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 Basel Hong Kong 2022 場館 圖源:Art Basel
年齡:10 歲(自更名起)
香港巴塞爾被視為全球藝術市場的“晴雨表”之一。每年的香港巴塞爾,是全球收藏家、畫廊主、美術館館長、機構從業者、藝術愛好者聚集的一場盛會。
今年是巴塞爾藝術展進駐香港的第十年。某種程度上,它的影響力已經不僅僅源于一場藝博會本身的魅力,還在于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帶來的巨大聯動效應,比如無數香港本土及國際大畫廊將一年中最重要的展覽項目預留至巴塞爾展會期間;大量美術館亦會推出重磅展覽;普通的觀展人群可以一周逛展停不下來……這也使香港在博覽會創辦之后的幾年時間里,迅速成為全球重要的藝術旅游地。
此外,每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更是全球各大畫廊與亞洲藝術市場,尤其是中國內地的藝術市場交流的主要平臺與機會。如何運用好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這個窗口,是大灣區藝術市場連接國際藝術市場的關鍵。

Art Central 2022 展覽現場 圖源:明周文化 (周耀恩攝)

Art Central 2022 首次參展畫廊Touch Gallery 展位 圖源:明周文化 (周耀恩攝)
年齡:7 歲
如果說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是一個日趨國際化甚至閉合化的高端藏家游戲場,那么Art Central 則是為更廣泛的群體所準備的購物中心。從2015年舉辦至今,中環藝術節(Art Central)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更年輕、更時髦的藝術博覽會,面向更多新興藝術家。確實如此,Art Central 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兩者雖都聚焦于當代藝術且致力于推廣亞洲新銳藝術家,但Art Central 的舞臺上少了一些如雷貫耳的畫廊,而是給更多新生的中小型畫廊和年輕藝術家提供了展覽機會,富有活力和年輕化的特征讓它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形成了某種互補的關系。所以Art Central 一直被策展人、資深收藏家和新手買家公認為發掘心頭好的理想地,在香港視覺藝術界建立了獨特的個性和地位。它的出現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亞洲當代藝術樞紐的地位。

2021年首屆DnA SHENZHEN 現場
年齡:2 歲
DnA SHENZHEN 是 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團隊繼上海、北京之后親力打造的第三個博覽會,也是首個設計與藝術博覽會。DnASHENZHEN 的出現,在傳統藝博會的基礎上又新增了設計這個極具深圳特色和優勢的板塊,拉近了它與深圳這座素有“設計之都”稱號城市的距離,同時對深圳的本土藝術家、藝術機構和藝術市場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助益。2021年首屆DnA SHENZHEN 就匯聚來自中國以及亞洲、歐洲和北美的33 家頂尖參展商,吸引了設計師、畫廊主、藝術顧問、媒體人、藝術愛好者、收藏家,以及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飛來的專業觀眾。第二屆DnASHENZHEN 擬與“藝術深圳”同期進行,共同助力灣區藝術市場良性的發展,只可惜因疫情原因不得不取消。不過,DnA SHENZHEN 確實開拓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博覽形式,拉近了大灣區、深圳與國際溝通的距離。相信疫情過后,它會繼續卷土重來。
年齡:10 歲

2021 藝術深圳現場
“規模更大、品質更高、結構更優、專業更強、藏家更多、合作更廣。”經過近10年的積累和經營,“藝術深圳”已經得到了機構和市場的雙重肯定:參展機構反饋良好,藏家也以強勁的購買力給予博覽會最大的肯定。“藝術深圳”是“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1+N 的重點項目,2015年的戰略調整之后,它以純粹的當代藝術博覽會身份站穩腳跟,逐步躋身國內品牌當代藝術博覽會的前列。在業界內外收獲好口碑的同時,也成為聯動本地藝術生態不可或缺的紐帶。它所承載的功能除了藝術品市場交易以外,更多的是推動當代藝術在內地的發展和影響,包括對大眾審美的提升、對畫廊的發掘、對藏家的培育等。今年10 周年的藝術深圳也將攜重量級參展陣容亮相,匯集了來自15個國家及地區、32 座城市、80 余家優質藝術機構、眾多知名畫廊及新興機構的加入,為展會煥發出全新的活力。

