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慧 楊 蓉 劉 唯
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院產科,四川遂寧 629000
隨著我國人民經濟水平及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與質量也不斷提升,這也促使醫療機構越來越重視個性化的醫療及護理服務[1]。在此大背景下,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應運而生[2]。該模式主要向產婦及嬰兒提供個性化護理服務與支持,減少交叉感染[3],同時對產婦與家屬進行科學性健康宣教,通過心理干預減輕產婦的焦慮感,避免產后抑郁的發生,以及提高母乳喂養率[4]。母嬰床旁護理是一種新型的婦產科護理模式,其在護理過程中始終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更加注重產婦的知情同意與選擇,并不斷鼓勵產婦參與到對嬰兒的高質量、專業化護理過程中去[5]。同時,該模式更為注重對產婦的合理化需求進行滿足與實現,有效地體現人文關懷[6]。據此,本文文獻計量學方法對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中文數據庫近年內有關母嬰床旁護理方面的文獻進行數據挖掘,從而對該服務模式進行系統梳理與總結,明確該領域在我國的研究熱點及發展方向,為相關醫護人員提供參考。
檢索的中文數據庫主要為中國知網、維普網及萬方數據庫,檢索時間限定為建庫至2021 年12 月。
檢索詞分別為:①母嬰、②床旁、③護理。檢索式為:①and②and③。
①文獻類型:國內針對母嬰床旁護理相關文獻;②研究對象:自然分娩產婦及剖宮產產婦;③干預方式:對產婦及嬰兒進行床旁護理;④可獲取全文的文獻。
①在各數據庫中重復檢出的文獻;②在不同期刊重復發表的文獻。
將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信息錄入Excel 2010 軟件中進行統計分析,并采用SPSS 26.0、CiteSpace V、中國知網文獻可視化分析系統軟件進行聚類分析并繪制柱狀圖及網絡圖。
目前我國關于母嬰床旁護理方面的文獻共計437 篇,2018—2019 年發文量呈遞增趨勢,并于2019 年達到峰值(59 篇),但自此之后發文量持續降低。見圖1。

圖1 發表趨勢分析
我國刊登母嬰床旁護理文獻量前十期刊為《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中國醫藥指南》《基層醫學論壇》《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齊魯護理雜志》《人人健康》《大家健康(學術版)》《中外女性健康研究》《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見圖2。

圖2 發文量前十的期刊
刊載母嬰床旁護理相關論文的期刊欄目大多數為“臨床醫學”欄目(433 篇),其次為“預防醫學與衛生學”“婦產醫學”“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規”(各1 篇)。
我國發表母嬰床旁護理相關論文數量前十的研究單位分別為山東省青島市立醫院(集團)、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江蘇省南通市婦幼保健院、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浙江省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遼寧省錦州市婦嬰醫院、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人民醫院、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見圖3。

圖3 發文量前十單位
我國資助母嬰床旁護理研究相關的基金僅有3 項,分別為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各1 篇)。
對所有納入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網絡圖繪制后可見,共現頻次前十的關鍵詞分別為護理質量、對母(產婦)、知識的掌握、護理干預、滿意度、臨床護理、新生兒、一對一、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程度。見圖4。

圖4 關鍵詞共現網絡圖
對所有納入文獻進行被引共現網絡圖繪制后可見,我國母嬰床旁護理相關文獻中,被引次數最高的文獻為2010 年刊登于《中華護理雜志》的《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的應用及其效果》。見圖5。

圖5 文獻被引共現網絡圖
2018—2021 年,我國關于母嬰床旁護理相關論文的發表量呈遞增趨勢,并于2019 年達到峰值,而發文量靠前的期刊均為普通期刊,非統計源期刊,亦非中文核心期刊,這提示該領域現階段文獻質量較差。而發文量較多的研究機構廣泛分布于山東、北京、廣東、江蘇、浙江、遼寧等省市,既有三甲醫院也有二級醫院,既有婦幼專科醫院也有綜合性醫院,這提示我國母嬰床旁護理領域在各地區、各級醫療機構、專科與綜合性醫院之間發展水平均較為均一。本研究中,由各級科研基金進行資助的論文僅有3 篇,且無國家級基金進行資助,因此建議相關基金加強對此領域的資助力度,以促進我國母嬰床旁護理的進一步發展。
對關鍵詞共現網絡中出現頻次最高的前10 個關鍵詞進行合并分析,可將母嬰床旁護理研究重點分為如下3 個方面:
3.2.1 護理內容 前10 個關鍵詞中,“護理質量”“護理干預”“臨床護理”“母乳喂養”4 個關鍵詞均反映的是母嬰床旁護理的實質性內容:①對產婦進行新生兒護理教育,讓產婦通過觀摩與實踐循序漸進地掌握新生兒護理能力[8-9],如在產后第一天新生兒對產婦乳頭進行早接觸、早吸吮[10-11],從而促進產婦乳頭突出并泌乳[12-13];在產后第二天幫助產婦尋找自覺舒適的體位進行環抱式哺乳[14-15],從而有效控制嬰兒頭部及減輕產婦負擔[16];產后第三天至出院前,幫助產婦掌握嬰兒睡眠、進食、排便的規律,從而形成個性化護理方案[17]。②對產婦及嬰兒的易感染部位進行清潔與消毒,從而有效避免交叉感染[18]。③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使產婦具有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協助產婦建立母乳喂養及嬰兒護理的信心與恒心[19]。
3.2.2 護理對象 前10 個關鍵詞中,“對母(產婦)”“新生兒”及“一對一”3 個關鍵詞均反映的是母嬰床旁護理的對象。“對母(產婦)”及“新生兒”提示這部分文獻認為,該領域的研究對象為產婦或新生兒[20-21]。“一對一”提示這部分文獻認為,該領域的研究對象不限于產婦與嬰兒,但強調的是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護理服務[22]。
3.2.3 護理質量評價指標 前10 個關鍵詞中,“知識的掌握”“知識掌握程度”及“滿意度”3 個關鍵詞均反映的是母嬰床旁護理質量的評價指標。“知識的掌握”“知識掌握程度”提示這部分文獻認為,評價母嬰床旁護理質量的優劣應依靠產婦對新生兒護理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23-24]。“滿意度”提示這部分文獻認為,評價母嬰床旁護理質量的優劣應依靠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25]。
文獻被引頻次分析顯示,被引次數最高的文獻為2010 年刊登于《中華護理雜志》的文章,距今已發表12 年,從側面提示該領域在我國的發展進程較慢,需得到更多研究者的關注。
綜上,本文系統分析了母嬰床旁護理的文獻刊載情況、關鍵詞共現情況及文獻被引情況,分析了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重點與發展趨勢,對相關醫護人員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