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達·艾得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獸藥飼料監察所 830017)
新疆是中國的五大牧區之一,畜牧業也是新疆地區的特色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新疆牛、羊、馬等畜禽的存欄數巨大,具有很好的經濟發展前景,畜牧經濟成為帶動地區產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目前,新疆的畜產品質量安全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抗生素類藥物以及促生長類獸藥的殘留影響著畜產品的品質,也對人類健康產生了巨大的威脅,面對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共同采取措施,以促進新疆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對畜產品的強制要求中提出,獸藥殘留量應當低于1~2mg/kg[1],當畜產品中的獸藥殘留量超出國家標準時,被消費者食用后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出現獸藥中毒反應,雖然通常來講畜產品內的獸藥殘留量較低,不容易造成急性中毒,但如果長期食用含有獸藥殘留的畜產品會導致慢性中毒反應,出現貧血、缺鈣,牙齒骨骼畸形、內臟損傷或聽力損傷等。
畜產品中存在獸藥殘留的主要原因是在養殖的過程中,為了預防動物疾病的發生,養殖場的飼養管理人員長時間使用低劑量的抗生素藥物,這樣的抗生素濫用會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當畜禽接觸到耐藥菌株后發病,常規的抗生素類藥物難以將其殺滅,治療效果越來越差,影響養殖行業的發展。當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微生物產生耐藥性后,畜產品內殘存有病原,消費者食用后,病原也會進入人體內,但由于病原微生物有耐藥性,抗生素治療效果欠佳,會出現無藥可醫的現象,給人醫臨床也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
有一部分人屬于過敏體質,當使用含有獸藥殘留的畜產品后,可能會誘發機體產生較為嚴重的過敏反應,這是由于獸藥進入機體后產生抗原,免疫系統受到刺激后繼續產生抗原,從而引發過敏反應,出現過敏反應的人會表現為皮膚瘙癢、皮炎或休克、死亡。
部分獸藥能夠起到抑制細胞的作用,這部分獸藥的長期使用會阻礙細胞的生殖,細胞內的遺傳物質遭到破壞,使細胞發生基因突變,人們使用了基因突變的肉質,可能會有致畸、致突變和致癌的風險。
人和動物的腸道內都有非常豐富的腸道菌群,正常狀態下,這些菌群相互制約,形成較為平衡、穩定的菌群環境,但如果畜產品內殘留的獸藥含量較高,人食用后,腸道內的菌群平衡會遭到破壞,誘發腸道疾病,例如腹瀉、腹痛等[2],嚴重時還會導致人們的腸道功能下降,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在畜禽的養殖環節中,獸藥的使用在動物機體內作用后會隨著糞便、尿液排出體外,這些排泄物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會對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其中的獸藥可能會影響土壤成分和水源成分,尤其是對水源的影響,當獸藥污染到地下水后,水源內的殘留藥物含量也會超標,地下水進入自來水廠后無法通過過濾濾除成為人們的飲用水,長期飲用這樣的水會引發中毒反應。
近幾年,我國出口的動物產品頻頻被檢出獸藥殘留超標,致使貨物、產品被退回,這在國際上對我國的農畜產品出口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我國的動物源性產品出口貿易遭到了嚴重的貿易壁壘,影響了經濟利益的同時,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我國從事養殖行業的人員以農牧民為主,這部分人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對于獸藥的使用沒有專業人士,對獸藥殘留的危害認識不足,法制觀念淡薄[3],濫用藥、超劑量用藥的事件時有發生,更有一些無良企業,為了追求暴利,在飼料內添加違禁藥品,養殖場在出欄前和奶用家畜產奶期、蛋用家禽產蛋期內不能很好地遵循休藥期的規定,導致了畜禽產品內有超標的獸藥殘留。
工業生產會產生“三廢”,生物垃圾中也有很多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進入到土壤、水源中,導致農作物重金屬、農藥和無機物超標,而很多農作物及其副產品都會作為飼料飼喂給畜禽,這也間接導致了畜產品內有害物質的殘留。另一方面工業生產對水源的污染也比較嚴重,工業廢水和農藥等會污染江河湖海,而這些水源作為畜禽主要的飲水,也會影響畜產品內藥物的含量。
這一方法是將幾種抗原、抗體結合在固相載體的表面,并保留其免疫活性,而后加入抗體或抗原與酶結合而成的偶聯化合物,這個化合物具有酶的活性特異性,也具有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結合的特異性,再加入對應的底物就可以在抗原抗體結合時呈現出顏色反應。酶聯免疫吸附法可以對畜產品內的多種藥物殘留進行檢測,當檢測豬肉內氯丙嗪的殘留量時,最低檢測限是0.51ng/mL;檢測畜產品內喹啉類雜環胺、喹噁啉類雜環胺時交叉反應率在93%以上,檢出限為12.07μg/L;檢測磺胺嘧啶殘留時,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的靈敏度為0.3ng/mL,樣品的回收率在60%以上。
這一方法的靈敏度高、分辨率高、重復性好且方便快捷,在多種化合物的分離分析與純化中被廣泛應用,目前可以應用這一技術同時檢測肉類制品中的9種磺胺和3種氟喹諾酮類獸藥,提升了檢測效率,而且檢出限均在0.01μg/mL以下,能夠滿足檢測需求。
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入射光頻率不同時散射類廣譜的規律,獲取分子振動或轉動的信息,再對分子結構進行分析,從而判斷樣品中藥物殘留是否超標和超標的程度。這一方法的主要優勢在于能夠直接對樣品進行檢查,誤差較小,在分子的過程中也比較簡單,能獲取多種樣品的結構信息。
這一方法是將樣品涂布在支持板上,用適宜的溶劑與之反應,通過多次的吸附和分配,使各類化合物分離,最終得到色譜。這個方法的操作比較簡單,在食品、化工領域被廣泛使用,但是薄層色譜技術對于生物高分子的分離效果欠佳,僅能應對一部分檢測樣品,在中小型養殖場可以用于分辨假陰性或假陽性的測量結果,對于比較復雜的檢測任務效果不好,實際使用中,更適合作為初篩方法進行藥物殘留的檢測,需要配合其他方法才能得到較為可靠的檢測結果。
畜產品的質量安全與養殖環節息息相關,如果在養殖環節中不能很好地注重畜產品獸藥殘留,不按規定使用獸藥,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獸藥殘留不僅會對畜禽產生影響,對人類的健康安全和生態環境也都會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應當加強畜產品的科學檢測,最大限度檢出獸藥殘留超標的畜產品,以保證消費者買到放心肉,為畜牧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