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曉剛,惠 冰,肖喜東
1 河南省南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南陽 473000
2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南陽 473000
3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農業農村局,河南南陽 473000
消化器官疾病是養羊生產中最常見而又危害嚴重的疾病之一。本病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存在,并可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羊的消化器官是機體攝取食物、吸收營養、維持體液及電解質平衡,排出廢物的器官組織,包括口腔、唾液腺、食管(食道)、前胃(包括瘤胃、網胃和瓣胃)、真胃(皺胃)、肝臟、胰臟(胰腺)、小腸、大腸和肛門。機體消化食物的能力取決于胃腸的運動和分泌功能及瘤胃微生物消化纖維素、發酵碳水化合物、轉化含氮物質的功能。消化器官疾病發生的外因是進食難以消化的食物、飼喂不當、饑餓過度、過食或飼料霉變、過度酸化等;消化器官疾病發生的內因是繼發于某些疾病,致使胃腸肌肉運動無力、消化腺分泌異常、黏膜受損以及病原微生物侵入等,導致消化、吸收障礙而引起[1]。羊消化器官疾病包括口腔疾病、食管疾病、前胃疾病、真胃疾病、腸道疾病及消化腺疾病(含唾液腺疾病、肝臟疾病和胰腺疾病)。常見的有口炎、羊口瘡、食道梗塞、前胃遲緩、瘤胃積食、瘤胃臌脹、瓣胃阻塞、皺胃炎及胃腸炎、急性實質性肝炎等,應引起養殖場(戶)的重視[2]。本文就羊常見消化器官疾病的防控進行交流,供參考。
口炎是口腔黏膜表層和深層組織的炎癥,以流涎、采食和咀嚼障礙為主要特征。臨床上以卡他性口炎、水皰性口炎和潰瘍性口炎為常見[3]。羊傳染性膿瘡俗稱羊口瘡,是由傳染性膿瘡病毒感染引起羊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臨床上以患病羊只口唇皮膚和黏膜形成丘疹、膿皰、潰瘍、結痂為主癥[4]。
1.1 預防
一是加強飼養管理,合理調配飼草飼料,防止尖銳異物混入草料中損傷口腔黏膜;二是禁止飼喂發霉變質的草料;三是給羊灌藥或開口時,避免藥物或器械損傷;四是注意預防羊傳染性膿瘡(羊口瘡)等疫病,必要時接種疫苗防控,一旦傳入,要及時進行隔離、消毒、治療[5,6]。
1.2 治療
一般口炎可用0.1%~0.2%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口腔。發生糜爛和滲出時,可用2%的明礬溶液沖洗。口腔黏膜有潰瘍或感染羊口瘡病毒,口唇皮膚和黏膜形成膿皰、潰瘍、結痂時,可先用0.1%~0.2%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再用碘甘油(5% 碘酊1 份、甘油9 份)或四環素軟膏、紅霉素軟膏等涂布患處[7]。
食道梗塞是塊狀食物或飼料食團、異物等卡于食道某部,導致食管阻塞并引起下咽、噯氣障礙的一種急性疾病。臨床上以突發吞咽障礙、流涎、繼發瘤胃臌氣、呼吸困難為特征[8]。
2.1 預防
一是避免羊只過度饑餓、大量吞食塊狀飼料及干粉狀飼料;二是飼草飼料要粉碎、合理加工;三是飼喂塊根塊莖類飼料時,應切碎后再喂;四是防止羊只偷食未加工的塊根塊莖類飼料或蔬菜水果(如甘薯、蘿卜、土豆、蘋果等)和面團等易導致下咽困難的食物。
2.2 治療
可根據阻塞部位和阻塞物性質采取取出、下送、擠壓(碎)等方法去除阻塞物;無效時采取手術法,切開食管取出阻塞物[9]。
