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愫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3)
2004 年,鄭州被中國古都學會納入全國“八大古都”之列,沉寂已久的商朝歷史再次進入大眾的視線之中。鄭州商城遺址位于老城區,總面積約25km2,其中商都歷史核心區面積6km2,在西起二七路,東到城東路,南起城南路熊耳河,北至金水路的范圍內分布有商代早中期的城垣、宮殿區、手工作坊區、祭祀遺址等,為后人研究商朝的城市布局與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實物價值。
由于鄭州商城遺址跨越鄭州管城、金水和二七三個城區,區域內人口密度大,建筑類型多,隨著時代發展和城市的擴張,商城遺址保護受到了冷落,現存的地上遺跡其建筑屬性已與現代城市格格不入,逐步被商業化發展剝離開來,處于現代都市中孤立的角落[1]。其中,具有傳播信息功能的標識導向多年來缺乏存在感,內容多為街道名稱和東西南北方向的指引,對遺址公園形態和內容的介紹基本消隱,設計風格與馬路牌基本融為一體,使人無法辨別。本文在調研商城遺址現狀的基礎上,通過探索標識導向設計的整體性、人文性和創新性,著重將殷商文化特色進行融合,喚醒人們的記憶,打造充滿當地文化內涵的標識導向系統。
“標識”為“標記”和“識別”之意。在現代城市環境中,擁有表達地理位置、文字信息、方向等功能,同時應達到一目了然的視覺感受和信息傳遞效果。標識導向系統作為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一種,其價值在于指明方向和規劃路徑。優秀的標識導向設計不僅包含視覺信息的傳達,也是環境設計認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標識展示出的內容、符號、方向以及位置,使人們對既定空間有更清晰的認識,安全感和歸屬感得到提升[2]。通過對標識導向的設計改善人在城市空間中的環境質量和生活品位,讓城市居民方便、快捷、舒適地抵達目的地[3]。城市公共空間的種類特征繁多,遺址公園空間作為其中之一的城市公共空間,其具有空間信息復雜、歷史元素迭代、空間面積廣闊等特點[4],因此此類旅游空間中的標識導向設計在原有的功能之上更精準地展現空間內部的位置信息,豐富的表現形式來吸引參觀者的多感官注意力,也更加需要融入創新的科技手段,更全面地獲取不同年齡層游客的青睞,尤其是“00 后”的年輕群體,有效地帶動遺址公園的傳播力度和城市的影響力[5]、[6]。
鄭州商城遺址處于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內,是早期和中期的商代都城遺址。鄭州商城遺址發現于1955年,通過長達半個世紀的挖掘工作,目前鄭州商城遺址主要由以下3個部分構成:
(1)商城城垣。城垣周長約6960m,商城城垣遺址由城墻、城壕和外郭城墻三部分共同組成,其中,城壕除去本身所具有的歷史遺跡特征外,更包含了城市的歷史底蘊與文明進程的記憶,鄭州市政府對此進行了以種植草、磚塊為主的保護措施。
(2)宮殿區:鄭州商城內中部為宮殿區,占總面積的1/6,遺跡多為凹凸不平的各類夯土臺基、墓葬坑、人頭骨祭祀坑、陶窯遺址等,這些遺址是歷史背景下的社會形態、禮儀規范等不同方面的真實寫照。
(3)手工作坊區:南北城墻外均有鑄銅作坊遺址被發現,證明商代是以生產和使用青銅生產工具、兵器和容器為標志的青銅器時代。通過對商城遺址進行實地調研發現,除了地面上的城垣遺址外,其余遺跡均屬于地下遺址,在完成考古發掘工作后,絕大多數進行了保護性回填,并用于其他的城市建設,因此,目前能夠直觀接觸到的商城遺址大多是商城城垣遺址[7]。
近年來,當地政府開始加強對歷史文化遺址的重視和保護工作,但由于受城市進程加快、缺乏長期規劃和監督等因素影響,商城遺址依然存在有較為明顯的問題:城垣遺址分布范圍廣,宮殿區等遺跡缺失。
歷史文獻資料顯示,鄭州城垣遺址由外城和內城兩部分組成,以條帶狀形式分布,其中外城已無地面遺址存在,僅有勘探性的城墻布局走向方位。相比起外城,東、南、北三側的內城城垣歷經數千年幸運地保存下來,但是受長期的雨水沖刷、沿線居民私搭亂建行為的影響,城垣破損嚴重,缺乏標識導向設計。為了保護現有的歷史遺跡,鄭州市頒布了《鄭州商代遺址保護利用規劃》《鄭州商城遺址城垣遺址保護展示設計方案》等保護方案,通過一系列工程措施改善了城垣遺址的受損情況。然而,商城遺址中周長約7km 的城垣遺址和宮殿夯土臺基是最具特色的標志性符號,但是基本位于中心城區,城垣被城市交通主干道、居民區、企業單位建筑物割裂的情況十分嚴重。
鄭州商城遺址宮殿區主要集中在商城城內中部偏東和東北部區域。除了城垣,地下遺存的商城宮殿區和手工作坊區也是早中期商城文化的典型代表。相較于地上建筑,地下遺址缺少較為有效的載體去展示和宣傳其區域的歷史文化元素,現有的保護工程也具有一定的年代感,存在只考慮遺跡的保護需求而未考慮到空間的展示與文化傳播功能需要的問題,出現了商城歷史文化資源浪費的現象,“古都”這一頭銜讓大眾覺得“有名無實”,因此遺址公園中文化體驗感不足、吸引力缺失等問題日益明顯[8]。
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動機和人格》一書中提出,生理安全、行為心理和文化情感需求是人類需求的三個層面,標識設計只有滿足這三類需求,才能充分展示出標識導向中的人性化設計。在標識導向設計中將服務對象的年齡、受教育程度、文化信仰、地域特征等方面的差異進行需求細分和綜合考量,這是城市建設始終遵循以人為本設計原則的表現[9]。充分把握大眾的視覺審美需求和感知需求,其中包括視覺高度、范圍、大小面積、角度、燈光照明、色彩以及材質等[10]。例如,在公共空間中,大眾的視覺觀看角度以平視、俯視和仰視三種角度為主,而不同的3 種觀看角度需要配以合理的觀看距離來進行協同設計,不同的觀看角度營造的視覺氛圍和表達意圖也存在差異。材料的選用是標識導向設計最為直觀的展示“外衣”,材料的選用需考慮所處環境以及空間內涵,不同的材料本身所蘊含著不同的感知特征[11]。
