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浩田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東莞西北區供電局,廣東 東莞 523000)
線損也可以稱之為線路損耗,主要是電力在傳輸的時候所產生的能源損失,線損在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中都會產生。這些損失對供電企業的供電效率、資源利用情況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由于線損加大企業的成本和浪費能源,所以需要加強對公用臺區的線損管理,使得管理更加完善,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供電企業在進行電力輸送的時候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造成能源和經濟上的浪費,其中造成線損的原因主要是電阻情況、磁場轉換以及管理不嚴格等。其中電阻主要是當電流通過鋁等材料的導體時對電流所產生的阻力,電力能源在傳輸的過程中必須要克服這部分的阻力,在克服的時候就會產生線損,這部分原因導致的線損結果就是導體會發熱,因此不利于輸電的安全。磁場的轉換是電流在經過電動機的時候所建立的一種磁場,與電動機自身的磁場進行轉換,從而帶動了設備的運轉,電動機的結構如圖1 所示。

圖1 電動機結構
磁場轉換的過程中由于磁場轉換的作用導致出現渦流,從而使材料發熱和產生了線損。在供電企業中對線損的管理不嚴格也會出現線損,這些損失比較大以及涉及的范圍廣,所以如果想要減少線損情況,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優化對線損的管理[1]。
在進行電力傳輸中因為各種原因出現線損,線路損失主要是有五種不同的類型,第一種是實際的線損,它是由人員根據實際的供電量和電費所計算出來的,從而使人員知道出現了線損,線損電量占總供電量的百分比稱為線路損失率,簡稱線損率,線損率=(供電量-售電量)/供電量×100%,通過測量各電氣元件的所有計量點的電量,規定好供電關口和售電關口,然后通過公式計算其線損率。第二種是理論損失,這部分的損失則是管理人員按照企業自身的供電參數和電網運行的實際情況,用理論知識計算結果所發現的。第三種就是管理線損,圖2 為管理線損統計流程,由于人員在進行管理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管理意識不強、管理方式隨機等問題,導致管理效率降低,從而出現了線路上的損失。第四種類型就是經濟上的線路損失,它是在設備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隨著供電線路負荷的大小情況所產生的變化,所以是最低的一個線損數額。第五種就是定額線損,它也可以稱之為線損中的指標,根據實際出現的線損數據,并通過電網的結構分析、降低線損的措施等方面進行綜合預測,從而得出的線損指標。

圖2 管理線損統計流程
由于供電企業中公用的臺區線損波動比較大,經常出現異常的情況,所以就需要對其情況進行調查管理。通過調查發現,當公用臺區的線損偏高的時候,線損率會超過30%以上,占總臺區線損率的10%;當線損出現偏低的現象時,線損率是在5%以下的,占總臺區的5%;當線損出現了負數的情況,占總臺區的6%。通過這一數據就可以發現公用臺區線損出現異常的頻率還是比較大的,人員在管理的時候并沒有重視線損的波動情況,這就導致管理出現了沒有及時發現等現象,通常會導致電力過負荷能力太低而造成了線路損失。
供電企業在進行公用臺區線損管理的時候會涉及很多部門,分別是維護部門、營銷部門以及監督管理部門等,因為涉及的部門比較多,所以導致管理出現了混亂的情況,經常會出現遺漏、重復管理、管理流程不清晰、設備的責任人不明確等現象,使線損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線損統計管理系統如圖3 所示。但是由于信息化程度的加快,使其管理逐漸向信息化程度發展,例如廣東省供電局在2021 年的時候使用公用臺區線損的監測率為95%,應用科學技術進行管理的成功率達到了97%,從整體的角度來看,線損管理雖然流程仍然出現不清晰的現象,但是已經進行了針對性的優化,降低了線路出現損失的情況[2]。

圖3 線損統計管理系統
在電網改造和城市規劃當中,供電企業常常都只看重進度和收益等情況,并不重視公用臺區中的線損管理。這樣就會導致公用臺區中用戶的信息、資料出現了管理不完善等現象,常常會引發用戶和公司之間產生債權的糾紛,這給供電企業造成了嚴重的經營風險和經濟效益損失。尤其是當資料管理不全面的時候,企業在營銷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問題,不能及時根據資料去找到原因,無法對管理責任進行劃分,那么就會使線損管理的效率降低,供電企業也不能實現長遠發展。
優化電壓的質量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入手,首先是對無功補償進行合理的配置,采用低壓的方式進行無功補償,這樣才能提升功率,使電壓質量得到優化。在降低損耗的時候可以根據變壓器的實際情況,在其側面配備一個低壓的電容器,從而實現無功補償的情況。有的時候公用臺區是沒有按照電容器來進行無功補償的,這樣就會造成了低壓功率因數較低,線路損失一直在加大,使線損管理效率降低,所以就要提升功率,使其能夠保持在0.85~0.95P 之間,這樣就能降低電能的損耗。通過對功率因素進行詳細的核算,對于一些不是工業生產的用戶也要開展節約用電等宣傳措施,提升用戶自身節約用電的意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優化電壓。其次可以采用調節變壓器開關的方式來優化電壓質量,廣州市中公用臺區的變壓器主要采用的是S7 系列的,它的分接開關就有三個檔位,分別是10kV、9.5kV以及10.5kV。在滿足電壓變化范圍的情況下就要選擇耗電量小的分接開關,從而降低了變壓器和線路中的損耗,具體變壓器如圖4 所示。例如,廣州市公用臺區中在負荷高峰期時就可以采用低電壓開關來運行,使得側電壓能夠提高,使得變壓器中的損耗得到了降低,保護電壓的質量同時減少線路損失[3]。

