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杰
(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733000)
伴隨生活品質的提升,民眾對于牛奶及相關產品的品質狀況愈發關注,其中化學藥劑殘留量的多少成為關注重點。奶牛的養殖周期長,在養殖過程中有時會用到一些化學藥品,繼而留下殘余成分。中草藥以毒性小、公害少、無殘余著稱,優勢鮮明,將中草藥應用于奶牛養殖中,結合中醫著作中有關疾病防治、養生保健的方劑及理論,研究有助于奶牛養殖的中草藥組方,這也正是降低畜產品中化學分子殘余的重要手段。
中草藥當中含有諸多奶牛機體發育必需補充的營養成分,諸如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等等,將中草藥合理添加于奶牛飼料當中,能有效填補飼料養分不均衡的問題,優化養分構成及含量,繼而讓奶牛汲取更多養分,大大提升飼料利用效率。諸如山楂、陳皮、蒼術等藥材,本身具備助力消化、疏通氣機、健胃助脾等功效,有助于增強飼料口感,激發奶牛的進食欲望,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及胃腸蠕動,助力養分的汲取和應用,牛奶口感自然也可以大大提升。在保健方面,大蒜、仙鶴草可以養肺止咳;當歸、紅花可以活血通絡;黨參、枸杞可以強化牛體免疫機能;黃岑、柴胡可以幫助奶牛對抗應激反應;這些都是一些很是常見的中草藥,不僅功效較好而且價格不高,存在很高的應用價值[1]。
在繁殖方面,母奶牛如果存在難以發情、情期不穩等問題,皆可以通過中獸醫手段來調理,杜仲、益母草便是常用藥材,另外中藥材也有助于母奶牛產后的恢復,幫助母奶牛改善卵巢機能,作用顯而易見,當歸、地黃便是主治藥材之一。
就奶牛養殖環境而言,如果過于潮濕,很可能滋生各種病菌和寄生蟲,在短時間內便容易大范圍繁衍開來。牛場人員通常習慣于使用醛類、酚類等毒害性、殘留性都比較強的化學藥劑進行消殺,其中的毒害成分對奶牛身體的危害性很大,尤為影響牛奶及相應產品的品質。從中醫角度來看,潮濕環境是滋生濕邪之氣的重要條件,這種以陰冷、潮濕為特征的氣息很容易影響奶牛的陽氣,兩股氣息產生抗爭,擾亂氣息的正常運行。牛體的脾臟部位主要作用在于運化水液,喜干燥不喜惡濕,因而在受到濕邪之氣侵擾時,很容易傷害到脾臟,引發脾陽不足等諸多問題,后續很可能滋生大量疾病,牛體健康水平大不如前。中草藥當中不乏一些擁有芳香化濕作用的藥材,以這些藥材為原材料研制為噴霧、熏香等產品,在平時的養殖中加以使用,可以大大提升疾病防治成效,是一種性價比高且收效好的方式。具體來看,熏香劑的制作方法一般如下:可以以艾葉、薄荷、藿香、佩蘭等藥材為基料制作可以懸掛的香包,也可以將藥材點燃,讓味道布滿整個牛場,這樣做可以減少牛場內的濕邪之氣,繼而避免病菌的大范圍滋生。
中草藥同樣可以助力奶牛免疫機能的強化,研究發現,不少中草藥對于牛體免疫器官可以起到多種助推作用。一是有助于激發牛體的常規免疫反應,二是有助于抑制牛體的不良免疫行為,中草藥的應用優勢顯而易見。比如說,黃芪、當歸等可以直接助力免疫機能的提升;黨參、白術等可以助力奶牛血液中白細胞等規模的拓展,以此強化牛體的免疫水平。相關實驗也證實,中草藥在提升奶牛血液中白細胞、單核細胞占比方面效力明顯??偠灾?,中草藥除了具備比較明顯的抗細菌、抗病毒的能力,其中還囊括諸多活性成分,可以促進奶牛身體內部環境的協調性,提升奶牛對各種應激刺激的抵抗性能,同時還可以在營養成分的內化利用過程中同牛體中原有的生物共同合成代謝調節,大大強化免疫機能,繼而凸顯較好的防疫效果。
奶牛瘤胃臌氣又稱氣脹或脹肚,是牛養殖中很是普遍的牛病類型,在發病初期便要即刻施以必要的治療措施,若是任由病癥加劇,有時甚至致使病牛的急性死亡,以中醫手段治療該病,自有其無可取代的諸多優勢。
