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技能型社會建設助力共同富裕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

2022-12-22 14:38:44王俊杰張崇生
職教論壇 2022年10期
關鍵詞:技能

□王俊杰 張崇生

一、問題的提出

實現共同富裕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舉措,要實現共同富裕,關鍵是要保障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采取各種手段和措施促進低收入群體轉化為中等收入群體。建設技能型社會是提升中低收入群體技能和綜合能力的重要一環,通過對技術工人、農民工、職校學生等群體實施職業教育、技能培訓促進其更高質量就業、提升收入水平,進而實現共同富裕。2021 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提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技能型社會,弘揚工匠精神,培養能工巧匠、大國工匠[1]。現階段,我國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與實現共同富裕同向同行。

諸多學者對技能型社會及共同富裕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在制度安排上,職業教育和培訓政策是構成一國技能形成系統的最基本政策環境,通過勞動力的技能發展路徑來影響經濟增長表現。隱性社會政策主要體現在職業教育和培訓政策等方面,能夠對初次分配的公平性起到促進作用,在推動共同富裕上能起到更好作用[2]。在人才培養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需要定位于服務發展共同富裕,面對以技術創新為重要驅動的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工人技術技能水平,促進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3]。在促進就業上,壯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和比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技能型社會的建設能夠幫助廣大勞動者學習、掌握和運用技能并實現高質量就業,不斷優化就業人員的職業結構,促使更多低收入人群跨入中等收入行列[4]。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為本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并拓寬了思路,然而在技能型社會助力共同富裕的相關性和契合度等方面,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2022 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史無前例的1067 萬人,從國家層面《關于深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力促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通知》到地方政府出臺各種各樣的鼓勵就業政策[5],各項政策的出臺旨在將學業和就業失衡的問題調整過來,解決高校人才供給側、企業用人需求側的不平衡不匹配現象,通過穩就業、促就業來助推實現共同富裕。技能型社會建設為什么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實現共同富裕價值何在?如何通過產教融合深度綁定技能形成主體?如何提升社會整體技能水平壯大中等收入群體?對以上這些問題探討與回應有助于構建技能型社會進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二、技能型社會建設對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意蘊

掌握一門技能對于個體而言可以增加其人生出彩的機會,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有助于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為產業升級、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因此建設技能型社會不僅事關每一位勞動者的幸福生活,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技能型、知識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到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升級—勞動者就業形態遷徙,技能型社會的構建對于實現共同富裕具有極其豐富的價值意蘊。

(一)宏觀層面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于我國而言,發展始終是第一要務,經濟穩定且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現如今,逆全球化導致了全球產業的重新洗牌,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著技術技能人才青黃不接的現實挑戰。近些年國家為此開展了諸多行動,在政策層面肯定了技術、技能人才是決定經濟發展效率的關鍵性因素。據人社部發布的2021年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100 個職業排行中,有58 個屬于“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預計到2025年,我國在制造業10 大重點領域的人才需求總量將達到6200 萬人,其中有近3000 萬的人才需求缺口,缺口率高達48%[6]。顯而易見,我國制造業“用工荒、招工難”的問題凸顯,技術技能型人才與制造業工廠的供需關系難以平衡,給制造業的發展造成了真實的挑戰。

隨著社會的轉型發展和科技的突飛猛進,我國技能形成體系的構建也面臨著新的發展環境,特別是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升級的進程中,制造業正在經歷從“自動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的三級躍進,這種躍進越往后發展,越呈現出對初級技能人才需求減少,對高級技能人才需求增大的趨勢,因此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的培養變得愈加重要。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大生產要素中,曾經最不缺的勞動力已經逐漸變成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正如中華全國總工會呂國泉所言:“再雄厚的資本必須由人來變成生產力,再先進的技術需要勞動者付諸實踐才能落地,技能人才買不了,必須自己培養”[7]。從《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提出要打造一支懂技術會創新的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勞動產業工人隊伍,到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制造業知識更新工程和技能提升行動,我國亟須更大規模地培養高水平的工程師和高技能的制造業人才,使之成為推動我國轉型為制造業強國的原動力。建設技能型社會,健全技能形成體系,習得“專精”的高水平技能,將奠定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宏觀基礎。

