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愛林
(芒市交通運輸局,云南 芒市 678400)
公路工程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重點關注的內容,近年來,我國公路里程持續增加,但是在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生態問題,破壞了施工區域的生態穩定性。在施工之后為了能夠避免生態問題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應當重點針對生態問題進行處理,做好適當的補救措施,但這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對公路工程效益的提高存在不利影響。面對這種情況,應當在公路工程建設前及時做好預防措施,建設過程中積極采取綠色施工技術,重視在施工期間對環境的有效保護,確保施工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符合施工要求。相關人員應當正確認識在施工階段出現的環境破壞問題,根據問題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完善公路工程建設管理機制。
水污染是施工過程中常見的污染問題之一,引發污染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設中產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在施工區域附近,特別是在下雨時淤泥或者鉆渣會隨著雨水一起流動,使水體變得渾濁。部分管理人員以及施工人員需要長期居住在工地,其日常生活也會產生大量生活污水。如果沒有及時處理這些污水,很有可能會使污水排到周圍環境中造成污染,如果滲入地下會破壞地下水源[1]。此外,在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會使用大量化學藥劑,部分化學藥劑具有易溶性的特點,如果沒有及時、科學地處理這些化學藥劑,其會逐步滲入周圍環境中,對水源造成嚴重破壞。
在公路工程建設中,首先,應當選擇節水施工技術,建立循環用水的模式,避免出現水資源浪費的現象,同時也可以針對工程建設中產生的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其次,管理人員應當在公路工程建設區域設置專門的污水處理設備,通過污水處理設備完成污水凈化,污水凈化達到使用標準后可以循環利用,從而在減少污水排放量的同時還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可以使用凈化后的中水沖洗混凝土運輸車,沖洗后的污水再次排入處理設備中,實現循環用水。公路工程施工周期較長,在雨季時可以收集雨水,充分利用雨水資源,合理應對水源污染以及水資源浪費問題。
光污染主要是由人為因素導致的,光污染會給人們的睡眠帶來影響,部分高強度光直接照射到人眼中會引起視力下降等問題,甚至會使人短暫失明。公路工程建設中產生的光污染類型主要為白亮污染和人工白晝,例如,在夜間施工時使用的強光照明燈或者在焊接時產生的弧光均是常見的光污染問題。強烈的光污染會對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甚至會威脅居民的身體健康,應當重視對光污染的合理管控。
首先,應當合理挑選燈具,在滿足照明要求的同時避免出現刺眼的現象。燈具安裝高度應當在工地圍墻3 m 以下,且光源只能向工地圍墻內照射[2]。針對焊接作業應當設置電焊棚,可以有效避免焊接時弧光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選擇在夜間進行焊接需要設置擋板,避免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夜間施工時針對強光照明燈應設置防眩暈光罩,要求光束以俯射的方式照射到作業面上,盡量避免出現強光照射到其他區域。其次,合理調整施工進度,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盡量避免在夜晚進行焊接作業,并定期檢查機械設備及燈具,合理控制強光照明燈的使用時間,當外界光線充足時則應及時關閉照明設備。
噪聲污染問題也是公路工程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噪聲污染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各類大型設備,這會產生較大的聲音,這些噪聲會影響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噪聲污染是影響施工方和周邊居民之間關系的主要因素。而在橋梁隧道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爆破作業,其產生的噪聲污染問題更為嚴重。個別時候為了能夠完成施工進度,施工隊伍會選擇在夜間施工,這增大了噪聲污染帶來的影響。此外,部分施工管理人員需要在施工現場居住,其生活用電的發電機、抽水機等設備也會發出較大的聲音。在施工現場工作的施工人員受到的噪聲更大,嚴重威脅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3]。
首先,在公路工程建設中應當選擇施工聲音較小的機械設備,從源頭上控制噪聲,降低噪聲分貝,例如,可以選擇液壓打樁機進行施工,或者在施工時在機械設備上安裝消聲裝置。其次,應當改進施工工藝,使用振動打樁或鉆孔灌注樁的方式完成樁基施工,可以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避免出現過多噪聲。最后,在施工現場設置隔聲圍護結構,或者設立隔聲屏障,有效避免噪聲給周邊居民帶來不利影響。
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原有的地塊進行施工,無論是開挖還是填埋都會破壞原有地塊的植被。如果在某些鄰近自然保護區的位置施工,很有可能會對野生動植物構成威脅,破壞其生存環境,破壞當地植被,還會影響動物的遷徙活動[4]。植被破壞會改變其原有的自然景觀,對地貌、土壤結構造成影響,如果沒有重視對植被破壞的處理會引起水土流失問題,這對于生態平衡有著不利影響。當前,在公路工程建設中雖然具有一定的環保理念,但是沒有針對工程進行全方位的環保管理,經常會忽略植被破壞問題,這對當地自然生態系統有著不利影響。
