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冬,高喜玲,王鐵勇
(1.中國建筑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湖北建筑設計分院,武漢 430000;2.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3.北京清大原點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116)
2021年9月11日,中國承諾大國擔當——“30·60”碳達峰碳中和專題展覽亮相中國科技館,而我國在經歷了近30年的全面改造后,建筑運行碳排放總量和占比均達到歷史最高,因此,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難度也較大[1]。截至2019年,我國建筑運行階段產生碳排放約為21億t CO2,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20%左右。建筑領域的能源消耗是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建筑運行相關的CO2排放分為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直接排放是建筑運營過程中直接燃燒化石能源所產生的碳排放,主要有北方城鎮供暖鍋爐、炊事和生活熱水等產生的碳排放;間接排放主要指建筑用電及城鎮集中供暖購買熱力、電力的相關碳排放[2]。隨著太陽能、風能和核能等再生能源的并網使用,高壓輸電技術的推廣,我國能源結構已經進行了深遠的變革,煤炭的快速退出需要從現在主體能源50%以上比重下降到5%以下,非化石能源需提高到85%以上。城市建設也從大規模建設轉為更新、改造和性能提升,“精細修繕結合高性能提升”才是未來建筑的主流方向[3]。
建筑領域是能源和資源的終端消費方,主動降低運行碳排放才是降低現有建筑能耗的主要方向。而對于空調行業來說,一方面需要繼續大幅度提升中央空調的能效,另一方面也要合理規劃建筑用電方案,按需用電、節約電費,通過智能管控、能源管理等新技術應用,促使中央空調系統由“單一的產品節能”向“提高系統能源總利用率”轉變,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措施。
公共建筑中用電量最大的仍是中央空調系統,約占建筑整體能耗的40%,同時因為運行效率低也存在10%~30%能源浪費問題。在既有建筑領域智能化控制改造、升級,設備監控和環境監測等方面,增加基于感知和傳輸應用的平臺[4],充分利用算法、物聯網等先進的通信系統,提高現有設備效率,有效節約用電。
下面以某酒店中央空調智能化控制升級為例,分析改造前后電費節約情況,探討既有公共建筑的節能潛力,分析改造升級中設備運營方的經濟效益,以期最大限度地推進中央空調智能化改造步伐。
工程概況:該酒店項目位于北京豐臺區,客房數量為118間,7層,建筑高度23.1m,2020年重新裝修改造,中央空調主機采用風冷熱泵模塊機組,設備配置參數見表1。

表1 設備配置參數
該酒店中央空調在既有控制情況下,主機運行臺數、負載率及電費見表2。

表2 既有控制基礎能耗分析(商業用電0.9元/kWh)
從表2統計數據來看,該酒店空調年運行耗電量約為110 kWh,電費約為99萬元,能耗較大,運行成本也較高。若要提高總體的運行能效水平,必須要加強運維人員的培訓管理,改變系統控制策略,才可以有效地降低用電費用,節能減排。
中央空調系統智能控制升級主要包含以下3個方面。
(1)空調設備數字化:能通過手機端/電腦端實現虛擬機房展示、數據動態監控、故障在線報警和預防性維護提醒功能。
(2)智能控制:能實現系統自動控制、云端自動調整運行參數、設備優先級動態決策、附屬設備智能控制和故障定位指導。
(3)節能降耗:通過邊緣計算技術、云端大數據分析、半監督模糊算法、AI自動尋優和機器學習優化,系統節能降耗達20%~30%。
將人工智能在建筑中央空調領域,以算法為中心進行深度定制、研發[5],云端控制原理如圖1所示。根據客房入住率即空調回水溫度,及室外環境溫濕度變化,實時控制空調主機及水泵的運行工況。若入住率高,回水溫度高,溫度傳感器將數據傳送給算法中心,根據數據統計和分析,給出空調機組開啟臺數、功率和水泵變頻功率的最優化運行策略,再經定制私有協議,給出指令遠程控制主機和水泵;同樣室外溫度及濕度傳感器上傳出溫濕度變化信號,算法給出運行策略,室內室外2個維度校正運行策略[6]。智能按需供應,云端控制,云端智能分析和自動生成最優策略,下發給邊緣服務器,邊緣服務器接到指令后再下發給各設備。在確保室內冷/熱舒適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中央空調系統的運行能耗,實現人員舒適度及能耗之間的最優動態平衡。

圖1 中央空調智能云端控制示意圖
搭載智能云端控制系統優化升級后,再次對能耗數據進行監測,設備負載率及電量消耗見表3。

表3 優化控制后能耗分析(商業用電0.9元/kWh)
從表3優化運行策略后的能耗分析來看,運行耗電量約為92.9 kWh,電費約為83.6萬元,優化后用電量比既有控制減少了16.8萬度,節約電費15.1萬元。如圖2所示,實測用電量可節約10%~20%,在1月、12月空調采暖季,能耗大的月份,經濟效益明顯,節能效果也越好。由此可見,該酒店中央空調系統經過智能化改造后,對于控制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提高運營效率效果顯著,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方案。

圖2 中央空調系統優化前后電費對比
既有建筑能耗構成主要是空調能耗、照明能耗,根據《北京市企業(單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指南(2016版)》和國家對華北地區的基準線排放因子的加權,折算系數建議采用的0.72 kgCO2/kWh,折算成CO2排放量。該酒店中央空調智能改造前后CO2年排放量見表4,節約排放量為0.012萬t CO2。

表4 酒店每年碳排放量
目前我國建筑行業每年運行碳排放(含直接碳排放和間接碳排放)約為21億t CO2,該酒店既有建筑中央空調系統經過智能化系統改造升級,可以減少每年碳排放量約為3.2億t CO2,雖然這部分碳排放量對于發電行業來說微不足道,但建筑節能是貫穿整個建筑生命周期的[7],循環用能、累積節約和數量同樣非常可觀。同時所有中央空調系統的運行報表,通過大數據管理,對空調設備的能耗進行綜合分析,形成相關的數據,進行多維的剖析,同時,環境集合數據又為自控提供環境數據支撐[8]。通過用電數據采集整理,明確單個設備及整個空調系統的用電能耗、單位面積的能耗及負荷曲線,為運營維保提供依據支持。
中央空調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運行維護人員對管理對象不了解,加之某些先天設計不足,缺乏科學的能源管理措施等,導致系統運行能耗過大,只有全面掌握各個空調設備用能情況,才能夠實現既定的節能目標?!霸乒苓叾恕钡母拍畲蛟炝恕拔锫摼W+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系統,是解決公共建筑中央空調精細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實現能源監測可視化,對能耗進行實時監測。
因此,搭載智能云端控制系統的中央空調,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深度挖掘數字資源,將有助于公共建筑規范能源消費,實現能效提升,在碳減排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央空調行業的減碳行動,一定能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