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江蘇寶應縣供電公司 鄭寶元 董澤云 王德成 昌文桂
金秋十月,稻谷飄香。放眼遠眺,位于蘇北里下河地區、素有“中國荷藕之鄉”美譽的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廣袤的田野里一片豐收景象。“全國糧食生產先進集體”“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等榮譽,為新時代的“魚米之鄉”寶應縣注入新的內涵。截至2022年11月,全縣糧食種植面積達112975萬m2、總產量87.18萬t。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近年來,江蘇寶應縣供電公司不斷加大配農網投資建設與升級改造力度,全面服務糧食烘干加工“全電化”生產、服務全縣高標準農田灌溉用電,以及幫助農村偏遠地區農田實施“機改電”等,助力“魚米之鄉”全面實現“糧滿倉”。
“真是太感謝了,你們趕在秋收前上門為我們排查用電設備隱患,幫助我們及時解決用電問題,這下,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生產了。”10月17日,江蘇日新米廠負責人李國興對上門幫助排查用電設備隱患的寶應供電公司曹甸供電所員工朱進民、殷從紅如是說。
江蘇日新米廠位于曹甸鎮新南村,是一家從事糧食收購、烘干、加工型企業,年加工生產大米10萬t左右,產值達500萬元。秋收前該企業正在抓緊時間加工存儲的稻谷,騰空糧倉為即將到來的秋糧收購、加工做好準備工作。
寶應縣共有糧食烘干、加工企業55家。為助力糧食加工企業安全可靠用電,寶應供電公司聯合縣農機局、環保局開展調查摸底,召開燃煤糧食烘干爐清潔熱源改造工作推進會,積極推進全縣燃煤糧食烘干爐“煤改電”清潔熱源改造步伐。同時,開辟用戶電能替代增容改造“綠色通道”,為全縣清潔熱源改造用戶提供優質及時的用電咨詢、服務工作。此外,對于新建糧食烘干加工中心,寶應供電公司則根據企業用電需求及今后規劃建設情況,不斷升級改造配農網工程,以及通過實施業擴配套增容工程等,確保糧食烘干中心及時可靠用電。
隨著秋風,寶應縣進入秋糧收購、烘干、加工高峰期,寶應供電公司不誤農時,組織基層供電所人員加強對配電設備、線路特巡維護工作,深入服務區糧食加工企業,開展“點對點”上門服務,對企業供電線路、用電設備進行“義診”,及時幫助排除安全隱患。臺區客戶經理還與服務區糧食加工企業建立“一對一”聯動服務機制,以便在用電故障發生的第一時間及時應對,讓企業用上放心電、滿意電,以實際行動踐行“服務秋收、電力先行”的承諾。
“馬上就要秋收了,今年的秋糧訂單量依舊很大,糧食收購、烘干、加工都離不開電,你們每年都會提前上門為我們檢查變壓器、用電設備,了解我們的生產情況和用電需求,幫助我們及時解決用電問題,讓我們企業吃下了‘定心丸’。”李國興高興地說。
“你們看,我這27萬m2高標準農田水稻長勢,今年秋糧豐收在望了。”9月26日,寶應縣夏集鎮三洋河村翠東組種糧大戶盛菲,對前來巡查田間電水泵用電的寶應供電公司夏集供電所黨員服務隊員尤海青、朱曉軍說。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推進鄉村振興、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的一項重大舉措,也為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提供了強有力保障。夏集鎮是寶應縣高標準農田定點建設的鄉鎮之一,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893萬m2,總投資達3605萬元。其中,配套建設排灌泵站70座,用電總容量1670 kVA。2022年3月,夏集鎮高標準農田全部建成。
