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月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農業農村局 064100)
豬高熱綜合癥是一種急性病,如果養殖戶不能及時發現并進行有效防治,就容易導致生豬大范圍感染死亡,給生豬養殖戶帶來慘重的經濟損失。所以,必須對豬高熱綜合癥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并采取科學的手段進行防控。
豬高熱綜合癥的發生并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但是每年的7~9月份是該病的高發時期,豬高熱綜合癥的發病沒有年齡和品種差異,不過處于育肥階段的生豬容易發生此病。豬高熱綜合癥有7d左右的潛伏期,但傳染性極強,一般3~5d就可以傳遍整個豬群,之后就會向周邊的生豬養殖場擴散,呈現出區域性暴發流行。豬高熱綜合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并且治療的過程比較長,病情恢復得也比較緩慢,該病的治療時間大約在2~3周左右,發病后的5~7d是該病的死亡高峰期并且會持續7d左右,在21d后病豬的死亡率開始慢慢降低。在飼養密度大、衛生條件差、光照不足、高溫高濕且通風差的惡劣養殖環境中生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會很高,此外,飼料霉變、免疫措施不到位等因素也會加大豬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而按時接種疫苗、生長環境良好的豬群則很少會發生此病[1]。
有些養殖戶會在養殖場內進行豬、鴨、牛等畜禽的混養,并且沒有按照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增大疾病傳染的幾率,延長了豬高熱綜合癥的傳播時間。在養殖過程中,沒有及時對豬群排出的尿液、糞便進行清掃,使其長時間堆積在豬舍中,極易出現細菌感染。當生豬患上高熱綜合癥后,飼養員在進出豬舍時不注意衣物更換和消毒,就會把病毒帶出養豬場,造成豬高熱綜合癥的傳播流行。在那些規模較小的養殖場中,養殖戶往往不重視老鼠、蚊蠅的防治,大量的病原菌就可能通過這些害蟲傳染給健康的生豬,進而導致豬高熱綜合癥的傳播。
有些生豬養殖場并沒有專門存放飼料的倉庫,總是把飼料隨意放在地面上,使飼料在潮濕、臟亂的環境中發生霉變、遭受污染,生豬如果長期食用這種被病菌污染或者發生霉變的飼料,那么生豬體內的抵抗力就會大大降低,更容易染上豬高熱綜合癥。
疫苗的價格比較高,有些養殖場為了降低生豬養殖成本,只給生豬注射幾種類型的疫苗,使得生豬對病毒的抵抗能力很差,像豬高熱綜合癥這種病就很難抵抗。一般情況下,養殖戶在給生豬注射疫苗時,只會注射豬瘟、豬肺疫等疫苗,并沒有注射預防豬高熱綜合癥的疫苗,比如支原體、偽狂犬等疫苗,而且在注射疫苗的時候不按照規范的方法進行操作,也會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在規模較小的生豬養殖場中,有些養殖戶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總是會使用各種方法縮短豬群的生長周期,缺乏動物疫病預防的意識。由于缺乏對生豬疾病的了解,因而沒有采取科學的疾病預防措施,只能在生豬出現疫病時進行治療,不重視生豬養殖過程中的藥物防治,一旦在豬群中發生豬高熱綜合癥,就可能在短時間內導致疫病的范圍快速擴大。還有部分養殖戶因為不了解豬高熱綜合癥,在發現生豬出現異常時,只是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盲目喂藥,沒有進行快速地隔離和消毒,致使豬高熱綜合癥快速暴發流行[2]。
生豬在感染上豬高熱綜合癥后,一般會在皮膚上表現出發紅或者出現紅色小斑點的情況,并且還伴有高熱,該病在豬群中暴發傳播得也非常快,感染該病的豬體溫還會異常升高到40℃~42℃左右,表現出精神狀態不佳、食欲不振和長期間臥地不起的癥狀。患高熱綜合癥的病豬排出的糞便顏色發黃且尿液比較少。另外,感染高熱綜合癥的豬群還會出現四肢不穩、嘔吐和磨牙的癥狀,有些病豬的皮膚還會表現出黃白、皮毛無光澤的現象,病情嚴重的還伴有腹瀉的情況,如果病情無法得到有效治療,長時間下去一定會出現大規模的豬群死亡,這對生豬養殖業的危害十分嚴重,也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
確保生物安全是預防豬高熱綜合癥的有效手段之一。養殖場在開展生物安全保障工作時,要注意好下面這幾點:第一,禁止畜禽混合飼養。在眾多的畜禽動物中,生豬的病毒抵抗能力比較弱,畜禽混合飼養會增加生豬感染疫病的風險,提高豬高熱綜合癥的發病率。因此,養殖場要對生豬進行單獨的飼養,并按照科學的方法對生豬進行飼養管理,以滿足豬群的生長發育需求,提高它們對病毒的抵抗能力,減少發生疫病的可能。第二,做好養殖場的消毒工作。一些規模較小的養殖場和養殖散戶們缺乏疫病預防意識,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對豬群產生的糞便和尿液不及時清理,甚至都不使用消毒藥對養殖場進行消毒。在這樣惡劣的飼養環境中,不僅會降低豬群生長的質量,而且豬群長時間生活在細菌、病毒肆意滋生的條件下,會導致生豬的抵抗力下降,極易被各種病毒侵襲。