針對植被破壞問題,應當對施工方案進行合理設計,盡可能減少植被的清除量,保護原有植被,不占有過多的綠地面積。應當合理堆放施工現場的施工設備和施工材料,遠離附近植被,防止出現機械壓采植被的現象,如果施工材料具有一定毒性,應重視其密閉管理,防止有毒材料泄露破壞施工現場周邊的植被。應在場地附近設置標志警告牌,對人員以及車輛的活動范圍進行限制,盡可能減少施工活動影響周圍植被的生長。如果在施工時需要清理大面積的樹木,可以通過移栽的方式將其轉移到其他的地方,保留原有樹木,保證樹木可以繼續存活。
大氣污染是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最主要的污染類型,這給當地空氣質量造成了巨大的影響[5]。在某些施工環節中會出現顆粒或者氣態污染物,例如,在運輸水泥或混凝土時,道路顛簸會使水泥中的有害顆粒散發到空氣中,在風的作用下會加快污染物的擴散;部分施工環節會使用揮發性的有毒有害化學材料,若處理不當,會使有害物質揮發進入空氣內,污染大氣環境。除此之外,揚塵也是最為常見的空氣污染問題之一,大量的灰塵在空氣中會影響人們的呼吸,在土方挖掘、運輸或者填方過程中都極其容易產生揚塵的現象,特別是在隧道工程中,大量揚塵會影響到隧道的通風性,給施工活動帶來不利影響,甚至威脅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
在公路工程建設時需要針對施工便道實施硬化處理,通過在道路兩旁種植植被或者在道路上灑水的方式避免出現揚塵現象,安排專人負責灑水工作,根據道路揚塵情況及時灑水,可以有效避免出現揚塵的問題。對于較為水泥等粉狀顆粒的施工材料需要在其上方覆蓋塑料布或者帆布,在使用完畢后需要及時對施工現場進行清理,在卸載施工時不能出現隨意拋散施工材料的現象。如果出現大風天氣則盡量減少挖方、填方等容易出現揚塵的作業[6]。
固體廢棄物也是公路工程中較為常見的污染因素,在挖方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例如棄土、棄渣均是較為常見的廢棄物類型。此外,在施工現場生活的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也是固體廢棄物的主要來源,且無法及時降解,會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進而滲入地下水系統給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
針對可能會導致二次污染的物品,需要合理存放,如果放置的廢棄物有毒有害,應當在其放置的容器外部做好標識,避免出現廢棄物泄漏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避免其和其他類型的廢棄物出現混淆的現象。將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放置到指定位置,不能出現亂投亂放的現象,并由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運輸和處置。要加強施工人員生活區的垃圾管理,做好垃圾分類,嚴禁亂扔亂放,安排專人做好垃圾處理工作。
在施工過程中應當重視對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監督,分析是否有效落實環境保護管理措施[7]。監督人員可以定期對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評估,針對施工方案中的污染標準分析施工中是否出現了污染物排放超標等問題,如果出現環保問題需要及時根據責任制度進行追責,并采取懲處措施。同時制定合適的監督抽查機制,可以選擇每周抽查一次,有效增強現場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使其能夠主動落實環保管理措施。施工單位可以聯合各方構建信息管理平臺,將施工過程中涉及的各項環境保護數據上傳到平臺上,由管理人員對施工數據進行統一處理,提高數據共享效率。管理人員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評估環境保護管理質量和效果,能夠有效對風險因素進行識別,提升綠色建設施工效益。
在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想能夠增強環境保護效果,不能只依靠建設管理人員的監督,應當調動其他施工人員的主動性,使施工人員樹立文明施工意識,主動落實環境保護要求。因此,建設管理人員應當對施工人員進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講解在不同施工環節中需要關注的環保要點以及可以規避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措施,確保能夠增強環境保護效果,發揮施工人員的主體作用。在環境保護宣傳教育過程中應當重點分析環保工作對于公路工程建設的意義和影響,增強施工人員的責任意識及自我約束意識。建設管理人員可以將環境保護宣傳的相關知識以微信的方式發送到微信群內,施工人員可以及時根據施工環節對環保要點進行學習。
在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建設管理人員應當結合環保要求在不同的施工環節選擇相應的綠色環保材料,這些材料具有綠色環保的優勢,可以循環利用,不會出現浪費的現象,也可以有效避免出現環境污染問題[8]。但現階段綠色環保材料普遍造價較高,會增加施工成本,因此應結合施工造價進行挑選。
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管理工作是極其關鍵的,能夠保證工程活動的有序推進,但是在施工過程中極其容易引起污染問題,施工排放的污染物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會對空氣、水源、土壤等造成較為嚴重的污染,影響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給工程效益的提高帶來制約。通過在施工過程中采取環境保護措施能夠有效避免污染問題的出現,提升公路工程建設的生態效益,確保周圍生態環境不會受到影響。管理人員應當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將綠色理念融入自身的工作中,以此來提升建設管理質量和效率,保證環保措施能夠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