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雪
(遼寧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110000)
我國每年約生產21萬t的抗生素,其中10余t將應用于畜牧業養殖,我國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要求自2020年7月1日后禁止飼料生產企業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的商品飼料,這給我國的減抗、無抗養殖提供了方向。
隨著畜牧業的蓬勃發展,畜禽養殖的數量逐年攀升,目前全球每年生產的抗生素約有一半應用于養殖環節,但其中僅有10%用于疾病的治療[1],其余的抗生素均應用于促進畜禽生長。為了防止畜禽產品中含有抗生素殘留,各個國家均要求肉用動物在屠宰前需要經過一定的檢測,確??股匾雅懦鲶w外,而蛋雞的產蛋期和奶用家畜的產奶期內禁止使用抗生素。
獸用抗生素的使用雖然提高了畜禽的繁殖成活率,縮短了養殖周期,提高了養殖收益,但也使得畜禽產品中的獸藥殘留率不斷提升,獸用抗生素的過度使用,不僅導致了動物體內細菌菌株耐藥性的提升,使得畜禽患病后無藥可醫,也會影響畜禽的抗病能力減弱,生長周期不正常,養殖過程中的免疫成本和飼料成本都會提升。
減少獸用抗生素的使用是保護動物和人類健康,生產出安全、營養、無抗生素殘留的畜禽產品的重要方法。目前,減少抗生素使用有兩個層面,一是飼料中不添加抗生素以提升畜禽的生長發育速度或預防疾病,另一個層面是養殖的全環節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這也是國內外正在逐步推行的養殖模式。但減少抗生素不代表在畜禽患病時就放棄治療,以治療為目的的抗生素使用,應當在獸醫的指導下,按照療程、時間和用量合理的使用[2]。
結合國內外抗生素的使用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很多專家學者開始研究綠色、安全、無公害的抗生素替代品來滿足促進畜禽生長、改善畜產品品質的需求。目前,益生菌、植物提取物、多糖、抗菌肽和中草藥都是較為合適的綠色添加劑。除了尋找抗生素類添加劑的替代品以外,加強飼養管理也能夠保證畜禽的身體健康,從而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良好的生長環境不僅能夠讓畜禽正常的生長發育,還會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所以在養殖的過程中應當加強飼養管理。在日糧的配制方面,應當根據不同的畜禽和不同的生理階段,選擇合適的日糧配方,不飼喂霉變、過期的飼料,飲水要充足且清潔,冬季最好飲用溫水,能夠減少腹瀉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生。在圈舍管理方面,要控制飼養密度,及時清掃糞污,定期消毒殺菌,注意通風換氣,冬季保溫防寒,夏季遮陽防暑。同時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據當地常發疾病有針對性地進行免疫。
益生菌可以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的結構、組成以及其代謝產物,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增強畜禽的腸道健康,提高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益生菌自1899年分離得到以來在畜禽養殖環節中的使用已有近百年,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很多益生菌都能夠起到調節腸道免疫功能的作用,甚至還有抗氧化、改善畜禽產品品質的作用。在仔豬飼料中添加植物乳酸桿菌,能夠緩解k88大腸桿菌導致的仔豬腹瀉,改善腸道黏膜的完整性,還能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乳酸桿菌主要是通過提升機體能量代謝、脂肪代謝相關蛋白的活性,促進細胞結構蛋白和免疫應當相關蛋白的表達,抑制小腸黏膜細胞的凋亡,從而緩解和預防仔豬的腹瀉,降低斷奶等管理工作帶來的應激反應。也有研究表明,在日糧內添加乳酸桿菌能夠提升豬肉的系水力、彈性,提高肉的品質[3]。乳酸桿菌應用于肉雞養殖環節,也能夠增強肉雞胸腺、法氏囊和脾臟等免疫器官的指數,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以及腸道內有益菌的舒朗進一步提升,還可以降低血液內丙二醛的含量,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總抗氧化能力等抗氧化指標,提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除了乳酸桿菌外,枯草芽孢桿菌也是畜禽養殖過程中較為常用的益生菌,枯草芽孢桿菌能夠增加腸道內厚壁菌門的數量,降低擬桿菌門的菌群數量,不斷優化腸道菌群結構,還能對機體的糖代謝、脂代謝進行調控,增加糞便內的乳酸菌數量,對增加豬肉的大理石花紋以及紅度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與抗生素一樣益生菌能夠促進畜禽的消化吸收,增加其生長發育速度,提升飼料轉化率,增強畜禽的免疫力,能有效緩解應激反應,維護腸道健康,在提高畜禽產品品質和減少有毒有害氣體排放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是較為理想的飼料添加劑。但在應用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限制,一方面是由于益生菌的活性受到發酵、制備方式的限制,且在保存的過程中溫度、濕度、光照等因素也會影響益生菌的活性;另一方面益生菌在不同動物飼養過程中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差異,益生菌的添加比例和飼喂階段也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因此,優化菌種的選擇,保證益生菌添加的安全性、有效性,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天然植物通過加工、提取等工藝能夠獲得有生物活性的產品,這類產品通常毒副作用較低,不能使細菌產生耐藥性,飼喂動物后在動物體內的殘留較小,資源也比較豐富。目前,常見的植物提取物有植物精油、植物黃酮、植物多酚等,中草藥提取物也屬于植物源性提取物之一,但中草藥的有效成分多為多糖、苷類、生物堿以及黃酮類物質。植物多酚可以利用能夠破壞微生物細胞壁,改變細胞膜電位的方式調控其代謝反應,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從而起到抑菌的作用,植物黃酮則可以通過調節消化酶的活性,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作用,也能影響細胞膜的親水性,降低腸道的通透性,以提升胃腸道的消化功能。
即便植物源性提取物有諸多好處,但由于植物的種類眾多,成分也比較復雜,所以植物提取物的活性物質有效成分還不夠明確,這對其作用機制的研究產生了巨大的阻礙。此外,植物的產地會直接影響提取物的活性和品質,在效果上也有所不同,因此提高生產規模,進一步明確植物源性提取物的有效成分,進行更深層的機制研究,對于植物源性提取物廣泛應用于畜禽生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畜牧業規模化發展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高,開發能夠替代抗生素類的綠色、生態、高效的新型飼料添加劑將是畜牧業發展的方向。然而,在抗生素替代品的應用中,仍有部分技術不夠成熟,規模化生產方式也亟待完善,調節機制也有待探究,基于這樣的現狀,養殖場應當在積極尋找抗生素類飼料添加劑替代品的同時不斷加強飼養管理水平,保障畜禽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