因此,養殖戶要在養殖場中配備好消毒設施,人員和車輛進出養殖場都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豬舍的內外以及飼養生豬的各類用具也要定期進行徹底地消毒,生豬產生的尿液、糞便等廢棄物要及時進行清理,并做好對這些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以減少污染,最大程度地減少豬群被病毒細菌侵害的幾率。第三,堅持自繁自養。豬種引進和生豬流動是導致豬群感染高熱綜合癥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養殖場要盡量避免從其外部引進豬種,如果必須引進豬種,那么養殖戶一定做好對豬種引進地的調查,禁止從疫情區引進豬種,在豬種剛引進時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觀察,在確定沒問題后才可放入豬群中。養殖場最好建立自繁自養的飼養模式,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豬群感染豬高熱綜合癥的可能,保障豬群生長的安全,提高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
為保證生豬的健康生長,降低疫病發生的概率,養殖場必須要提高免疫意識,按照科學的流程進行生豬免疫工作。特別是對那些發病率、傳染性和死亡率都比較高的疾病,養殖場更應要進行重點免疫。為預防豬高熱綜合癥,養殖場要給生豬注射病原疫苗,目前醫學上能夠對豬高熱綜合癥進行有效免疫的方式有以下兩種:第一種是母豬免疫程序,在母豬生產前的45d和30d,要給其注射藍耳病滅活疫苗,在母豬生產前的35d和21d還要注射支原體滅活疫苗。母豬生產后的21d,要給母豬注射豬瘟疫苗,生產后的28d要注射偽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種對豬崽進行免疫。在豬崽出生7d后,要給其注射支原體滅活疫苗,在豬崽出生14d后,要注射藍耳病滅活疫苗。按照科學的方法對生豬進行免疫,可以大大提高母豬和豬崽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出現疾病的可能,保障豬群的正常生長發育,推動生豬養殖業的長遠穩定發展[3]。
養殖場在對生豬進行科學免疫基礎上,通過藥物保健輔助,預防豬高熱綜合癥。在豬群中,懷孕和生產會降低母豬對病毒的抵抗能力。因此,要通過一些藥物增強對疾病的預防能力。生豬養殖戶應該加深對豬高熱綜合癥有關知識的了解,然后在母豬懷孕和生產的過程中,選擇最科學的藥物預防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將藥物預防的最大效果發揮出來,保證母豬的健康生長。電解多維、土霉素和補鐵劑等都可以作為預防藥物使用。另外,由于剛出生的豬崽身體免疫力很低,并且藥物都帶有一定的毒性,會對豬崽的生長發育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在對豬崽進行藥物預防時,要合理選擇藥物。應急電解多維和支原凈等都可以作為豬崽的保健藥物,降低豬崽感染高熱綜合癥的幾率,確保豬崽順利生長。
養殖場在按照科學的程序對生豬進行免疫的同時,還要配合上免疫增強劑,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免疫失敗的概率,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進而有效預防豬高熱綜合癥。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戶可以在飼料中混入一些能夠吸附霉菌的添加藥物,像脫霉素,可以有效降解飼料中的霉菌,保障飼料的質量和安全,降低霉菌對生豬的影響,提升豬群免疫力,保障豬群安全生長。此外,使用免疫增強劑或者吸附霉菌的藥物可以有效避免疫病的大規模傳染和流行,在出現豬高熱綜合癥時,可以將養殖戶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提高生豬養殖的質量和品質。
隨著國民經濟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生豬養殖業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但是一些豬病的發生不但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還降低了豬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豬高熱綜合癥就是一種傳染性、死亡率都非常高的急性病。一旦出現豬高熱綜合癥其傳播的范圍就會快速擴大,如果生豬養殖戶不能及時通過有效的手段進行治療,就可能出現大規模的病豬死亡。因此,養殖場必須加強對豬高熱綜合癥的了解,并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預防,降低發病的可能。在發現豬高熱綜合癥時也要快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積極的治療,避免該疾病的傳播擴散。以保障生豬養殖的安全性,不斷提升豬肉產品的質量與品質,讓養殖戶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