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嘉
(武昌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是一個以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為主的專業,這一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更多會到幼兒園以及一些早教機構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承擔著為社會、家庭培養優秀學前兒童的重要任務。最近幾年,國家愈加重視課程思政工作,習近平同志曾多次強調應在各個課程之中融入思政教育。而對于一門以培養幼兒教師為主要目標的學前教育專業來講,更應將課程思政作為重點內容展開教學。
與其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相比較,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主要是為了培養一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能夠掌握豐富理論知識、擁有較強理論和實踐素養的專業性人才,從而讓這部分人才在畢業后能夠從事一線幼兒教育工作,為更好地推動幼兒教育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也為學前教育專業高層次學歷教育輸送更多基層性的人才做準備。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講,要掌握較為全面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基本知識,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掌握基礎的學前教育理論知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保教能力,并在掌握實用藝術表現和創造力的基礎上開展幼兒教學工作。
課程思政是指在不同的專業課程中融入一些能夠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內容,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認識道德的重要性,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奠定基礎。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來講,教師進行課程思政教育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對于很多高職學生來講,他們本身的年齡并不大,甚至有部分學生仍處在少年階段。處在少年階段的學生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幼兒缺乏關注度,甚至會認為幼兒非常“討厭”。然而,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講,未來會經常接觸各類學前兒童,因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關愛兒童的職業道德品質。
工匠精神是最近幾年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道德和職業品質,是一種對匠人最高職業境界的概括。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講,只有明白了學前教育專業領域中的工匠精神,才能在日后的教學中全身心地付出,因此,工匠精神的培養是課程思政的一個重要內容。
精益求精的思維品質也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形成的一種道德品質。對于大部分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由于未來需要面對大量的學前教育兒童,這部分學生具有性格多樣、數量較多、教學管理方法復雜等方面的問題。只有當教師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精益求精精神時,才能讓后期的學習和教學變得更加有效。
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開展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建設,需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由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本身屬于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因此,在圍繞這部分專業學生開展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機制本身的實踐性。一方面,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時必須引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感悟,另一方面,教師應有效地將課程思政與各類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確保更多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增強思政意識。
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建設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機制本身的多元化。一方面,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開展課程。思政教育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地接受課程思政教育。由于課程思政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因此,采用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對課程思政教育的抵觸心理。另一方面,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需要將多元化的原則融入其中。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將各種手段融入自身的教學活動之中。
創新性也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建立過程中需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要求教師在展開課程思政融入的工作過程中必須對其自身的融入方式、融入手法、融入內容進行創新。全面提取課程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內容,并將這些內容融入學前教育專業的各個環節之中,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識。
所謂協同性是指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之間的有效聯系。對于任何一門非思政類型的課程來講,課程思政內容與所講述的內容之間往往會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時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地追求課程思政的內容而忽略對專業知識的講授,不僅無法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還會讓很多學生對這一課程產生抵觸心理。為此,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協同性融入教學管理工作之中。一方面,充分考慮思政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選擇一些與教學內容相似的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學之中。另一方面,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思政素養及專業素養兩個方面尋求共同發展的策略。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來講,教師不僅要加強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力度,更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通過制訂一套專業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方式,有效地強化學前教育學生的綜合素養。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來講,建立專業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重要性是十分突出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正如前文所說,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本身屬于一個以培養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為主的、綜合性較強的專業。然而,由于對這一專業的認知并不透徹,導致很多學生認為要想學好學前教育專業只需要掌握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就可以。而一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將自己認為的學習目標放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的學習之上,自身的綜合修養也就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相反,將課程思政融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之中,學生在學習一些課程思政重要內容時也會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更加深入的認知,因此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素養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具有的一種專業素養。從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中可以看出,這一專業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僅僅在于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之上,更需要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需求以及幼兒學生的心理特點展開各種實踐活動,并能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感悟學前教育的精髓。課程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素質及工匠精神,而這些內容本身都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基本職業修養。只有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各種課程思政的基礎內容時,才能確保學生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更好地將職業道德融入教學活動之中。
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講,就業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學前教育專業本身是一個注重實踐的專業,這個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往往會直接進入幼兒園或早教機構。較窄的就業選擇使得學生必須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從目前市面上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人才需求方面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兒園都迫切需要一些品德兼優、專業教學水平突出的人才。而品學兼優這一品質的培養正是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建立良好的學前教育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生解決就業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為社會輸送更多的綜合性人才。這部分人才在畢業后會直接進入學前教育的一線課堂中開展教學。對于任何一位學前兒童來講,他們在幼兒園進行學習活動過程中會受到教師多方面的影響。如果幼兒園中由品學兼優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教學過程中這位教師的優良品質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班級中的大部分學生,從而為培養優質學前兒童奠定良好的基礎。相反,如果幼兒園中由職業道德水平低下的教師承擔教學,這類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對更好地培養優質學前兒童能夠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總之,課程思政教育是高職學前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圍繞課程思政建立良好的協同育人機制時,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了解所學專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就業問題,為培養優質學前兒童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來講,應在講好每一門專業課的同時遵守實踐性、多元化、創新性、協同性等基本原則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為社會、幼兒園、家庭培養更多品學兼優、專業素養良好的學前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