羊是草食復胃動物,前胃的生理結構和功能決定了羊只易患前胃疾病[10]。
前胃遲緩是因前胃的興奮性和收縮力減弱而引起的消化紊亂性疾病;臨床特征為長期食欲不振或時好時壞,噯氣和反芻障礙,瘤胃運動減弱,反復出現便秘和腹瀉[11]。
瘤胃積食是瘤胃內積滯過多的食物,致使瘤胃胃壁擴展、容積增大而引起的嚴重消化不良性疾病;臨床特征為不吃草、不反芻,瘤胃擴張,左下腹部膨大下墜,瘤胃內容物堅實,蠕動減弱、排糞遲滯。
瘤胃臌脹是因瘤胃內食物發酵或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過度發酵,迅速產生大量氣體,致使瘤胃胃壁擴展、容積增大而引起噯氣和反芻障礙的疾病;臨床特征為腹圍急劇增大,左腹中上部明顯膨大,叩診為鼓音,極度呼吸困難。
瓣胃阻塞是因瓣胃收縮力減弱導致瓣胃內積滯干硬食物而發生阻塞的疾病。臨床特征為頑固性前胃遲緩,便秘,瓣胃區膨大、疼痛,瓣胃內食物秘結。
3.1 預防
一是加強飼養管理,飼喂易消化的飼草飼料,飼料合理加工、合理搭配;二是加強放牧和運動,運動有助于消化吸收;三是避免飼喂易發酵產氣的飼草飼料及發霉變質的飼草飼料;四是避免大量飼喂半濕不干的、不易消化的藤葉類飼料(如半濕不干的紅薯藤葉等);五是積極治療導致繼發前胃疾病的原發病。
3.2 治療
3.2.1 前胃遲緩治療措施
(1)消除病因,改善飼養管理。如因飼喂霉變飼料或難以消化飼料引起,應立即停喂,先禁食1~2 天,后給予易消化又富于營養的飼料,以青綠多汁飼料為佳。
(2)興奮前胃、制止發酵,排除病因、促進食欲和反芻。可用“促反芻液”(5%葡萄糖-0.9% 氯化鈉注射液150~300 mL,10% 氯化鈉注射液20~50 mL,5%氯化鈣注射液20~50 mL,20%苯甲酸鈉咖啡因注射液2 mL),一次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2 mL,一天2 次,促使瘤胃興奮、蠕動。
(3)排除胃內容物。如內服硫酸鎂50~100 g,配成10%水溶液;也可灌服石蠟油100~200 mL。
(4)中獸醫治療。中獸醫辯證施治,以健脾補氣、消導化積為主,視具體病癥情況和現場檢查辯證施治,選擇用藥。治療經驗方:炒山楂10~15 g、炒麥芽10~15 g、炒神曲10~15 g、陳皮10~20 g、厚樸10~15 g、木香15~20 g、萊菔子10~20 g、白術10~20 g、干姜15~20 g、甘草6.0~10.0 g,共打粉,開水沖泡、一天分2 次內服;或用水煎兩料,混合后一天內分2 次灌服[12,13]。
3.2.2 瘤胃積食治療措施
(1)按摩瘤胃,促使瘤胃內容物排出。
(2)促進反芻、瘤胃運動。參考3.2.1 (2)。
(3)灌服鹽類瀉劑或油類瀉劑(如硫酸鎂或石蠟油)緩瀉,排除胃內容物。緩瀉后灌服陳皮酊10~20 mL、魚石脂5~10 g防止發酵。
(4)病情嚴重的需對癥治療。如強心補液,緩解和糾正酸中毒等。
(5)中獸醫治療。中獸醫稱瘤胃積食為宿草不轉,以健脾開胃、消食行氣、瀉下積滯為主。治療經驗方:大黃10~15 g、枳實10~15 g、炒山楂10~15 g、炒麥芽10~15 g、炒神曲10~15 g、陳皮10~20 g、厚樸10~15 g、芒硝30~50 g、檳榔10~15 g、萊菔子10~20 g,共打粉,開水沖泡、一天分2 次內服;或用水煎兩料,混合后一天內分2 次灌服[14,15]。
3.2.3 瘤胃臌脹治療措施
(1)排氣減壓。可用瘤胃穿刺法緩慢放氣。若為泡沫性臌氣,穿刺放氣效果不好時,可胃內注入消沫藥(如植物油、松節油、活性炭等)止酵消沫。
(2)制止發酵。排氣后注入0.5%的普魯卡因青霉素80 萬~240 萬U,或酒精15~30 mL;或灌服食用油30~100 mL、魚石脂5~10 g。