(二)中觀層面助推產業迭代升級

制造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過去幾十年來,制造業通過就業吸納、創造產值和利潤、促進技術和非技術創新有效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高速成長。2021 年3 月,國家出臺的“十四五”規劃進一步強調,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8]。推動產業迭代升級是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主要方式,在制造業層面意味著從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型為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并由此對勞動力市場結構和技能供求提出了新的要求[9]。制造業轉型升級本質上是一個創新過程,它涉及企業、行業和生產體制等多個層次的創新。在制造業轉型中需要匹配相應產業結構的工人,當前制造業向電子化、數據化、互聯網化集中的趨勢愈加明顯,系統集成能力越集中,越需要細化依附在系統中的個體能力。比如,以前工廠里的工程師可能是全能維修工,然而現在設備集成度和精密度越來越高,遇到設備故障則要求助于專業的工程師來精準處理。

根據“福利—生產體制理論”,在勞動力技能發展路徑中勞動力的技能發展和成長要素更為凸顯,勞動力的技能程度和類型要與企業的產品和市場戰略相匹配[2]。在現實場景中,管理崗位始終是稀缺資源,熟練的技術工序會逐步被系統接管,剩下的是高度細化、高度靈活的個性化需求,這將會產生明顯的就業崗位遷移現象。這種遷移有助于讓技術技能型人才理解全流程的生產邏輯,解決勞動者技能及知識“碎片化”的問題。新產生的高度細化、高度靈活的制造業就業崗位需要大規模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其培養勢必依托于技能型社會的浸潤和滋養,幫助企業執行標準化、大批量生產的產品市場戰略,在迎合和引領消費者快速變化的需求上形成競爭優勢,進而通過產業迭代升級來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三)微觀層面提升勞動者個人發展

產業工人是我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是共同富裕路上絕不能被拋下的一類群體,產業工人的高質量就業不僅連著民生福祉,更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勞動者技能是企業競爭力和經濟體生產效率的根本來源,加里·貝克爾(Gary Becker)的人力資本理論將勞動者技能分為通用型和專用型。通用型在不同行業和產業能夠“遷移運用”,實現相似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從而給予勞動者相似的收入水平;專用型在不同行業和產業間通常“難以遷移”,只能運用于有限的生產場景,若離開這些特定場域,這類技能就難以產生相似的生產率,從而使技能擁有者的收入降低,嚴重時則會難以再就業[10]。工業機器人被大量應用的工業4.0 和人工智能時代,對技能與新技術、新環境的適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勞動者如果有可遷移的技能就不容易被市場和社會所淘汰。

全面質量管理理論(4M1E)提出人員、機器、原料、方法、環境是生產環節的主要因素,然而在高度自動化的環境中,對于人員的技能要求實際上是大幅增加的[11]。產業工人通過增加技能及對機器的嫻熟掌握,比如智能制造中對于機械臂的應用,能夠用機器來代替以前的工人勞動,技術人員就有機會從更高的維度來重新觀察“機料法環”這四大要素的運轉。換言之,通過人員技能的提升,能夠將原來被嵌入到流水線的產業工人從單調的螺絲釘的環節中釋放出來,也就有了縱觀全局的機會,產生相對于管理層而言更為落地的創新想法。技術人員通常在產業的一線從事具體工作,對一線的實際情況最敏感,也最有動力解決具體問題。例如,一線員工跟管理團隊合作研制半自動化設備,解決機器內掉落螺絲和其他異物造成卡殼等這類非常微小且具體的問題,這是技術人員通過自身的技能改造解決了“機”環節問題的典型案例。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讓勞動者能夠擁有更強的技能和更高的創造力,促進他們的個人發展是技能型社會建設的旨歸所在。

三、建設技能型社會面臨的主要挑戰

自工業革命以來,很少有國家能夠通過持續的制造業升級和深化發展來獲得經濟和社會的長期繁榮。由于整個社會技能水平的提升較難通過市場機制去自動自發地完成,大部分的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起來后普遍選擇了去實體化,通過全球跨區域協作的方式把制造業向海外轉移,追逐資本靈活性和收益顯著增長的同時導致這些國家實體經濟的塌陷。我國在實現共同富裕的征程中,一方面要警醒實體產業空心化,另一方面更要對照現狀深刻反思,探究問題與挑戰。

