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甲
(拜泉縣融媒體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4700)
隨著我國各地區經濟的快速向前發展,人們對于自身的安全和整個社會的發展穩定性給予了高度關注和重視。某些地區產生一些公共安全問題時,如果無法及時告知當地的居民,會造成比較大的安全隱患。通過建立應急廣播系統,可以實現各種緊急信息的高效化傳輸。拜泉縣在應急廣播系統的建設工作當中,有效遵循高效、節能、智能、實用以及安全性的建設工作原則,充分利用現有的廣播電視基礎設施以及相關的傳輸網絡,推進拜泉縣應急廣播系統的建設工作,保證應急廣播系統更好地服務于當地政府和居民的需求。在發生公共安全事件的情況下,應急廣播系統可以幫助政府將各種重要信息及時傳達到當地居民當中,可以有效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出現更加嚴重的安全隱患以及產生社會不穩定性問題。
應急廣播系統的建設過程,需要有效遵循以人為本、堅持創新驅動、堅持平戰結合的基本原則,充分利用已建的廣播電視基礎設備以及多形式傳輸資源,部署具有“老少邊”特色的應急廣播系統,完善應急廣播的傳輸覆蓋資源網絡,建設智能化應急廣播多模接收終端,提高應對如公共衛生類、食品安全類、地質災害類等突發事件的權威信息發布能力,預留與今后建設的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應急廣播平臺對接接口,探索我國“老少邊”應急廣播建設體系的方向。本項目完成建設之后,將以無線傳輸(FM調頻和DTMB)方式為主,頻率頻道制播系統為輔,大喇叭系統主要呈現的形式,實現拜泉縣應急廣播多元化覆蓋,整體提升縣級、鄉鎮級、村居級三級的應急信息發布能力,同時為縣級系統未來有機會拓展的公共廣播、戶外大屏等系統預留對接接口[3]。最終形成多元覆蓋、統一調度、上傳下達、管控一體的縣級、鄉鎮、村居級三級一體綜合應急廣播體系。
針對拜泉縣應急廣播系統的建設工作目標,其中主要的建設內容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縣應急廣播平臺建設。縣應急廣播平臺綜合性負責對所轄區內(縣級、鄉鎮級、村居級)應急廣播資源的匯聚管理和統一調度,具備應急部門的預警信息的綜合接入、應急廣播定制節目的指定播發、應急廣播的流程反饋等主要功能。
(2)傳輸覆蓋網絡建設和完善。應急廣播的信號傳輸覆蓋資源網絡是以已建廣電的信號覆蓋網為基礎,由4G、5G公共通信網絡、DTMB以及無線FM調頻等多種鏈路類型組成,并且達到信號傳輸通道冗余、網絡覆蓋面最廣以及覆蓋類型最適宜的目的。
(3)接收終端部署。本項目針對拜泉縣現狀考慮,計劃新建響應音頻應急廣播的音柱終端和能夠與已建公共廣播配對的設備,通過多種鏈路接收應急廣播內容和指令,并完成播發任務。
拜泉應急廣播系統以縣級平臺為依托,以傳輸覆蓋資源網為紐帶,完成整個應急廣播平臺應急信息源接入、頻率頻道播出、終端接收的整個系統構建,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縣應急廣播系統架構
拜泉縣應急廣播平臺作為本次項目建設的核心成分,需要對接到上級省市級應急廣播平臺以及拜泉縣政府的應急廣播信息源,統一匯聚、接收、處理、制作好特定應急廣播節目。傳輸覆蓋的資源網由大喇叭系統、4G、5G公共通信網絡、DTMB以及無線FM調頻等廣電傳統覆蓋的資源組成。為了實現應急廣播的消息能夠匯聚接收、安全驗證、及時響應和定點播出功能,需要在播控前端或者無線臺站完成對應的改造,并且部署對應的應急廣播的適配器。通過綜合評估,拜泉縣應急廣播平臺效果監測評估系統不納入本期建設計劃[1]。
拜泉縣應急管理局將應急廣播消息以文件、直播音頻流、音頻文件等形式,通過專線傳輸至拜泉縣應急廣播平臺,將對應的應急廣播消息分別發放至縣級應急廣播大喇叭適配器、電視臺直播間、廣播電視發射臺站的應急廣播適配器,采用如下發布模式:
(1)拜泉縣直播間通過領導講話、主持人獨白等方式,將應急廣播消息插播至日常的廣播節目;
(2)拜泉縣直播間以疊加字幕、節目直播等方式播放應急廣播消息,直接覆蓋拜泉縣電視臺的有線數字電視用戶。
在縣級應急信息發布工作流程中,應急廣播系統的信息發布主要包含以下幾種形式。
(1)電臺/電視臺頻率頻道播出系統。部署于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應急廣播適配器接收拜泉縣應急廣播平臺播發的應急消息。解析好應急廣播消息后,電視臺可通過文字轉語音、主持人獨白、音視播發、字幕插入、文字轉語音等多種形式播出應急廣播消息。
(2)無線FM調頻廣播。部署在FM調頻發射臺站的FM調頻應急廣播適配器接收拜泉縣應急廣播平臺播發的應急消息。調頻站自動解析并通過FM調頻廣播進行播發。收音機、應急廣播大喇叭終端、公共廣播對接設備等接收無線調頻廣播信號并進行播發。
