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敏
(徐州市睢寧縣新城區實驗學校,江蘇 徐州)
在新課標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語文課程教學,而小學階段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成為被動閱讀的機器,逐漸在枯燥的教學模式中喪失了閱讀的自主權,阻礙了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而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要貫徹落實群文教學的理念,借助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穩步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還要為其傳授科學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正確挑選閱讀素材,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進而確保廣大學生群體能夠變被動為主動,找到群文閱讀學習的規律和技巧,并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充分展示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優勢,進而有效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持續、健康發展。
近年來,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受到了廣大語文教師群體的高度關注,它作為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就是把同一類文章按照特定的組合方式排列并集中在一起,在教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完成由一篇到多篇的閱讀學習,并且通過一組文章的學習,幫助學生歸納總結自己的觀點,進而有效地在閱讀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優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簡單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就是由師生共同對議題的相同文章展開全方位的學習,并且幫助師生達成閱讀學習的共識,以此來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幫助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學習,提高其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指明方向。[1]
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把多篇文章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完整的課文閱讀集。然后再由教師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引領學生完成科學的閱讀學習。相較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這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習目標的要求完成針對性的閱讀。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群文閱讀還包括了單篇文章的閱讀、多篇文章的閱讀、整本書閱讀以及多本書閱讀,這些多種多樣的閱讀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積累更多的學科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更加關注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速度,還強調在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對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有積極的意義。與此同時,群文閱讀可以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有效督促教育工作者完成對閱讀教學方式的創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學習的效率。[2]總的來說,群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滲透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其系統性、靈活性、多元性的顯著特點能夠指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挑選合適的議題和閱讀文本,幫助學生不斷拓展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有效摒棄傳統閱讀模式帶來的弊病,從而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有效激活學生的高階思維,全面彰顯閱讀教學的價值,不斷優化對全面型人才的培養。
基于一個知識點完成內外剖析,深入挖掘其中的關聯性,并有效對知識的本質進行分析的能力就被稱為分析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是學生發現問題并主動完成思維訓練的基礎,也是幫助學生打開學習活動大門的關鍵鑰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議題的設計,把同一個主題的文章組合成群文,引導學生在趣味化的議題導向下帶著問題展開深入的閱讀學習,找到各個文本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入挖掘不同文本中隱含的學科知識,有效強化對學生自主分析、核查、理解等高階思維的培養。[3]
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以“人物—故事—情感”為議題,先分析魯迅先生創作這篇文章的社會背景,在自主閱讀中解析作者筆下的“閏土”這一核心人物,對其身份、性格特點以及“我”與閏土之間的故事進行深入解讀,讓學生能夠對文本產生基礎的認知。接下來,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抓住“童年的玩伴”這一線索完成對閏土這個主人公的深入解讀,更深刻地了解作者筆下的少年閏土的形象以及中年閏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對作者傳達的情感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更好地感受魯迅先生細膩感人的筆觸,體會作者與閏土兒時真摯而又短暫的友誼,以此來找到這篇文章與自己生活經歷之間的切入口,調動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在學生經過了自主閱讀學習后,其對文本的認知仍然只停留于情節層面,這時候,教師要帶領學生共同探索這篇文章寫作的主線以及作者的情感積淀,以此來幫助學生拓展閱讀學習的深度。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把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的《祖父的園子》《小英雄雨來》《父愛之舟》的文章組合成群文,引導學生遷移應用在上一篇文章中學到的方法來解讀文章。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以“人物—故事—情感”為主要的閱讀線索,先明確這幾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再找到其中的共同點,進而幫助學生認識到這些文本都從回憶的角度敘述了自己和另外一個人之間的關系,快速總結這些文章中共同用到的寫作技巧。當學生有了明確的議題學習方向之后,就能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而且也能幫助學生通過這組群文的學習在把握情節的基礎上對文章的深層含義產生更深刻的認知,靈活把握作者的情感態度。這樣一來,就能幫助學生找到不同文本之間的聯系,在對比閱讀中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進而有效地為教師開展下一階段的群文閱讀指導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合能力對學生學好語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指學生要具備將各類分散的知識點按照特定的內在邏輯以一定的模式構建成一個知識體的能力。這一能力更注重強調對知識的創造性運用,能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更多。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對群文閱讀主題的提取,以閱讀為手段,優化學生創造性運用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在小組探究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專題閱讀中有效樹立活學活用的意識。[4]
