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娟,王 梓
(通遼市農牧科學研究所 028000)
20世紀80年代,體況評分的概念首次由Wildman等人提出,7年后經過Aseltine等人在科學家研究的基礎上,對體況評分進行修改和完善后,逐漸開始推廣應用,并得到廣泛的認可。體況評分用于監測奶牛能量水平,規模化牛場用體況評分評價奶牛操作簡便、且易于確定。奶牛的生產性能、繁殖性能、健康水平、產奶量等都與奶牛的體況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在奶牛生長的不同時期,應該定期進行體況評分,有助于牛場實時掌握奶牛的營養狀態,及時發現飼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保證奶牛健康成長,為牛場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奶牛體況評分通過從側面觀察牛的骨盆區域,由坐骨結節、髓骨結節和腰角形成的夾角形狀,再根據其尾根韌帶、薦骨韌帶及肋骨可見程度來終判定具體的分數。不同國家的奶牛體況評分標準不同,因此不同國家的體況評分數據無法進行比較。美國和愛爾蘭使用5分制評分標準,在法國和英國使用6分制評分標準,澳大利亞使用8分制評分標準,丹麥使用9分制評分標準,新西蘭使用10分制評分標準。我國采用美國5分制的五部位綜合評分法的評分標準,奶牛體況得分為1~5分,共五個等級,以0.25為單位遞增或遞減。體況評分是視覺和觸覺相結合的評估,對奶牛體況進行打分,雖然在本質上帶有較強的主觀性,但是就目前而言,體況評分是較為準確且實用的評價奶牛體能儲備的方法。目前可以運用數字圖像采集系統、超聲波成像技術、熱感應等方法進行體況評分。最熱門的技術是應用圖像采集系統進行的奶牛全自動體況評定,技術核心是利用3D機器視覺系統對奶牛進行深度圖像拍攝,對奶牛的三維結構特征圖像進行分析處理,達到精準高效的識別奶牛體況。
我國使用較為廣泛的是5分制的評分標準,評分者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熟練掌握牛的生理解剖結構,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才能保證評分的準確性。對體況評分的標準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應用,已經形成比較系統的理論。但是,由于人工評分是以個人的視覺和觸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的綜合評分,存在著誤差和主觀性。且對于集約化大型牧場,奶牛數量龐大,人工評分的方法耗時費力,勞動成本高。
該方法主要是通過超聲波測量尻部厚度,來評估奶牛皮下脂肪的含量。尻部厚度與奶牛體脂相關性高,可用于體況評分的檢測。尻部厚度是指位于髖關節與坐骨結節之間連線,從后向前的1/5~1/4處,臀肌皮膚和深筋膜之間皮下脂肪層的厚度。對于奶牛數量較多的大型牛場,超聲波成像技術操作簡便、高效,除前期購買設備的投入,后期的投入小。能有效的降低人工評分帶來的勞動成本。
通過熱成像相機以及3D相機采集奶牛圖像,捕捉尻部輪廓,根據尻部輪廓數據的進一步分析,推算得到奶牛的體況評分。3D機器視覺技術具有自動化、非接觸、零應激、便捷程度高等優點,可為奶牛體況評分提供更客觀、更省時的數據分析。熱成像相機工作原理是通過接收和測量物體表面的紅外輻射,捕捉物體發出的熱量信息,然后將其轉化為輻射溫度讀數。3D相機采集奶牛圖像結合熱成像相機數據,根據設置數據模型,自動識別分析的奶牛體況情況,并進行的綜合評分,評分結果與人工評分的相關性可以達到0.94。
奶牛在泌乳早期是利用機體儲備的能量來支持泌乳,并刺激乳腺上皮細胞大量增殖,進而促進奶牛在泌乳后期有更高的泌乳量。因此可知,機體儲備的能量對泌乳量的影響十分重要。但是奶牛機體儲備的能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過多、過少對奶牛泌乳量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奶牛在泌乳早期如果不能通過采食飼料滿足對能量調動的需求,會消耗體內原本貯存的能量,從而導致能量負平衡(NEB,Negative energy balance)的發生。奶牛體組織脂肪損失過多會引起發情周期紊亂、泌乳性能下降、第一次排卵的時間延長,甚至無法受孕等生殖疾病發生。奶牛體組織脂肪儲存量過高的后備奶牛,特別是乳房組織脂肪沉積過多,可能導致乳房腺體發育受阻,致使其終生泌乳量不高。干奶期奶牛的體況評分對泌乳高峰期峰值有很大影響。體況評分過高的奶牛會影響泌乳早期干物質采食量,進而影響體內能量的調動而影響泌乳量。體況評分過低的奶牛,免疫力不佳,易出現乏情,初情期延遲,分娩時間延遲等問題,對其泌乳性能有很大影響[1]。