(3)排除胃內容物。參考3.2.1(3)。
(4)中獸醫治療。中獸醫稱瘤胃臌脹為脹肚或氣脹,以行氣消脹、通便止痛為主。治療經驗方:木香10~15 g、厚樸10~15 g、陳皮10~20 g、枳實10~15 g、炒萊菔子10~15 g、霍香5~10 g、檳榔10~15 g、小茴香10~15 g,共研末,開水沖泡、一天分2 次內服;或用水煎兩料,混合后一天內分2 次灌服[16]。
(1)內服瀉劑,促使胃內容物排除。參考3.2.1(3)。
(2)瓣胃注射。可用10%硫酸鈉溶液150~300 mL、甘油100~200 mL、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0.5~1.0 g,一次注入瓣胃。
(3)增強前胃興奮性。可用10% 氯化鈉注射液50~100 mL,20% 安鈉咖注射液5~10 mL,靜脈注射;必要時同時皮下注射硝酸士的寧注射液2~4 mg。
(4)中獸醫治療。中獸醫稱瓣胃阻塞為百葉干,以養陰潤胃、清熱通便為主。治療經驗方:黎蘆10~15 g、常山10~15 g、陳皮10~20 g、枳實10~15 g、厚樸10~15 g、芒硝30~50 g、柴胡10~15 g、檳榔10~15 g、甘草6~10 g,共打粉,開水沖泡,加食用油100~200 mL,一天分2 次內服;或用水煎兩料,混合后一天內分2 次灌服。
皺胃炎是皺胃黏膜及黏膜下層的炎癥。臨床特征為嚴重的消化機能障礙,前胃遲緩,厭食,皺胃區敏感;多為繼發。
4.1 預防
一是加強飼養管理,飼喂易消化、質量好的飼草飼料,飼料合理搭配;二是減少應激因素,保持羊舍、環境清潔衛生;三是積極治療導致皺胃炎的原發病。
智慧交通公共數據與服務支撐平臺(見圖9)是吉首市智慧交通系統的核心基礎平臺,核心功能是各交通子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及交換,數據二次分析挖掘,提供運營指揮系統的前端形象化的展示等,同時支撐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臺的對接。本平臺圍繞數據與交換而設計,作為數據層與業務應用層之間的平臺,重點發揮數據采集與傳輸,業務響應與服務,其核心作用如下:
4.2 治療
(1)清理胃腸。先禁食1~2 天,同時內服植物油100~200 mL,人工鹽100~200 g,水1 000~2 000 mL。(2)消炎止痛。可內服四環素或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或磺胺類藥物消炎;腹痛明顯的可配合肌內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解痙止痛。
(3)健胃助消化。可內服復方龍膽酊10~30 mL,陳皮酊10~20 mL等。
(4)中獸醫治療。中醫治療皺胃炎以健胃消導、健脾止酵為主。治療經驗方:炒山楂10~20 g、炒麥芽10~20 g、炒神曲10~20 g、炒萊菔子10~15 g、炒檳榔10~15 g、木香10~15 g、厚樸10~15 g、陳皮10~20 g、枳實10~15 g、大黃5~10 g、雞內金15~20 g、共打粉,開水沖泡、一天分2 次內服;或用水煎兩料,混合后一天內分2 次灌服[17,18]。
腸炎是指腸道黏膜表層和深層組織的炎癥;臨床上因胃炎與腸炎往往相伴產生,合稱為胃腸炎,即胃腸黏膜深層組織的出血性、纖維素性、壞死性炎癥。臨床特征為消化機能紊亂(胃腸道功能障礙),腹痛、腹瀉,糞便中含有大量炎性產物。
5.1 預防