(一)技術工人培養周期長,新鮮血液未能及時流入

2021 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城鎮新增勞動力1400 多萬人,大學生超過900 萬人;在對9 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調查中發現,我國約有44%的企業面臨“招工難”的問題,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技工荒”[12]。就業市場出現了供需結構失衡的情況,“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并存,普通的生產工作崗位對于青年人缺乏吸引力,主要涉及工資待遇、工作條件、社會融入等多方面的原因。筆者在對浙江省寧波市、臺州市制造業企業的走訪調研中發現,當下年輕人不愿進廠,一線普工的招聘難度相較十年前明顯增加。目前大部分工廠執行計件工資制度,年輕人剛進工廠由于缺少基本操作經驗導致效率不高,直接影響其薪資待遇水平,經驗豐富的高級技師一個月收入能夠達到8000 元以上,但新工人基本低于這一水平。人們在討論技工荒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了一個事實,技術工人并非天生就能養成,幾乎所有的高級技術人員都由普通工人在工作磨礪中成長起來。對于勞動者個體而言,丹尼爾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印證了每個身懷絕技的工匠基本上都逃不過一萬小時定律,勞動者在一個領域中取得突破,必定有一個艱苦卓絕的持久戰過程[13]。同時,技能習得的過程也并不輕松,會面臨很多障礙和挫折,如果配套的激勵與保障跟不上,很可能出現技術工人培養乏力的情況。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簡單勞動逐步被機器所替代,經濟學家發現邊際生產率理論難以解釋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勞動者的收益狀況,由于各種社會因素支配著不同社會勞動力市場運行的制度和規則,勞動力市場不是由恒定不變的機制和生硬的技術力量所決定的抽象數學概念,而是一個建立在具體規則和妥協基礎上的社會性架構[14]。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解釋了當前缺少熟練操作工人及高級復合性專業人才的制造業人才短缺現狀。當今“工人”這一稱謂顯得不夠“體面”,社會對于工人群體不夠尊崇,“勞動光榮”常被寫在標語中并未形成人們的主觀意識,年輕人不愿當工人致使制造業面臨有經驗的熟練工人老齡化趨勢,熟練工人缺失、梯次后補不足出現斷層,以上情況無疑對構建技能型社會造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會阻礙我國共同富裕的進程。

(二)技能形成主體未能深度捆綁,產教融合推進不如預期

技能形成體系是構建技能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技能形成體系的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及諸多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參與。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職業教育的重點工作任務是“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產教融合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任務,校企合作是產教融合的具體體現。反觀歷史,計劃經濟時期國有企業廠辦技校和學徒制培訓是我國工業技術技能傳承的主要途徑,廠辦技校對國有企業技術革新、技術攻關以及新老工人雙向式技能提升具有正向功能,企業—學生—老工人之間的互惠共生關系以及情感教育對廠辦技校成為國有企業技能形成主要載體發揮了重要作用[15]。在改革開放的市場化進程中,我國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從過去的一體化走向多元分化,1984 年后國家勞動力市場政策有了較大調整,“先培訓、后就業”政策的現實約束力被削弱,改變了“廠辦技校”這種利益捆綁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行業企業參與學校培訓的動機和力量弱化,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門主導產業工人技能的格局,技能形成的兩個主體間的捆綁松動[16]。

在市場化轉型過程中,企業逐漸退出產業工人系統性技能培訓體系,主要通過勞動力市場來滿足其用工和技能需求。客觀而言,部分企業對于產教融合并不積極,在一些產教融合案例中,校企合作雖然得到了強化,但是合作目的并不在于技能提升,而更多偏向于勞動力的獲取[17]。另外,基于企業組織的生產實際,部分人士對于職業學校技能培訓的效果依然持懷疑態度,如柯林斯在《文憑社會:教育與分層的歷史社會學》所言“職業教育作用是有限的,職業教育與工作前景幾乎沒有關系,絕大多數熟練工的技能是在工作中或通過非正式學習獲得的[16]。同時,企業除了應對技能培訓的周期之外還需要應對市場周期,而技能培訓的周期與企業所面對的市場周期往往不匹配。特別是當今的國際國內市場環境造成市場周期波動頻率非常大,技能培養的收益對企業而言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使得一部分企業沒有過多熱情參與到產教融合中。