人性化的標識導向設計應注重協調人、環境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合理地結合人的需求、所處環境的特點和兩者之間的內涵來進行綜合實踐[12],通過標識導向系統傳播給大眾完整的、適宜的感官體驗,使標識設計更具溫度和特點,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13]。在商城遺址標識導向設計中,應充分調研區域內的人群特征以及空間意向,結合中原地區的氣候、光照以及周邊地區建筑群、交通情況、人流動線等特征進行方案制定和再設計[14]。
地域性與系統性兼容的標識導向設計既突出了城市歷史文化,又將其進行整體展示,塑造城市印象與集體記憶。地域性標識導向設計體現在延續其常用規范標準外,更加注重本土文化內涵和精神特色的展現。作為河南省省會和“八大古都”之一的城市,鄭州是一座古今文化交相輝映的城市,商城遺址的標識導向設計中應同時承載其歷史的“古”與時代發展所帶來的“新”的特色,使游覽者形成具有特點的城市記憶。標識導向設計在“古”的方面上,挖掘商城遺址文化的多層次特征,精簡提煉出符合其文化背景的圖形、符號、平面結構等的設計元素,并借用符合時代發展和大眾審美品位的創新型設計手法進行標識導向傳達,加深觀者的印象[15]。
在2009 年,鄭州頒布的《鄭州市信息化建設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社會公共服務單位的現有信息化資源按照統一規劃、規范標準、資源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則進行整合。因此,標識導向設計作為環境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應遵循城市公共建設的現代化發展步伐。由于商城遺址公園存在遺跡分布廣泛、被城市功能性生活空間所分割等現象,系統性的標識導向設計是促成其文化整體有序展示且建立城市信任的重要原則之一。規劃初期應設立一套較為完善的準則作為設計的指導方針,系統性考慮標識風格、功能、文字、色彩、材料、方位以及后期的使用及維護等方面[16]。在制定準則中,將商城遺址公園中獨具特色的歷史內涵作為設計元素選取的參考依據,例如商城內城城垣外側出土的大批王室青銅器的造型、紋飾以及鑄造技藝,或是通過不同的概念圖標、象征性符號、代表顏色等元素來表示不同的功能分區,對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區和墓葬區進行區域化設計。
2021年,國務院最新頒布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全方位地推行綠色發展理念在規劃、設計、建設等方面的應用,探索建立綠色低碳的經濟發展體系。標識導向設計在選材、消耗、組裝、拆解以及維護等方面應盡量選擇具有可再生、易分解、少污染等特性的天然材料[17]。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標識導向設計僅停留在原有的依靠可視的圖標、符號所形成的導向系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應將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與傳統的可視化手段進行結合,設計出滿足視、聽、觸、感的虛實結合的環境體驗,例如掃碼識別系統、數字媒體燈光系統等。阿根廷達美特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標識導向設計則是兼具環保與創新性的案例之一[18]。為符合天然野生環境的營造,在指示牌材料選擇上,主要使用木材、布料和可再生紙張為主,使標識導向設計與環境氛圍達到自然的融合。電子屏幕選用LED 顯示材料,實現景區實時查詢的現代化功用,并加入了可供游客進行互動的數字媒體設備,同時,保護區內還會不定時地舉行快閃活動,游客可隨時掃描電子屏幕上的二維碼進行所處位置快閃活動的信息查詢,調動了大眾的積極性和提高了關注者的參與度[19]。天然材料和科技手段為達美特拉野生動物保護區綠色且充滿創新性的設計提供了展示窗口[20]。而通過對商城遺址公園實地調研發現,存在對當地歷史文化不了解、未有新穎的設計手段融入環境等原因導致鮮有青年群體出現在商城遺址公園中,空間內部人群以周邊的居民為主[21]。目前,在商城遺址現有標識導向系統中存在用材復雜、回收價值低、展示混亂等情況,應在保留展示基礎性信息的同時,減少對金屬、塑料等材料的運用,選擇具有可變性高、使用周期長、符合時代發展等特點的數字媒體技術進行替代,既遵循了綠色發展的需要又可以為歷史遺跡注入新時代活力[22]。
商城遺址公園的建設不僅是對歷史遺跡進行保護,更是使傳統文化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文化策略,而現今的遺址公園標識導向設計存在信息傳遞不清晰、表達方式過時、后期維護缺乏等問題,降低了商城遺址的關注度和城市傳播力。為實現歷史文化的長遠發展和保護,商城遺址標識導向設計應遵循人性化、地域性與系統性和環保與創新性的設計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大眾的參與熱情,激發傳統歷史文化的再生活力,再現繁榮的商代文化,賦予城市更深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