圖4 S7 型號變壓器
雖然現在供電公司的管理已經加入了信息化技術,其管理的效率得到適當的提升,但是從整體的角度來看,仍然出現管理不及時等現象,所以還是要對公用臺區的線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使其流程更加規范和順暢。首先我們可以成立線損管理的小組,小組成員主要負責線損管理、監督等工作,對其小組成員進行管理責任制,對不同部門進行明確的分工和責任劃分,盡量使責任落實到個人的身上,從而保障了管理的完善性。例如廣東省供電局在進行管理的時候,可以通過規范管理小組的成員,兩人需要每周都檢查公用臺區線損的情況,并和上周情況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查找出其存在的問題,然后上報給維修部門[4]。維修人員也規定為兩人一組,當這兩個維修人員接收到線損情況的時候,就要及時去到現場進行維護和檢修,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現線損降低損失,具體的線損檢修圖片如圖5 所示。當對線損進行維護和檢查之后也要進行分班監管,五人為一班組對處理的情況進行核查,保證線損管理是順暢的。在管理的過程中,每一周都要進行總結和評價,每一月進行考核,從而保證線損管理的效率。此外在確定管理流程的時候要由公司總部進行下發,保證各個分管部門在進行線損管理時的流程都是一致的,同時保證公用臺區和營銷系統的用戶是相同的,使得設備可以正常的運行,最大程度上減少電力損耗。

圖5 線損檢修
在傳統的線損管理中都是管理人員以人工的方式來進行信息收集和記錄的,于是會出現記錄不全面的問題,最終造成統計出錯,給線損分析造成影響。所以在進行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時候可以引進信息化系統,充分發揮出系統自身的自動化收集、整理、分類等優勢,使系統能夠為線損數據的統計和計算提供便捷。在引入的時候也要規范使用系統的流程,使得管理工作能夠更加高效,保證了信息的安全。例如在廣州市供電局進行臺賬管理的時候就會應用MIS 系統,通過系統把所有的數據進行統一的采集,并把數據上傳至終端,以表格的形式建立數據分類資源,并且建立總表格和分表格,總表格記錄的是總臺區的數據,分表格記錄的則是各個分臺區的數據,把兩個表格之間進行關聯,實現各個臺區線損的自動計算,最終自動化的顯示出具體數值,為線損管理提供便捷的作用,MIS 系統的組成如圖6 所示[5]。

圖6 MIS 系統組成
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需要人員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校驗,對新增的數據進行及時處理,使得線損信息管理更加有效果,促進供電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保證反竊電活動可以順利開展,就要采用多種措施來進行管理,首先就是建立用電檢查小組,對各個臺區的用電情況進行及時檢查,一旦發現電量異常的情況,就要進行斷電、線路檢修等情況,降低竊電出現的概率。其次就是要對公用臺區中的用戶進行反竊電的宣傳,例如可以在相關的街道、公共場所等粘貼電力保護、竊電違法等標語,提升人員對反竊電的意識。同時在各個地區設置宣傳點,及時的向人們宣傳用電的規范行為,告知竊電需要承擔的法律行為,從法律的角度去阻止竊電行為的發生。最后就是要健全群眾舉報機制,可以在供電局中建立群眾舉報中心,鼓勵群眾向供電局舉報人員的竊電行為,供電局保證維護舉報人的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并對舉報人員進行資金等方面的獎勵,使得反竊電工作可以順利的開展,從而提升供電局反竊電管理的效率[6]。
綜上所述,對供電企業中公用的臺區線損進行管理,可以減少線路損失情況,提升其管理效率。由于在線損管理中經常會出現管理流程、波動管理不完善等情況,造成了線路損失加大,那么就要優化管理的措施,使得管理制度和效率都能得到提升,使管理行為得到規范和約束,通過管理來減少供電線路的損失,提升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