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詩溦 圖:受訪者提供
拍賣場上天價拍品頻出,不禁讓工薪一族感嘆連連。難道藝術投資與收藏只能是高凈值人群的專屬嗎?這兩者之間又存在怎樣的關系呢?工薪一族兢兢業業攢下10萬元閑錢,要如何躋身入局?不妨聽聽資深畫廊主、藏家和藝術媒體人的建議。

藝術家徐紅明(左)、藝術家蔡國強(右) 作品 (孫永增收藏)

白盒子藝術館孫永增

山藝術——北京林正藝術空間 林正

八大畫廊許詠涵

藏家關東元

在藝App創始人謝曉東
當代藝術市場的機會是持續更新的,每個當下都有進入的機會。對于現下手持10 萬元的藝術投資者而言,年青藝術家和非市場熱點但有學術積淀的藝術家都可以入手。就藝術板塊來說,抽象型繪畫藝術和新具象繪畫兩個板塊應該頗具潛力,市場流通性強的繪畫媒介仍是首選。
首次購入藝術品時,不僅要拋開既有認知,謙卑地學習和傾聽業內有良知的專業人士的意見,畢竟畫廊、藝博會,甚至二級拍賣市場都有很好的藝術顧問,可根據實際需求,自行抉擇。而且要少聽故事,多學多看,增強對藝術品本身的判斷力。從剛結束的香港秋拍能看出一個明顯的變化,現在藏家的學習能力非常強,信息獲取及時,審美品位日益提升,這是一個好現象。高品質的藝術收藏意味著穩定且良好的回報,與投資是正向的互動關系,進階的過程是必要且有意義的。如果能有持續的資金和時間投入,應建立統一有序的收藏,體系意味著專業、專注且有持續性,每個個體的收藏和梳理也是推動藝術史發展的一部分,優秀的藏家應有這樣的文化使命。不論如何,好的藝術關乎審美變革與更新,引導人的生活方式、感知與精神成長,值得去收藏和推動。
在我看來,藝術收藏和藝術投資應分為兩個層面,不可混為一談。因為投資本身面對一定的風險,但收藏跟自身喜好有關,應該是沒有壓力的。如果只是討論收藏,那應該深挖自身興趣點。有的人喜歡公仔,有的人喜歡石頭,這些物件有的并沒有投資屬性,但這樣的收藏也是成體系的。我覺得如果有人興趣很廣泛而且擁有一定的 財力及眼力,我覺得無序的收藏可能也是一種體現藏家本質的收藏體系。
談及藝術投資,就手上這10 萬元來說,可以嘗試關注那些進行了長時間銷售卻仍還沒有形成氣候、達到規模效應的板塊,如近期比較火熱的郵票、錢幣板塊,這些類別在早期時,價格尚算友好,在后期也有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回報。此外,剛結束的秋拍對未來的市場發出了相較明確的訊號:未來的市場應該是年輕族群的市場,年輕人的興趣及喜好會慢慢引導未來的方向。因此,關注年輕族群喜好的限量公仔、手辦及當代藝術等板塊也是較為合理的投資方向,10 萬元的預算也比較容易在這些范圍內找到能負擔的項目。最后,我建議購藏藝術品應通過好的畫廊,這樣你能對作品的背景資料有更詳盡的了解,作品更有保障。
當你手持10 萬元預算,可基于自身興趣,從國內畫廊和各類網拍入手,謹慎分配,從而達到一個理想的投資狀態。挑選作品時,應從藝術家的資歷是否完整,是否具備鮮明的獨創性,能否在藝術創作中體現自身國家文化這幾方面進行判斷。我個人認為,從國外留學歸來的華裔藝術家具有更大的優勢。