(三)零工經濟盛行,不利于整體技能質量的提升

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大背景下,勞動力市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轉型,在社會的各個部門及各個領域產生系列連鎖反應。在筆者的調研中,佛山順德某企業的員工表示,每天在流水線上作業大概要組裝15000—16000 顆螺絲,同樣的組裝動作日復一日地重復上萬次,還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從業時間一長會感到麻木并身心俱疲。因此,現在的年輕人更愿意去送外賣、跑網約車,成為零工經濟的一份子。平臺型企業利用新興信息技術以及大數據等手段,一方面使得平臺型企業能夠更有效、更低成本監控勞動者的勞動過程,另一方面使得平臺型企業的組織邊界模糊化,不再采用高度組織化、穩定性的雇傭關系,而是雇傭了大量的臨時打工者。根據“美團”2021 年的財報顯示,2021 年“美團”實現營業收入1791 億元,比2020 年大幅增長56%;全國共有527 萬騎手在“美團”平臺獲得收入,外賣騎手的配送成本支出達682 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8.3%[18],更有機構研究預測,中國零工經濟將成長為一個萬億級的產業。

在零工經濟模式中,自由市場力量的釋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其對勞工價值實現、資本積累乃至社會運行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由于數字技術開發的高沉淀成本和應用的零復制成本,使得零工經濟的技術平臺形成自然壟斷特征,并在零工勞動力市場激烈的競爭中得到了充分印證[19],在零工經濟創設的崗位中雖然有部分高技能零工,但是低技能零工依然占據了絕大部分。技術平臺雖然能夠根據后臺數據篩選出熟練的勞動力,但是由于崗位存在高度競爭性和流動性的特征,相關平臺不會給零工提供勞動實踐訓練的空間和機會,促使“生疏”技能成為“熟練”技能,使得勞動者個體承擔了技能形成過程中的試錯成本。長此以往會造成“去技能化”的后果,使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下降且不再穩定。綜上,平臺經濟崗位的高度競爭性和流動性特征制約了勞動力再生產過程,不利于社會整體技能供給和質量的提升,零工經濟模式的無限拓展會對勞動技能的形成造成威脅。

四、技能型社會建設助力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促進共同富裕,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如何讓眾多低收入者向中等收入邁進,亟需提升產業工人的實際收入。提高這一龐大群體的收入水平,就必須著力提升這一群體的職業技能和素質,需要發揮加大供給、產教融合、待遇提升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來促進構建技能型社會,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一)加大各方供給,提升社會整體技能水平

勞動者技能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但要優化職業教育培訓政策、構建完備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還需要加大各方供給,讓更多年輕人擁抱實體經濟。第一,加大政策供給,研究實施制造業企業連續工資補貼,落實工人權益保障,支持和規范中介服務等有利于制造業長期發展的各種政策和措施,各地政府應落實加速折舊等對制造業企業優惠的稅費制度。重新協調職業教育培訓體系與企業治理機制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關系,各項制度制定的邏輯起點是為了促進個人和企業對技能進行投資。在政策上引導企業推進智能化轉型升級,努力改善基層勞動者的工作生活環境。第二,在社會輿論上不能總是抱怨年輕人不愿進廠,而是要多考慮如何通過高技能溢價來吸引年輕人流入到制造業。要提高產業工人的社會地位,繼續發揚工匠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從社會氛圍營造、機制建立以及社會權利保護等方面著手,倡導和培育尊崇工匠精神的社會風尚,建立健全工匠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配套制度體系,增強產業工人群體的職業認同和社會認同。第三,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提高職業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以實踐技能的操作為本體,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促進國民技能成才、技能致富,進而提高整個社會整體的技能水平。

(二)多元主體協同,加快推進產教融合進程

要進一步促進產教融合的迭代升級,產教融合模式的核心是為了精準回應企業在某個領域對技能的需求。從2019 年起,我國開啟了綜合性、系統性的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 部門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涉及政府企業學校行業等多元主體來推動教育、人才政策和產業政策組合的勢能疊加,促進教育和產業體系人才、智力、技術、資本、管理等資源要素集聚融合、優勢互補[20]。促使多主體協同推進產教融合的方式主要有:第一,需要深度捆綁企業,使之參與到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中來,調動起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落實企業特別關心的組合投融資和財政等激勵政策,給予產教融合型企業“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對試點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符合條件的投資按投資額30%的比例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等優惠政策要進一步落地。第二,發揮城市承載、行業聚合、企業主體作用,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對產教融合的三類試點對象進行統籌,由政府來牽頭,擬定“產教”兩方面的參與規模,通過建設產教融合大數據系統平臺,尋找不同行業對技能人才需求的最大公約數,發展相應的技能培訓來回應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使企業跨越市場周期來抵御經營風險,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兩者之間的平衡,最終形成技能培育的長效機制,持續、穩健地推動技能型社會建設。第三,在整個技能形成過程中勞動者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狀態,企業和勞動者要積極參與到技能迭代發展的進程中。員工的培訓進修、技能提升某種意義上也是企業對人力資源和品牌的投資,從資本角度看,企業建設和培養一支知識、技術和技能密集型的員工隊伍,其市場估值會比其他同類型企業高出許多。如浙江萬邦汽車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員工學歷與技能提升政策,員工讀書期間不僅工資照發,學費還能全額報銷,拿到學歷和職稱晉升后都會給予相應的補貼和獎勵,企業近20 名員工參加了各類技能與學歷提升項目。此舉不僅能有效提升員工的技能和學歷,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員工的薪資水平和對企業的忠誠度。