為了服務高標準農田建設用電,寶應供電公司下屬15個基層供電所在了解到相關鄉鎮高標準農田建設信息后,提前與相關鎮村對接,掌握泵站建設位置,及時組織人員到現場勘察,制定供電方案。對泵站接電所需的電桿、導線、表箱等相關材料及時上報,積極通過業擴配套工程實施。根據新建泵站容量與線路距離,對泵站所搭接電源的配變進行增容改造,為距離低壓線路較遠的泵站立桿架線,提前解決好排灌泵站的用電需求。
寶應供電公司各基層供電所開辟用電“綠色通道”,加快高標準農田排灌泵站的用電業擴報裝、增容用電手續的辦理速度。簡化報裝手續,精簡中間環節,實行即報、即裝、即用電,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實施供電。同時,提供24 h電話咨詢與用電技術支持,倡導通過“網上國網”App、微信群、臺區經理熱線電話等方式,進行用電業務的申請、報裝,實現用戶申請用電“零跑腿”,確保高標準農田快速用電。
“高標準農田建成后,每畝租金1000元,漲了近1倍。每畝糧食增產約400元,2項相加每畝至少可增收900元左右。”寶應縣夏集鎮三洋河村黨支部書記蔡青松表示說。
僅在服務夏集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用電過程中,寶應供電公司先后幫助完成裝表接電72處,新架低壓線路2.56 km,新立10 m電桿43根,增容改造100 kVA為200 kVA配變5臺,增容改造200 kVA為400 kVA配變1臺,新建80 kVA配變1臺。
“2022年夏天盡管干旱少雨,但是,電力有保障,排灌不煩神,水稻長勢喜人、豐收在望。預計,秋季水稻畝產可達650 kg左右。”9月27日,在寶應縣氾水鎮牌坊村楊家嶺,正在26.67萬m2承包地田埂邊觀看水稻長勢的種田大戶華來柱,對前來巡視檢查排灌用電設備隱患寶應供電公司氾水供電所員工華占國、華占春如是說。
1981年前,華來柱如今承包的牌坊村楊家嶺農田還是一片荒草灘。西鄰寶應湖,東臨京杭大運河,每逢夏季暴雨季節,此地就成了“鍋底洼”,有水排不出。遇到寶應湖、京杭大運河枯水期水位下降時,此地又成了“旱高地”,有水灌不上。之后的幾十年間,牌坊村將此荒草灘改造、開挖成魚塘承包給村民從事水產養殖。由于沒有電力基礎,魚塘只能粗放式養殖,村民基本“望年收”。就這樣,魚塘陸續被承包、退包。到2018年10月前,每畝魚塘60元的承包價格都沒有人愿意接受。

黨員服務隊隊員在日新米廠宣傳節電知識
2018年10月,牌坊村將魚塘復墾還田承包給華來柱從事水稻和小麥種植。當年,華來柱買了4臺總功率約36 kW的柴油機,用于承包田排灌。2019年11月,華來柱對稻、麥兩季收成進行了盤算發現,單就雇用4名人工工資每年就得6萬余元,柴油機維修費用1萬余元,購買柴油費花費接近3萬元,扣除承包款、人工工資和各項費用,每畝最多收益200元左右。華來柱想過通過電動機提水排灌,可距離楊家嶺最近的10 kV290大汕線超過500 m,安裝2臺變壓器及其配套設施至少需要自己投資20萬元。
2020年4月15日,華來柱在與華占國閑談中說起了自己的煩心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4月16日,華占國便將此事向時任氾水供電所所長陳衛東匯報。4月17日,供電所技術員孫華國上門查勘,制定供電方案。
5月10日,氾水供電所組織施工人員,從10 kV290大汕線延伸新建楊家嶺支線550 m,400 V線路650 m,安裝2臺、總容量400 kVA變壓器,幫助華來柱對新購買的4臺、總功率40 kW電動機進行安裝,并通電調試到位。
“供電所分文未取為我承包田安裝2臺變壓器。現在,閘刀一推就行了,省力、省時還省錢。”華來柱高興地說,“今年水稻畝產預計增產150 kg左右,27萬m2水稻田可凈增收入14萬多元。同時,還省去了2個人工的工資、柴油機維修費用和購買柴油的費用,幾項加起來一季水稻至少增收2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