一是搞好飼養管理,避免飼喂霉變飼料,防止羊只采食有毒、有害物質及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污染的飼草飼料;二是避免應激因素的刺激;三是加強羊圈及運動場的衛生、消毒,減少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機會;四是積極治療引起胃腸炎的原發病。五是科學計劃,搞好羊群的定期免疫接種和驅蟲工作[19]。
5.2 治療
(1)抗菌消炎。可用磺胺咪2.5~5.0 g,碳酸氫鈉2.5~5.0 g,內服,一天2 次,首次加倍;或肌內注射慶大霉素16 萬~32 萬U,或肌內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0.5~1.0 g。如為霉菌性胃腸炎,需使用制霉菌素、二性菌素B等抑制霉菌的藥物。
(2)緩瀉止酵、清理胃腸。可用植物油100~200 mL,魚石脂5~10 g,酒精10~20 mL,加水適量,內服。
(3)收斂止瀉。可用0.1% 高錳酸鉀溶液500~1 000 mL,內服;藥用碳30~80 g,碳酸氫鈉5~10 g,加水適量內服。
(4)強心補液、緩解機體中毒。輕者可口服補液鹽(ORS)適量;重者可用0.9%氯化鈉注射液500~1 000 mL,20% 安鈉咖注射液5~10 mL,25% 維生素C注射液10~20 mL,5%碳酸氫鈉注射液250~500 mL,靜脈注射。
(5)中獸醫治療。中醫治療腸炎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為主。治療經驗方:白頭翁10~20 g、黃連10~15 g、黃柏10~15 g、黃芩10~15 g、秦皮10~15 g、郁金10~15 g、甘草6~10 g,共打粉,開水沖泡、一天分2 次內服;或用水煎兩料,混合后一天內分2 次灌服[20]。
急性實質性肝炎是指在傳染性或中毒性因素作用下,肝臟發生的以肝細胞變性、壞死為特征的炎癥。
6.1 預防
一是加強飼養管理,防止霉變飼料、有毒有害物質及化學毒物引起的中毒;二是加強羊圈及運動場的衛生、消毒,減少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傳染性因素侵入引起的感染;三是注意保肝護肝,減少使用傷肝的藥物或增加護肝藥物保護肝臟等。四是有計劃地搞好羊群的定期免疫接種和驅蟲工作。
6.2 治療
(1)消除病因。停止飼喂霉變飼料或疑似含有毒有害物(如被污染)的飼料,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為細菌感染引起的,可選擇抗菌消炎類藥物治療,如為寄生蟲引起的,可選擇驅蟲藥物治療。
(2)保肝利膽。可用2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或5%葡萄糖-0.9%氯化鈉注射液100~500 mL,25%維生素C注射液10~15 mL,5%維生素B1注射液2~5 mL,2%肝泰樂注射液10~20 mL,靜脈注射。
(3)中獸醫治療。以消炎利濕、清熱瀉火為主。治療經驗方:茵陳20~30 g、大黃10~15 g、黃芩10~15 g、梔子10~15 g、板藍根20~30 g、陳皮10~15 g、甘草6~10 g,共打粉,開水沖泡、一天分2 次內服;或用水煎兩料,混合后一天內分2 次灌服[21]。
7.1 消化器官疾病是臨床上最常見而又不能避免的疾病,要加強羊的飼養管理,加強飼養人員的責任,推廣科學的飼喂方法,警惕病從口入。
7.2 羊消化器官疾病的治療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病羊采取控食觀察(先停喂1~2 天)、清理胃腸,及時臨床診斷、合理用藥。
7.3 中藥對治療消化器官疾病有較好的效果,可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