例如,在小學語文《盤古開天地》一課的閱讀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這一單元中涉及的《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等文章組合成群文,并把全班學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學習小組,先通過自主閱讀了解不同文本的主要內容,明確神話故事類文體的特點和基本要素,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與這一主題有關的閱讀素材。大部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被這些奇妙的神話故事所感染,教師要把握好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心強的特點,引導其深入分析這類文本的寫作特點,包括其中涉及的人物刻畫、場景烘托以及故事情景的設計,讓學生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參與到閱讀學習活動中,把閱讀學習的重點轉移到對文本的構思和對技巧的研究上來。在完成了基本的閱讀任務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各種途徑搜集與這節課程主題相關的神話故事,讓學生能夠借助課堂上學到的方法完成閱讀學習。在這一環節,學生就可以結合《山海經》中的文本完成這節課程的拓展閱讀任務,幫助學生增加知識量,拓寬知識視野。與此同時,為了優化對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教師還要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其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個性化神話故事的創造,在天馬行空的編寫中幫助學生牢牢把握神話故事創作的特點,引導其實現對知識的創造性運用,幫助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樹立合作學習的意識。在閱讀專題的指引下,學生就能找到創造性學習的藍本,強化對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的培養,在閱讀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寫作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為了幫助學生奠定扎實的學科基礎,教師要強化對學生邏輯判斷能力和評價能力的培養。在群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評價表達自己最直接的學習感受,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堅定學好語文課程的信念。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在這一過程中為學生指明正確的閱讀方向,組織各式各樣的思維訓練活動,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實現思維的深度碰撞,有效營造充滿活力且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推動學生學習熱情和邏輯思維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開展小學語文《自相矛盾》一課的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對文本內容解讀的基礎上靈活把握這篇文章傳達的中心思想,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其中傳達的哲學理論。在這節課堂上,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這一文本的主要情節,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合理地劃分課堂時間,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引導學生層層遞進地完成閱讀學習。在這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結合這一單元中的《田忌賽馬》完成自主閱讀,在這其中找到文本之間的關聯點。在這一環節,除了以課外的文本作為閱讀素材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三顧茅廬》《庖丁解牛》《指鹿為馬》等類似的故事思考這類文本的本質和內涵。在教師的正確指引下,學生就能夠從中分別提取出“說話要有邏輯,不能自相矛盾”“換一種思維就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只有不斷吸取知識,增長見識才能避免在學術交流中鬧出笑話”等主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在這一過程中留出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從文章中提煉出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要引導學生辯證地討論和評價這些觀點,要確保觀點的論述有理有據。在辯論活動中,學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也能從中找到閱讀學習的趣味性,借助多元化的思維訓練活動進入更高的閱讀層次,促進邏輯判斷能力的穩步提升。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指引學生在課內完成閱讀學習任務,還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完成群文閱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優化對其獨立閱讀和思考能力的培養。[5]
例如,在完成小學語文《魯濱遜漂流記(節選)》一課的閱讀教學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片段閱讀的基礎上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在這節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已經從簡短的故事情節中了解到魯濱遜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也能在短暫的閱讀中有效激發深層次閱讀學習的欲望。為此,在結束這一文本的教學工作之后,教師要為學生推薦《魯濱遜漂流記》這一讀物,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相關的閱讀計劃,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完成閱讀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通讀整本書的基礎上加深對魯濱遜這一人物的認知,靈活把握小說的寫作特色,幫助學生在課外學習中拓寬知識視野,快速增加知識量。與此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完成閱讀學習,在群文閱讀的基礎上撰寫讀后感,及時積累好詞佳句,有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種教學模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群文閱讀平臺,使學生結合課內外多種渠道完成閱讀素材的搜集,在長期的閱讀學習中提高對文學作品領悟能力,逐漸優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目標,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課堂教學活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上,教師要充分發揮群文閱讀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靈活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分組整合同一類別的素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閱讀計劃,借助環環緊扣的教學環節優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學科思維朝著更高的層次發展,進而順利完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培養一批各方面均衡發展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