2021年第二屆“廣州當代”展覽現場
年齡:3 歲
2020年歲末,一個全新的藝博會品牌——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下簡稱“廣州當代”)呱呱墜地,首屆選址廣州天河CBD 核心區的海心沙展館,參展畫廊33家,展覽規模并不大。當時著名藝術評論家、策展人皮道堅在開幕式上說道:“本屆藝博會生逢其時,對于在藝術界沉寂許久的廣州來說就是‘平地一聲雷’。”2021年,復盤首屆中收到的批評和質疑,第二屆“廣州當代”對硬件設施進行了提升,參展畫廊依舊維持在33 家,但換血率高達66%,南方城市的畫廊占多數,并以“南方藝術生態”為展會宗旨,觀看本土的藝術生態與群體構成。2022年歲末,繼續在各類質疑聲中,“廣州當代”將迎來第三屆。“廣州當代”的出現,讓大家開始關注當代藝術,持續挖掘潛在的藏家資源,也為廣州本土畫廊提供了一個和國內外畫廊交流的平臺,為南方當代藝術生態的發展創造更多契機和可能性。

2021年第二屆“廣州當代”無畏藝術展區作品

2022年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藝術作品《蟲洞 Wormhole》(易漢華攝)

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藝術作品《魚躍鳶飛》(黃國成攝)
年齡:未滿1 歲
2022年大灣區再添一文化高地——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開幕首個周末,即迎接游客超3 萬人次。南海在“嶺南地區、廣府文化、珠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這幾個互相涵蓋、互有層疊的地理、文化、經濟概念名詞中,均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首屆藝術節以“藝術在樵山”為主線,以“最初的灣區”為策展主題,著眼于本土文化,講述南海故事,結合國際經驗探索中國創新,采取全域性布局,致力于地域創生發展,是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的首次完整呈現。
相較于藝博會模式,藝術節是一種全域分布的方式,也串聯起當地的很多自然和文化的旅游元素,帶動當地文化和經濟的發展。南海大地藝術節,既是一個文化事件、一項大型藝術活動,也是一個全域性的文旅項目,更是一項以文化藝術帶動鄉村振興的系統工程。按照計劃,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每兩年為一屆,未來計劃10年舉辦五屆,從小全域開始,逐步向南海區全域拓展,形成具有南海顯著標簽的全域性地域型藝術節。
年齡:12 歲
2010年,“藝術廣東”在貧瘠的廣東當代藝術土壤中孕育而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7年“藝術廣東”進行全新改版,將定位對準了更具國際性的當代藝術。2021年,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的大力支持下,“藝術廣東”開始擴大區域布局,由原本坐地于廣州的藝術博覽會,擴展為力爭覆蓋粵港澳大灣區的藝術盛會。12年來,它不僅有效改善了廣東藝術市場藝術生態單一、藝術品類不夠豐富的現狀,還推動了本土文化與國際化交流的發展,對華南地區的藝術市場及推動藝術消費產生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2021年藝術廣東展出現場
年齡:10 歲
中國當代藝術40 余年的發展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生成的,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最早體會其先鋒性與復雜性的地方。“廣州三年展”是廣東美術館自主策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品牌,是國內最大的藝術盛事之一。從2002年創立至今,一直以藝術的形式見證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在當代藝術的研究、展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夯實了廣東美術館在當代領域的根基,已成為廣東乃至中國當代美術交流的重要國際平臺。
作為輻射南方,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藝術盛事,“廣州三年展”除了推動本城、乃至本地區當代藝術生態的健康發展,同時在文化、經濟、政治的層面上形成協調互惠,還嘗試通過藝術的方式推動地方性和全球化議題的交流,實現大灣區、乃至東南亞藝術生態的對話和融合。據悉,2023年,廣東美術館白鵝潭新館即將落成,未來廣州三年展的展出場地也將遷往新館。因此,第七屆廣州三年展將會是一次階段性的總結。

2018年第六屆廣州三年展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