(3)DTMB。縣應急廣播平臺將應急廣播消息發送至部署在DTMB發射臺站的應急廣播適配器。適配器匯聚接收平臺下發的應急廣播消息,然后通過DTMB進行播發。收音機、應急廣播大喇叭終端、公共廣播對接設備等接收無線調頻廣播信號并進行播發。
(4)移動應急廣播系統。在關鍵應急或傳統傳輸覆蓋手段受限制時,可在應急現場附近架設移動應急廣播系統,向附近地區進行緊急補充覆蓋。或者隨車攜帶移動應急廣播系統,進行移動播發[2]。
鄉/村應急發布接入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工作流程:通過使用電話和短信,直接發送到縣級應急廣播平臺,然后登錄縣應急廣播平臺應急發布頁面,接入本地應急廣播大喇叭前端,通過鄉/村應急發布和應急廣播的大喇叭系統,鄉/村應急廣播的大喇叭前端系統按照本地應急發布要求通過IP的方式完成應急廣播的消息播發職能。
拜泉縣應急廣播平臺作為本次項目建設的核心成分,不僅需要銜接本級政府的應急信息源發布和管理部門,還需要與齊齊哈爾市以及黑龍江省應急廣播平臺完成對接工作,匯聚接收并自動處理縣平臺轉達的TAR包消息,根據TAR包解析出來的節目內容、播發形式、播發次數、覆蓋區域等元素制作成特定的應急廣播的節目,然后利用傳輸覆蓋資源完成播發。拜泉縣應急廣播平臺主要包括的系統有信息接入類、制作播發和調度控制類、分發傳輸類、資源管理類、分析評估類、運維管理類、大喇叭管控類和安全服務類等。系統各自實現其特定功能,并在整個應急廣播平臺工作中相輔相成[3]。
拜泉縣調頻廣播的覆蓋頻率是96.1 MHz,有覆蓋地域廣、受用人群多、終端大眾化的特點,以優質的節目吸引了眾多車載聽眾,使得調頻廣播成為應急廣播系統中非常重要的傳輸覆蓋形式,也是普及程度最廣的一種音頻廣播形式。縣平臺與本級無線FM調頻發射臺站通過專網光纜建立傳輸通路,以無線微波鏈路作為備份傳輸通路,兩種方式采用IP的方式和以太網的接口,來轉送縣平臺應急消息。
調頻應急廣播適配系統需要無線FM調頻發射站進行系統改造處理,同時配備使用FM調頻設備器。該設備在運行過程中主要接收和自動解析本機或者以上平臺發送的數據包,并且從發送的信息當中借助相應的控制工作指令,將所收集到的數據信息經過發射機的音頻信號進行切換處理,轉化成應急音頻信號之后再進行發送,通過調頻負載波音頻基帶等傳輸工作方式,向終端系統發出相應的喚醒工作指令,以此保證系統終端可以對信號進行快速接收。該系統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基于無線FM調頻發射臺的適配器,通過匯集接收信息并且解析出平臺當中的重要信息內容,根據所發送的工作指令將音頻信息直接傳輸到無線FM調頻廣播節目發射機的音頻切換器當中。通過這種信息傳輸工作方法,可以實現音頻切換器快速下達相應的控制工作指令,并且將原有的音頻源直接切換成TAR包當中的應急信息內容。適配器會將所生成的重要數據信息直接傳送到RDS編碼控制器,RDS編碼控制器在經過信息識別之后會產生相應的負載波信號,并且通過調頻發射機設備來進行信息發送[4-6]。
拜泉縣DTMB數字地面電視具有覆蓋地域廣、接收終端大眾化等特點,數字節目接收質量好,也是普及程度較好的電視及廣播的覆蓋形式。縣平臺與DTMB發射臺站通過專網光纜建立傳輸通路,以無線微波鏈路作為備份傳輸的通路,兩種方式采用IP的方式和以太網的接口來轉送應急消息。需要在DTMB發射臺站進行技術相關的系統改造,并部署DTMB適配器,匯聚接收和自動解析本級的或上級平臺發送的TAR包,從中獲取應急音頻消息和控制指令,將應急的索引表和應急節目流和原信源的碼流復用在一起后,通過DTMB發射機完成廣播的覆蓋,并能夠自動喚醒終端,強制終端自動完成匯聚接收工作[7-8]。
電臺/電視臺應急廣播對接系統主要由應急廣播適配器構成,利用應急廣播適配器來實現縣平臺與電臺、電視臺之間的連接,完成平臺上下發的應急廣播消息的即時接收、分析和反饋任務,同時實現安全驗簽和位置匹配的任務,并可自動反饋應急廣播消息接收、驗證的結果。系統采用操作畫面報警、蜂鳴報警的方法,警示值守的工作人員要及時處置、匯聚所接收的應急消息,具有安全驗證功能[9-10]。
拜泉縣應急廣播系統在建設模式上有值得參考的創新點,具體如下。
(1)強化平戰結合理念,通過建設的應急廣播系統各功能融會貫通,無線(FM調頻、DTMB)發射臺站適配覆蓋全面,調度更靈活。
(2)整體平臺從前端到各級適配系統,統一配備了應急廣播專用的密碼設備。為保證系統的信息傳遞、播發過程的安全性,除了在平臺軟件系統部署的機房中配備硬件加密機,還在各個節點和臺站的適配器里集成了USB專用密碼器,整體具備國密安全管理、數字信息的驗證及鑒別功能。
拜泉縣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完成后,當地區域的信息傳輸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對預防公共安全事件所產生的影響提供有力保障,同時為推動全國“老少邊”地區和不夠發達的區縣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探路,為其他縣平臺建設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