圖影響甚至是削弱主流價值觀的思想、言論會給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大學生帶來極大的風險、困境[3]。高校以黨建為引領,加強對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掌控,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因此,高校必須加強網絡陣地建設,筑牢意識形態陣地,讓高校成為風清氣正的宣傳思想輿論高地。
高校的重要職能是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持續提供高質量人才支撐、智力支撐、創新支撐。大數據時代,將科學技術與教育教學進行深度有機融合,其優勢為高校的網絡育人工作帶來了機遇,同時信息技術的沖擊、反主流意識形態的錯誤言論及錯誤思潮的影響也給網絡育人工作帶來了挑戰。如果不能充分發揮網絡育人的功能,就不能革新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揮黨對高校網絡意識形態的領導力,落實網絡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引導師生強化網絡安全意識,提高網絡文明素養,弘揚新時代主旋律,傳播新時代正能量[2]。因此,高校必須加強網絡陣地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高校大數據時代構建網絡育人新格局。
高校是匯聚人才的高地,是潮流思想碰撞的前沿陣地,而互聯網已成為人們傾訴、表達的首要渠道和重要途徑。當前,國際形勢深刻復雜,各種文化、思潮都會在互聯網上傳播,廣大青年學生最容易受其影響,意識形態工作也面臨著新挑戰。一些用心險惡的反華勢力通過互聯網發布不實言論,對大學生進行誘惑、誤導,使一些學生動搖理想信念,產生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3]。高校以黨建作引領,全面推進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有效降低網絡安全突發事件,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因此,高校必須加強網絡陣地建設,維護大數據時代高校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守護好高校和諧穩定的網絡精神家園。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成為大學生生活和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幫手,同時也成為大學生輿論的生成、傳播、交鋒的重要陣地,成為高校意識形態競爭的主戰場。當互聯網使用不當、監管不力時,某種程度上也會給大學生造成危害,高校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也會因此帶來諸多問題。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數量眾多,存在著QQ、微信、微博、百家號、抖音、B站、小紅書等眾多平臺軟件,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信息繁多,各個平臺軟件的形式不一、內容多變、質量參差不齊,而且各軟件平臺之間相互獨立,資源不能通過有效整合形成共享,資源利用率低[4],這些都是造成軟件平臺載體監管困難的原因。如果不能對這些載體形成有效監管,會讓學生在這些載體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不能集中精力到學習上,也不能形成系統的網絡育人工作體系。由此可見,新媒體平臺的雜亂、不統一會阻礙高校網絡陣地的建設,會使輿情疏導錯失良機,阻礙高校育人工作的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新媒體的用戶數量激增,大學生更是網絡主力軍。而一些高校并未順應潮流,意識形態建設工作還傾向于傳統方式階段,輕視高校的網絡陣地建設,育人隊伍建設更是存在領導機構不健全、結構組成不合理、育人隊伍不專業等問題。主要表現為:部分高校沒有意識形態工作機構,不能對意識形態工作進行正確的規劃與管理;部分高校領導對網絡陣地建設缺乏正確認知,認為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高校領導認為網絡陣地建設只是宣傳部門的工作,忽視了網絡育人體系是一種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工作體系;部分宣傳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低、技術能力差、思想覺悟低,不能以創新的思維、專業的技術完成網絡輿情事件的處理和對大學生思想的引領。由此可見,高校育人隊伍的不完善會阻礙高校網絡陣地的建設,阻礙高校育人工作的發展。
當前,隨著世界形勢的波譎云詭,網絡環境也變得復雜多變,網絡輿情輿論更是瞬息多變。在高校,如果沒有建立一個健全的網絡育人機制體制,沒有發揮高校網絡育人隊伍的聯動優勢,沒有先進的網絡安全管理和風險防御技術,就不能科學有效地監管、處置網絡輿情輿論,不能保證大學生網絡空間的安全穩定,很容易讓大學生產生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由此可見,高校網絡信息的監督機制不健全、監控技術落后,會阻礙高校網絡陣地的建設,阻礙高校育人工作的發展。
為了完成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體系的研究,學校應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深化機制體制改革,以整合優質網絡資源為重點,以加強網絡安全管理為保障,本文提出了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體系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體系模型
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的各項精神,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全面完成高校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文件中指出:“黨委書記、校長要
旗幟鮮明地站在意識形態工作第一線,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1]。高校黨委要統籌規劃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機制體制,充分發揮其保障監督作用,推進網絡陣地建設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與思想課程、通識課程、專業課程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接受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接受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幫助學生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校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大數據時代、大思政背景下,健全的機制體制是促進高校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協調發展的保障。一是高校成立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在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由宣傳部牽頭協調,學生處、教務處、網絡信息中心、二級學院等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分工負責,形成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體系各項工作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二是組建網絡陣地建設工作隊伍,在第一責任人黨委書記的帶領下,由政治素養強、網絡素養高的思政課與專業課教師、輔導員與班主任、學生干部組成,各人員明確職責分工,建立一套科學、有效、完備的網絡輿情報送、引導、處置制度,為高校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提供人員保障。三是加大對網絡陣地建設工作隊伍的培訓力度,提高工作人員的思想理論水平,文章內容選題的能力,文章審核發布的能力,網絡輿情預判、分析、處置能力,網絡安全處理能力,力爭建設一支政治素養一流、業務水平一流、育人能力一流的高校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工作隊伍。
大數據時代,各種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媒體融合發展是新時代新媒體平臺建設的新要求[5]。實現高校網絡陣地建設,網絡文化載體建設及其內容建設是重中之重。第一,強化傳統網站建設,依據現有平臺整合學校優質資源實現共建共享,開發一款集信息發布、學習生活交流、數據分析于一體的新育人平臺,根據權限與功能開展網格化管理。第二,規范新型媒體平臺建設,強化各平臺互融互通,內容共建共享,充分發揮各平臺優勢實現育人價值最大化。第三,強化媒體平臺內容建設,根據各平臺特色,利用網絡優勢打造互動型強、趣味性強、思想有深度、內容有廣度的網絡作品,并將學習、生活等內容與育人相結合,積極響應網絡文明進校園??偠灾?,利用平臺優勢實現傳播形式的創新和優質內容的展現,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
大數據時代,攻占網絡傳播制高點,將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控制在高校自己手中,對實現網絡意識形態的引導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加強校園網絡安全管理,隨時監控網絡輿情輿論,面對突發狀況,第一時間啟用應急預案,工作人員進行引導、處置等操作,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第二,增強校園網絡管理技術,不僅可以依托大數據技術更快捷、更有效地監測大學生的網絡動向,分析、預判輿情輿論,及時化解輿情危機,還可以使用上網行為管理,控制大學生的不良上網行為,過濾敏感詞語,阻止不良信息擴散,凈化校園網絡環境。
大數據時代,網絡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和價值觀都有重大影響。高校應該順應時代潮流,抓住機遇,通過構建網絡陣地建設與網絡安全管理體系,抓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網絡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將高校網絡育人工作推向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