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為民
近日,“丘成桐入職清華”成為輿情熱點。
丘成桐是華人科學家的優秀代表,他一直關注著祖國科學的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是中華民族的時代驕傲。
他曾榮獲菲爾茲等三大“數學諾獎”,震驚學界而蜚聲中外。他相繼解決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正質量猜想、鏡對稱猜想等世界數學難題,以他的研究成果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在數學與理論物理領域,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還第一次利用證明正質量猜想的辦法,指明當物質的密度在某個半徑內足夠大時,黑洞就會形成;他論列幾何物體,足以描述“超對稱空間中”的物質分布等等。
對于丘成桐的科學業績,世人無不交口稱贊。實際上,他還具備扎實而精深的文史修養,值得人們認真地學習和研究。
丘成桐的父親是文學、哲學教授,他可謂是幼承庭訓,家學淵源深厚。丘成桐回憶小時候“讀詩經、楚辭、漢賦、五言、秦漢古文,朗朗上口,往往情不自已。自然之美,慷慨之情,油然而生。讀左丘明國語,讀太史公書,彷佛與古人游樂,凜凜有生氣。”
20歲時,丘成桐提前修完香港的大學數學系課程,前往美國深造,師從著名數學家陳省身。第二年,丘成桐的論文被導師評價已足夠達到博士水平。陳省身在送給他的書上題辭:“余生六十矣,薪傳有人,愿共勉之。”
丘成桐追求學業優異可謂厚積薄發,殫精竭慮。關于歷來大家津津樂道又言人人殊的所謂“創新”,他提出可以參考韓愈的描繪:“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來矣。其觀于人也,笑之則以為喜,譽之則以為憂,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沞然后矣”。他的大徹大悟,是在認定自己追求的科學目標后,又歷經挫折;他越發深信不疑,自喻孟子所說:“雖千萬人,吾往矣!”他“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整天在算”。終于在新婚兩個星期,“不旬日竟得靈犀,解估值之迷,見時空之雅致”,最終功成“卡拉比猜想”。當時,他還特意填了一首《臨江仙》詞:宇形霧籠煙鎖,遍尋繾綣難持。靈犀一點倩誰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好事新諧,笙調心印人依。弦琴天籟寄相思,大鈞玄秘在,物數竟同歸。
丘成桐自述從研究生開始,“垂三十年,時而迷惘,時而興奮,自覺同《詩經》《楚辭》的作者或晉朝的陶淵明一樣,與大自然渾為一體,自得其趣”。至今,一般外界都以為丘成桐只是數學家,其實他在美國哈佛大學,同時兼任數學系和物理系的教授。他最近拿的獎是2018年的馬塞爾·格羅斯曼物理學大獎。2020年1月8日,“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丘成桐榮獲“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
丘成桐認為,數學是理論和應用科學之母,倡導在研究數學及其他科學的關系時,“可以窺見天地做物之美,科技之用。當政者不可不知,為人父母者不可不見”。所以,他就非常關心家鄉廣東梅州蕉嶺的教育事業。他曾說:“我在美國教書,很期望能教到來自蕉嶺的學生,我個人愿意支持家鄉的教育。”他曾數次返鄉,推動蕉嶺成功地舉辦了“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和廣東省數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21年學術年會等。丘成桐還以父母雙親的名字命名、設立了獎學金,每年獎勵10名考入全國排名前20大學的蕉嶺學子和優秀的指導教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