首先要做的便是將奶牛瘤胃中的內容物適時排出,如果奶牛食用了很多質地粗硬的便宜飼料,很可能引發食道堵塞等一系列問題,所以應當立即將病牛體內的阻塞物排除,以期緩和肚脹問題。另外,還需適當利用中草藥來強化治療,具體治療時可以使用以下方劑:取枳實30g,萊菔子80g,木香20g,小茴30g,烏藥40g,丁香30g,霍香30g,陳皮40g,備好藥材后加水進行煎熬,一日用藥一次即可[2]。其次,可將 郁金150g, 芒硝150g,大黃65g,天花粉45g,玄參40g,瀉澤35g,黃連30g ,黃芩30g ,金銀花25g,黃柏25g,梔子25g,連翹20g ,黃藥子20g,板藍根20g,菊花15g,甘草15g,混合后研碎,加溫水為病奶牛灌服。通過以上方式給病牛治療后,大多數病牛的病癥可以得到緩和。瘤胃臌氣這一多發牛病,一旦治療延誤,極有可能引發病奶牛的窒息性死亡,以中醫手段加以治療是更好的選擇,一是更為健康,產生的毒副性??;二是以內治調理形式進行,更易于將病根充分根除,更具治療成效。
瀉痢是奶牛飼喂過程中發病可能性最高的疾病之一,新生奶牛器官發育尚不完善、機體各項機能更為脆弱,稍微有所疏忽便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擾,使得肝、脾、肺等器官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傷,也正是因為如此,奶牛一旦染上瀉痢大概率迅速發病,致死率不容樂觀。以中草藥進行治療,率先要做的是將引發瀉痢的病因一一找出,并就入侵奶牛機體的風邪之氣加以疏導,具體用藥方案如下:取連翹、麥冬、桑葉、車前草各15g,灸甘草、蟬衣各10g,加入適量清水煎煮為湯藥,臨床發現,大部分情況下病奶牛服用兩副藥劑便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甚至藥到病除[3]。通常而言,初期瀉痢治愈率普遍較高,且用藥簡單,養殖人員如果觀察到奶牛存在瀉痢癥狀,應當即刻咨詢專業獸醫,盡快獲得診治,一旦病情加重至中期之后,便要適當加大藥物使用劑量,并基于奶犢牛病情的緩重、病癥的不同挑選最佳中草藥處方。在將病奶牛體內的風邪之氣疏導完畢后,下一步要做的便是以藥物幫助奶牛補血益氣,通常而言,借助于健脾、養胃等常用的中獸醫治療手段,可助力犢牛做到固本,繼而大大強化機體免疫水平。臨床實踐表明,以中草藥醫治奶牛瀉痢的康復率可達98%,治療效果顯而易見,不但可以大大加快治療進程,所需的治療開支也較少,可以緩解農牧民的經濟壓力,很適合在廣大基層農村推廣開來。
4.3.1 病因
第一,由于非特異性細菌在患體抵抗力下降時,細菌趁虛繁殖且毒力加強,使患體上呼吸道發生病變。第二,也有患體由于賊風侵襲,冷雨澆淋感冒而伴發該病。第三,在牧場灰塵較多的時候,由雜物等刺激奶牛呼吸道而容易患病。
4.3.2 癥狀
一般氣管炎以慢性經過,但無明顯癥狀,當運動后及呼吸寒冷空氣時癥狀加劇,咳嗽會變為頻繁并出現支氣管羅音,些時體溫也升高心跳加快, 呼吸困難為支氣管炎并發肺炎而致支氣管肺炎時,肺部聽診有干羅音或濕羅音,重者為捻發音體溫維持在40℃~41℃[4]。
4.3.3 診斷
首先,全面了解病史,認真地臨床觀察診斷,區別與其它傳染病。
其次,凡是由于受冷且顯現咳嗽,支氣管羅音而體溫表現不明顯者基本可診斷為本病。
4.3.4 防治
其一,秋末冬初做好保暖工作,防止賊風侵襲,一般以關閉牛舍門窗,也有用彩條布防賊風,加厚墊草。其二,牛體清潔,牛床干燥。其三,預防冰凍飼料。其四,藥物治療一般用抗生素及磺胺類藥。
4.3.5 中草藥治療方法
第一,蜂密100g,雞蛋6個(用蛋清),白礬研末50g,用微溫米湯調勻,成年奶牛一次內服。
第二,血余炭(人頭發油炸研末)35g,蜂蜜100g,開水1.5L沖調,加雞蛋7個,成年奶牛一次內服。
第三,大麻仁250g搗碎,胡蘿卜1000g切碎搗爛,開水沖調,加蜂蜜100g,成年奶牛一次內服。
第四,南瓜(去籽切碎)2000g,加水2.5L煮嫩熟,去渣取汁,生姜40g(切碎擰汁),白糖150g調勻,成年奶牛每日1~2劑內服,連服2周,即可治愈[5]。
綜上所述,現階段,國內奶牛養殖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牛肉及其產品的需求缺口巨大,這使得廣大奶牛養殖戶迎來養殖契機,也為他們創造了更多養殖收入,然而在實際養殖中也顯露出諸多問題。中草藥在奶牛養殖中自有其應用優勢所在,牛場人員要形成對中草藥應用的辯證認識,以期以中草藥助力奶牛的高效化養殖,在具體使用時,需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力圖將中草藥的藥效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