山本麻友香 《企鵝》

郭典 《別丟下我》
首先可以關注畫廊代理的比較熱門且有海外留學背景和參展經驗的藝術家的小幅作品,這些作品的價格在3 萬元~ 6 萬元不等。就拿八大畫廊此次參加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幾位藝術家來看,王一、歐勁已經小有名氣,且作品具有國際化的特征,也參加過很多國際展覽,鞠婷還參加了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他們的小幅作品價格都在10 萬元人民幣以下。由此及彼,其他畫廊也會有此類藝術家,如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沒頂畫廊、艾可畫廊、Vanguard 畫廊等。
以拍賣為例,可以多關注香港拍賣,這樣既避免了天價的運費,也節省了等待的時間,更易于在這個預算范圍內操作。除此之外,網拍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像很多時下熱門的潮流藝術家的版畫、國外藝術家的小幅紙本作品都會在網拍中呈現,且優質藝術家的版畫具有不可再生性,非常值得收藏。只要花心思研究各類網拍,還是有可能“撿漏”的。
最后必須要向大家說明的是,每種投資項目都需要專業的投入,付出一定的心力。藝術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風格,藝術品銷售模式又跟普通的銷售機制不同,政府政策、重大事件、國際交流、時尚潮流、板塊輪動等因素都會影響藝術品價格。這都決定了藝術品投資的專業門檻較高,需要藝術史積累和對市場潮流的長期跟蹤和準確把握。且藝術品具有較強的社交屬性,藝術品的交際力量在于藝術家和他們的觀眾之間分享感情和思想,這是藝術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果對藝術不感興趣的人,我不建議他們購買藝術品。藝術的樂趣在于觀察,在于豐富生活,在于帶來精神層面的愉悅。放寬心,以興趣出發去了解不同的藝術板塊是不二法門。
雖然說建立統一而有序的收藏體系是最為理想的狀態,但不管是高凈值人群,還是工薪一族,在藝術面前,人人貧瘠,不管你的預算是10 萬元,還是100 萬元,甚至是1億元,都不可能把你所有喜歡的藝術品都收入囊中。作為一個購藏藝術品10 多年的人來說,于我而言,收藏一直是一個不斷“試錯”、不斷被新的藝術形式所吸引的“動態調整”過程,每次購入一件藝術品,都是眼光、經驗、喜好、財力等多方機制觸發后的綜合結果,所以我建議大家放寬心,學會接受人的有限性和命運的不確定性,從眼睛出發,也要從心出發,盡情享受藝術的魅力,不要奢望藝術投資能讓你“一飛沖天”。從財務收益來看,藝術品資產的年平均收益率與股票、債券等主流金融資產相比沒有明顯的優勢,且投資專業門檻較高,資產價格波動較大,并不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投資選項。
我基本上會從“自己喜歡”“市場認可”“專家同意”這三個維度出發,傾向于挑選稍微年輕的東方藝術家的作品和在藝術市場上被低估的非常偉大的西方藝術家的作品,以達到情感上、思想上的互動。于我而言,藝術種類并無好壞之別,只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而定。如購買一件影像作品,你可從儲存、收藏、技術革新等角度考慮;NFT 要如何更好地呈現;裝置作品是否有合適的面積儲存……基于自身經驗和秉持著“與藝術生活在一起”的理念,我以購買架上繪畫和雕塑為主,既能很好地提高空間利用率,也能更好地與好友一同賞鑒,且這兩種藝術形式都是源遠流長的經典留存。從剛結束的秋拍來看,當代藝術領域仍然十分火爆,作為手持10 萬元預算,初涉藝術收藏與投資的人來說,可先關注攝影作品和年輕藝術家的小幅作品。最后,我必須要強調的一點是,要從合法合規的渠道購藏藝術品,選擇有品牌、經營時間長的畫廊以及正規的拍賣行,這樣不僅有保障,而且能更好地維護市場生態,使之良好運轉。
相比起藝術品的保值增值作用,我更看重它背后的文化屬性和精神屬性。我主張的藝術消費或藝術收藏理念是基于本心的喜歡,而不是一心想著“以小搏大”。藝術投資只能講究意外之喜,經濟回報是次要的。而且,大家應該要明白藝術投資和藝術收藏都是一個長周期的事情,不可一蹴而就。首先,藝術流派眾多,藝術家也在不斷更新和發展。其次,你需要花時間多看展覽,多參加藝博會,積累相關的專業知識,對藝術有基本的了解,之后再根據個人喜好去選擇相應的領域入門。手持10 萬元預算的人可以多關注當代藝術、名家小品、歷史上二三線書畫名家的作品、扇面等領域。就像一些名家小品經過上百年的歷史積淀,雖然不是當下的流行,但因其背后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仍能獲得社會廣泛認可。這樣的作品,入手價格相對友好,掛在家里也能彰顯品位,頗具意趣,同時具有較強的保值屬性。
此外,我個人秉持著收藏是人類的本能這種觀點,認為沒必要鼓吹一種單一的體系收藏,能與自身生活產生聯系就是最好的收藏。佳士得紐約在今年10月帶來的戈登·蓋蒂伉儷(Anne & Gordon Getty)珍藏就是絕佳例子。戈登·蓋蒂伉儷興趣廣泛,收藏品類豐富,囊括古典油畫、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清朝瓷器、日本紡織品、印度珠寶、英國與歐洲家具等。他們是基于生活的收藏,將藝術置身于自身的生活空間中,這樣的收藏能給生活帶來很多快樂,這是我所鼓勵的收藏模式。
總而言之,多關注藝術給人帶來的精神上的審美愉悅,少懷抱投機取巧心理為上上策。

卡納萊托的 18世紀畫作《威尼斯大運河入口及安康圣母圣殿 》(Anne & Gordon Getty 珍藏)

名和晃平(Nawa Kohei)Trans-Rio(Stroke)(關東元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