(三)完善分配機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待遇

要實現共同富裕,關鍵在于保障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采取各種手段和措施促進低收入群體轉化為中等收入群體。收入分配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等重要文件中都強調要穩步提高勞動者的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進廣大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21]。讓個體或者家庭選擇學習某種技能,鼓勵他們更多地投入到技能的養成中,還要給他們正向、有效的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機制,使勞動者實現技能增長并由此在勞動分配中實現穩步的收入增長。第一,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零工經濟盛行,年輕人不愿意去制造企業,收入不高是主要原因。厲以寧在《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一書中提出:通過市場實現的收入分配是“第一次分配”,通過政府調節而進行的分配是“第二次分配”,個人出于自愿在習慣與道德的影響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贈出去是 “第三次分配”[22]。當下,要進一步改善產業工人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技能入股,將技術創新等多種要素納入到薪酬分配體系中。一些學者提出探索“新八級工制度”,通過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與薪酬直接掛鉤的制度,增加技能生產要素在勞動分配中的比重,“技高者多得” 這一制度不僅事關報酬分配,同時也體現了高級熟練工人在生產活動中的話語權,讓產業工人切實提升工作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這將成為共同富裕背景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第二,制定實施公共服務資源傾斜政策。公共服務保障性資源關乎產業工人的生活質量與生存保障,進一步拓展技能型人才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技能因素在公共資源配置中的權重,如著力消除產業工人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逐步擴大城市落戶限制,為技能產業工人異地落戶開辟通道;依據城市發展中技能人才的缺口,劃撥與修建與之相匹配的保障性住房,為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營造良好環境。第三,出臺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的相關政策。自國家層面2017 年出臺《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2018 年發布《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后,浙江省、江蘇省也相繼出臺了“地方版本”的《意見》,對高技能領軍人才的政治、經濟、社會待遇和產業技術工人的工資分配、長效激勵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如浙江省杭州市出臺的《杭州市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2019 年修訂版)》中,包括全國技術能手、世界技能大賽金牌獲得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能夠申請獲得杭州市C 類人才,除了享受公共交通、市內景點游覽免費等服務外,更為重磅的是可以在新建商品住宅公開搖號銷售時按不高于20%的房源比例優先供應,并享受150 萬元的購房補貼;市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省技術能手、國家級技能比賽一二等獎獲得者、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牌獲得者指導老師等能夠申請獲得杭州市D 類人才,可參與住房優先搖號并享受100 萬元的購房補貼。通過分配機制的完善,在社會上形成尊崇技能的風氣,使技術技能型人才過上體面生活進而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

猜你喜歡
技能
老師的神技能
意林(2025年4期)2025-05-10 00:00:00
高級技能
我有特殊的打扮技能
技能強國 創新有我
工會博覽(2022年16期)2022-02-04 16:58:24
勞動技能up up!
秣馬厲兵強技能
中國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豐收
新學期,學習技能get √
學生天地(2016年26期)2016-06-15 20:29:39
畫唇技能輕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醫院院長必備十大技能
中國衛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三级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欧美在线国产|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色婷婷狠狠干| 综合天天色|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日本91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美女国产在线| 欧美色伊人| www.亚洲色图.com| 欧美97色| 午夜啪啪网|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在线亚洲小视频|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性69交片免费看|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亚洲第一成网站| 久久综合成人| 成人国产免费|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另类综合视频|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九九热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毛片网站| 91麻豆久久久| 国产微拍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色偷偷一区| 美女被操91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本亚洲精品网站| 日韩高清一区 |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91丝袜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色AV色 综合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综合色婷婷| 亚洲天堂网2014|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2014| 亚洲永久色|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 欧美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