體況是奶牛能否具有良好的生殖機能和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奶牛體脂狀態和能量平衡狀態起著關鍵的作用。高質量卵細胞的產生、卵細胞的正常排出、受精成功率、受精卵營養供給、體內各種激素的協調釋放、子宮的狀態等等,所有的這些因素都受奶牛某一時期的體況評分影響。懷孕奶牛的體況評分過高可能引起難產、胚胎死亡、持久性黃體和乏情等問題。體組織脂肪儲存過高的奶牛會因為肥胖導致其生殖機能下降,其中促黃體生成素、促卵泡素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受到抑制,不能誘發排卵,導致卵巢靜止[2]。體況評分過低的奶牛其對生殖系統的影響比體況評分過高更嚴重。奶牛體脂損失過多會導致血中INS、促生長因子和促黃體生成素含量降低,限制優勢卵泡的生長,受胎率也會隨之降低。當奶牛體況評分損失超過1分時,會損害其生殖機能,引發胎衣不下和產后感染等問題,抑制產后子宮細菌清除能力,伴隨產后卵泡囊腫和子宮內膜炎的發生。
體況的變化會影響奶牛代謝能力。體況評分過低,奶牛體脂大量損失,對奶牛的代謝的影響主要反映在血液中各種代謝物濃度的變化上。體脂損失過多會增加圍產期奶牛血漿中活性氧、活性硫巴比妥酸前體,并降低血漿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濃度,引起代謝紊亂。奶牛體況評分過高會增加奶牛患酮病的風險[3]。奶牛分娩時體況評分過高或過低都會增高乳熱癥的患病率。因為體脂過高的奶牛產后采食量降低,同時機體分解代謝增強,導致Ca缺失引起乳熱癥。當奶牛產后體況評分下降過多時,機體處于能量負平衡狀態,會面臨更嚴重的氧化應激和代謝紊亂。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奶牛因代謝功能減退和激素變化,以及一系列應激反應,導致奶牛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受到影響。奶牛代謝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會相應升高,如亞急性瘤胃酸中毒、蹄葉炎、腹瀉、低乳脂綜合征、尾腔靜脈綜合征、免疫抑制、采食紊亂和反當行為減弱都與奶牛低體況評分有關。這些都會影響機體代謝健康,最終損害奶牛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
由于不同集約化牛場飼養模式不同,以及奶牛飼料營養水平存在差別,所以在生產過程中奶牛整體的體況評分水平也會存在差異。因此,牛場需要通過牛群整體體況評分情況對管理模式及飼料營養水平進行合理的規劃及調整。為了達到奶牛體況管理的目標,定期做好體況評分的記錄,根據實際評分情況對飼養管理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奶牛圍產期體況評分變化幅度明顯,通常需要通過飼料營養水平控制干乳期和圍產期奶牛的飼料攝入或營養攝入來優化體況,降低體況的不利影響。對于體況評分過高的奶牛,可以在產前適當飼喂低能量飼糧。對于體況評分過低的奶牛,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過瘤胃脂肪,提高奶牛產后采食量和產奶量。集約化牛場大群奶牛都是自由采食,由于奶牛個體的采食能力不同,胎次、泌乳量和飼養密度等不同,使得牛群中體況分布不均或不合理的問題仍較為普遍。因此,集約化牛場有必要根據各自飼料供應狀況和體況管理水平,做好飼料的營養調控工作,應針對不情況,及時做出調整,盡快將處于不同階段的奶牛調整到該時期的理想體況評分范圍內,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及生殖性能,為奶牛健康提供保障,進而促進牛場經濟效益的提高。
奶牛日常的飼養管理,對奶牛各個時期都是非常重要的。圍產期奶牛的管理是尤其重要的,這段時期對奶牛的健康情況及產奶量相關性較大,是奶牛從妊娠晚期、分娩,再到泌乳的重要過度時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的產奶量占全泌乳期產奶量分別為:45%~50%、30%左右、20%~25%。干乳期是奶牛產后護理及乳房健康維護的重要時期。因此,奶牛日常管理要注意飼養密度,給予奶牛足夠的活動空間及臥床空間;保證飲水的溫度及潔凈度,以免造成腹瀉引發流產等;臥床的位置、厚度的設計要合理;墊草要選擇較舒適的,且要定期更換;飼養場地及用具要消毒,牛舍溫度要適宜,飼料營養搭配合理,根據奶牛的不同時期要及時更換等。奶牛感覺舒適,對奶牛產后干物質攝入量,體況的改善,生產性能的提高、福利提升及健康都有明顯的影響。
探究體況評分對奶牛產后生產性能和健康的影響,通過奶牛全過程的體況評分,明確不同生長、生產階段奶牛存在的問題,可能帶來的影響因素。對于集約化、規模化場,可以通過采集的奶牛體況評分的量化數據,掌握奶牛的營養狀況和飼養管理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制訂合理的飼養管理方案,保證奶牛健康和生產性能,提高奶牛場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