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玲
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發揮紅色檔案的教育意義,深度挖掘檔案資源中反映中國革命歷史、革命發展、黨的奮斗進程的資料,同時加大對紅色檔案資源的收集。各省市檔案局根據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相應出臺了適合本地區的檔案規范,把發掘紅色檔案資源,展現紅色歷史資源作為一項工作規劃出來。從檔案法、各地發展規劃中可以看出紅色檔案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紅色檔案進行深度編研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這些紅色檔案不再是塵封檔案資源庫,而是以年輕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展示出來,同時也是對年輕人進行“四史”教育的一種形式。
2022年3月國家檔案局局長陸國強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高檔案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在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的報告中著重強調了2022年檔案工作重點,提出充分發揮檔案在“四史”教育和黨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各級檔案部門特別是綜合檔案館要強化紅色檔案的宣傳教育功能,面向大中小學生舉辦紅色研學實踐活動,積極推動紅色檔案故事進基層,深化拓展黨史學習教育,努力打造成為“四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繼續辦好黨性教育主題教室,搭建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平臺[1]。
紅色檔案是歷史檔案中的特殊檔案,有著特定的歷史含義和歷史地位,特別是革命根據地的檔案更是有紅色價值,所以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建立了紅色旅游基地,成為了進行黨史學習與教育的基地,成為了年輕人重溫革命圣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各省市的檔案館網站開辟專欄,對館藏資源深度挖掘,以圖文、短片和文字的形式展出了非常有歷史價值的紅色檔案資源。如國家檔案局網站的熱點專題、檔案展覽、圖片視頻分三個主要模塊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國家重要領導人的館藏資源進行展出。在學習強國上有紅色故事、紅色基因、紅色家書、紅色傳奇等豐富的資源,是進行紅色教育的重要資源。
一些重要的革命老區更是紅色檔案中的瑰寶,不僅成為了紅色旅游地,在發揮黨史教育和文化育人的功能上發揮著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更是黨史教育有力支撐。
為了使紅色資源活起來,2004-2010年建立了一百個經典紅色旅游景區,之后越來越多的紅色革命資源展示出來,特別是建黨100周年時,“百年百條精品紅色旅游線路”推選活動中,涌現了更多的紅色之地,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同時更多的年輕人重走紅色熱土,在旅途中進行黨史學習,在行走中接受紅色洗禮。
創新紅色資源的展示形式,讓紅色檔案“活”起來,將紅色檔案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編研,以歌舞劇、山水實景、實景體驗、利用現代技術將文物、照片和視頻等紅色檔案資源進行處理,讓歷史生動地展現在眼前。
紅色檔案以網絡媒體展、專題展覽和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英雄模范事跡,3D技術再現當時的歷史畫面,使人身臨其境,黨史教育更直觀,教育體驗更加深刻。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方式更能夠深入年青一代人的心中,起到更好的歷史教育作用。
加大館藏資源的編研,讓塵封在館內的珍貴歷史檔案資源以圖片、文字或者影視短片的形式展現出來,還可以開展網絡答題和知識競賽等方式,如《陜西檔案》的《學習習近平關于檔案工作、歷史學習與研究、文化遺產保護重要論述知識問題》知識答題,利用網絡以專題的形式進行知識競賽,讓更多人參與其中,真正讓檔案活起來,促進檔案事業的發展。
充分利用媒體平臺,如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宣傳,讓更多人了解我黨的歷史發展過程,特別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青一代人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我黨奮斗的過程。
創建紅色檔案文化用品或者紅色檔案品牌,積極挖掘館藏信息資源,開發優質檔案文化產品,真實記錄了黨和國家歷史的發展變化,記載著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反映了歷史的經驗和教訓,用好用活紅色檔案資源,講好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大力創建紅色檔案文化品牌。
在 “十四五”規劃中,對檔案的數字化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檔案數字化建成后有利于檔案館開展檔案的編研和利用,為利用檔案共享平臺展示紅色檔案資料提供了便利。
一些高校也對館藏資料中紅色檔案進行編研,挖掘紅色基因,比如西南大學檔案館以“立德樹人”為主題進行深入挖掘,探索新的育人方式,開拓新的育人形式,達到育人實效,真正發揮檔案資政育人的作用,也是推動紅色檔案活起來的形式。
把紅色檔案融入“四史”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建立紅色檔案教育的機制,勾畫好黨史與檔案相結合的形式。其次以重要節日為契機,做好紅色檔案的基因傳承。再者結合黨日學習等活動,把紅色檔案教育落到實處,真正起到紅色教育的目的。
借力媒體宣傳優勢,建立紅色檔案專題宣傳網站。在新時代,檔案融入“四史”教育的路徑更加靈活,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構建紅色檔案數據庫和紅色教育專題網站,發揮檔案的紅色教育功能,提高紅色文化的知名度。
構建檔案微課堂。以紅色檔案宣傳為出發點,以新媒體為依托,利用媒體傳播快的特點。錄制系列的紅色檔案微課,挖掘本土紅色基因,同時解決時空問題。
探索校館合作的育人模式,建立紅色檔案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構建紅色文化育人機制,傳承紅色基因,打造“互聯網+紅色檔案+黨史學習”新的教育模式。黨史學習教育與地區的紅色資源相結合,發揮地方檔案紅色教育的作用,創新紅色教育新路徑。如河南大學檔案館利用自身的優勢,建立了校史研學社,以史育人,發揮檔案館的育人作用,也推動了校史走進學生,學生了解學校歷史的發展歷程。
檔案管理人員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將館藏的紅色檔案、歷史檔案以及精品檔案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出精品案例,讓受教育者耳目一新,真正體現檔案資源的內涵,形式多元化同時內容還要和實物、情節和思想精神融合一體,不斷更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