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皇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農墾小學,甘肅 金昌)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緩解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為學生搭建寬松的學習氛圍,確保學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階段教育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在這一階段,要盡量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課外作業的負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也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在“雙減”政策下,如何有效設計作業,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是本文關注的重點內容,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方向。
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不管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教師都應該優化作業設計,創新作業設計形式為學生減負增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作業的設計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通過不同形式的作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針對小學語文減負增效課堂作業的設計分析,本文首先介紹為減輕作業負擔的必要性及積極意義;其次分析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作業設計的現狀;最后分析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作業設計形式,促進學生的發展。
為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教育部門提出“雙減”政策,一是減輕學生作業的壓力,二是減輕學生課外輔導班的壓力。在小學學習階段,盡量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基于教育部門提出的“雙減”政策,學校積極響應政策,優化作業設計,改變原有的作業結構,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將減負增效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舍棄不合理的且效率低下的作業設計形式。
減輕學生的壓力也是從學生自身出發,在小學階段盡量為學生創造健康的學習環境。小學生年紀較小,身體和心智都發育不成熟,高強度的學習任務不適合小學生的發展,大部分小學生也不能接受高強度的學習任務。并且過多的作業設計也不利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國家提出“雙減”政策符合小學生發展,也是基于小學生的現實需要。
在小學教學中為學生減輕負擔,做到減負增效有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聯系。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適當地減少學生的作業量,并且創新作業的形式,學生對教師的好感度上升,通過創新作業的形式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聯系變多,自然有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基于“雙減”政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課堂作業的設計形式,做到減負增效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通過創新課堂作業的形式,采用多種作業設計形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學生思維能力、概括能力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是僅僅關注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習成績。
由于受傳統作業設計形式的影響,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業設計形式過于單一,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沒有對作業設計進行創新,還是沿用傳統的作業設計形式,不僅學生容易疲憊,教師也容易產生疲憊的心理,由于長時間都是同種形式的作業設計形式,學生對作業沒有興趣,沒有積極主動完成的欲望,甚至產生厭惡作業的心理。主要是因為:(1)教師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不足,教師在固有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策略下不愿意進行創新。(2)教師認為傳統的作業設計形式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主觀認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傳統單一的作業設計形式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根深蒂固,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接受新的作業設計形式時都需要一個過渡、接受的時期。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設計都局限在書面作業,教師很少布置開放性的作業,對作業習題設計方面缺少思考,沒有創新,要么將書本中的課后習題按部就班;要么借用復習資料上的習題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學生自行完成后,教師就會提供正確的答案給學生參考,語文課堂作業的設計缺乏開放性和思考性,教師沒有充分引導學生自己思考。
課堂作業顧名思義是在課堂教學中設計的作業,但是很多教師存在課堂作業設計不及時的問題。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完成自己的教學安排和教學進度,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與學生的互動較少,在教學活動中也不能及時地通過教學問題或者課堂作業檢驗學生當下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感受。對于課堂作業的設計,教師一般是在課程教學活動后設計的,學生只需要在課后完成即可,課堂作業經常表現在設計不及時。
教師要明確課堂作業對學生的積極意義,要運用各種手段創新課堂作業形式,不再只是傳統的作業形式。教師應該多設計開放性的作業,不再只是停留在書面作業設計形式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引導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本節課的課堂活動,設計開放性的作業形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以此達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學習閱讀文章時,教師可以針對文章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學生可以從多角度討論文章,不論從何種角度看待文章,教師都要鼓勵引導學生,切勿用固定的思維去考查學生,重點通過引導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不一樣,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教師要充分正視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正視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形式的作業,充分滿足不同階段的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習情況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形式的作業,對學生成績較好的、知識接受程度較強的學生,可以設計難度較高的課堂作業,符合這類學生的需求;對于學習成績中等、在班級中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可以設計中等水平的課堂作業;對于學習能力較差、學習基礎較差、知識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設計較基礎的課堂作業,滿足不同階段的學生,促進班級的整體發展。
課堂作業簡言之就是課堂設計的作業形式,為了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保證課堂作業設計的及時性,及時了解學生針對該知識點的學習情況和掌握情況。教師在講完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或者學習完某篇文章時,教師就要及時針對該知識點設計課堂作業,及時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時設計課堂作業,然后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如果班級中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掌握該知識點后,教師就可以考慮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但是如果還是存在很大一部分學生對該知識點了解得不夠充分,教師就要考慮調整教學策略再進行講解。
目前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不重視作業設計的質量,而是重視作業設計的數量,采用題海戰術的策略,為學生設計過量的作業,但是這些作業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作業設計方面要重視作業設計的質量,不要過分重視作業設計的數量。
基于“雙減”政策背景,針對小學語文課堂作業優化設計,本文從三個方面展開分析,首先介紹減負增效課堂作業設計的必要性和積極意義。第一,基于教育部提出的“雙減”政策的需要;第二,基于學生的現實需要,小學生需要健康輕松的學習氛圍;第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第四,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其次,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作業的困境及造成困境的原因。第一,小學語文課堂作業設計形式單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是采用單一的作業設計形式,主要是因為教師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第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還是停留在書面作業設計形式上,主要是受傳統作業設計形式的影響;第三,小學語文課堂作業設計不夠及時。最后分析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優化作業設計形式。第一,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開放式的作業;第二,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分層次設計作業;第三,教師要保證課堂作業設計的及時性;第四,教師要重視課堂作業設計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