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琴
(重慶市酉陽縣龍潭鎮政府 409812)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也日益提高,這就對畜牧業的相關產品質量提出新的要求。科技是支撐農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借助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促進畜牧業的進步,加強畜牧業同各種前沿信息和科研技術成果的交流與聯系,從而推動畜牧業平穩又迅速的發展。
盡管畜牧業的經濟總值比較可觀,但是畜牧業中規模化養殖占據的比重較低,在許多地方存在畜牧業生產力低下的現象。除此之外,在進行畜禽養殖時,個別養殖戶使用不符合規定的藥物,甚至劑量龐大,從而降低了畜牧產品的質量,造成了藥物遺留的隱患,而且因為各地區間的管理能力大不相同,防疫方式不合理等問題容易造成畜禽大面積生病,生產力低下的現狀阻礙了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
畜牧業養殖需要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對糧食的需求也規模龐大。現階段的飼料加工發展不完善,許多的蛋白飼料、青綠多汁飼料仍然需要依靠進口。飼料轉化率較低的問題,使畜牧業只能依靠糧食作為飼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糧食資源消耗過度。一旦大面積開發利用草場,就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損壞。除此之外,畜牧業養殖中產生的大量廢棄物,一旦處理不科學就會破壞自然和社會環境,帶來嚴重后果。
畜牧業產品生產后是直接服務于消費者的,畜牧業產品的質量同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直接掛鉤。雖然現在已經建立了許多質量監管部門,對消費者食用的畜產品進行嚴格把控,但是畜牧產品質量監督的系統仍不完善,現階段的質量監管部門和檢測系統同市場發展間存在差距,許多產品在受到群眾舉報后,有關機構才會展開調查,由此可見,在進行原材料加工、生產和出售時,各部門的質量監督不徹底,致使現階段的畜產品質量不能適應消費市場的需要。
畜牧業的整體進步要在國家部門宏觀調控的指揮和引導下實現,如果畜牧業的信息不能得到實時的搜集整合,一旦遇到問題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比如在養殖動物時,要搜集包括養殖步驟和動物疾病防御在內的多方面綜合信息,在這些信息的科學研究下,總結畜禽的生理特點和健康情況等數據規律,并且借助數據信息的幫助,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來提高畜牧業生產力,減少資源消耗。在喂養、養殖、優化、防御等多個環節,借助已經掌握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對日后的突發問題做出預警和防護,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將數據共享,為畜牧業養殖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現階段的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是實現畜牧業總體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與此同時,高科技技術的指引對畜牧業的不斷發展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長處來搭建一個成熟的畜牧業產業鏈,產業鏈的溝通與交流作用是實現畜牧業生產有效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手段,并且能夠精確掌控該方法的動機和著眼點。現階段的市場中有許多畜牧業網站,然而這些網站的定位和服務并不完善,沒能準確服務客戶群體,僅僅是為了迎合畜牧業信息化而創建的網站,網站中的信息通常晦澀難懂。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同地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出現了許多特色經濟區,因而要以服務客戶為根本宗旨,建立畜牧業專業網站,為產業發展提供準確的信息咨詢。在建設畜牧業網站時,不但要關注各種尖端生產設備的配置,也要強調內容的多樣性,特別是注重地區的個性化特征和產業鏈運行的具體狀況,建立一個完善、科學的數據庫,從而搜集和整理各種有效資源,為日后畜牧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高素質人才為畜牧業的平穩、長遠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但是相比于其他行業,畜牧業的優秀人才資源匱乏,高素質人才較為緊缺。借助信息化技術的幫助,提供互聯網遠程服務平臺,實現高技術人才同畜牧業生產相結合,有助于推動新技術和新成果的出現。快速方便的計算機技術,有助于實現畜牧業由傳統服務向現代化、信息化服務轉變,從而緩解畜牧業高技術人才匱乏的問題。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查詢功能幫助下,可以搭建良好的服務和監督平臺,高效便捷的了解國家和政府的相關政策,從而使畜牧業從業者快速掌握行業的發展趨勢,對畜牧業的發展方向做出正確的判斷。除此之外,有關專業的研究人員也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對畜牧業現存的困難進行自主探究,不但可以開拓研究領域,而且能夠加強科研與生產間的交流,實現科技的有效轉化并提高畜牧業產品質量。
大多數農業人才的專業信息技術相對薄弱,不能自主進行農業信息化系統的運用研發,主要依賴專業信息技術人才。依靠信息技術人才進行農業信息化開發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很多農業科研產品只是具有通用的框架和模板,但是我國地區差異明顯,動物、植物種類繁多,分散各地,并且具有很明顯的地域氣溫差異和土壤條件差異,這就要求信息技術人才針對這些客觀因素展開深入的系統研發,設計科學的軟件模型和數據分析系統,保障科研走向正確方向,系統適用于大部分地區。組建一支既具有現代化信息技術又具有農業素質的人才隊伍就更加刻不容緩。
物聯網技術是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協議將物體與網絡相連,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的新興技術,物聯網技術同畜牧業相結合有助于推動畜牧業的發展,實現畜牧業的優化升級。從養殖奶牛的角度來看,將物聯網技術同奶牛養殖過程相結合,能夠有效實現對奶牛喂養狀況、產奶數量的掌控,有助于養殖從業者進行科學的飼料喂養和疾病預防。除此之外,也可以借助掃描技術,在實際養殖中實現技術的優化升級,達到精準管理的目的,減少養殖的風險,推動畜牧業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發展。
食品安全的溯源機制是指畜牧業產品在生產銷售的每個環節,主要是牧場養殖、產品加工、市場銷售和餐飲業使用等環節中,都要進行嚴格的把控和監管[3],保障食品銷售的安全。溯源體制的確立,有助于促進管理體制的規范化,清楚劃分管理責任與范圍,對畜牧業相關食用產品進行監督和管理,避免出現違規食品在市場銷售的現象,一定意義上保障了食品的質量與安全。例如說豬肉,在養殖豬的時候,要在每頭豬的耳朵上進行標識,方便后續倉庫管理,確保養殖的豬和倉庫記錄的品種、數量和健康狀況相吻合,有助于實現養殖中各個步驟的快捷追蹤檢查。屠宰豬的過程中,要將原來的耳上標識換成CSI標志,再把記錄的每頭豬的具體情況登記進對應的管理系統中,在市場銷售時借助CSI的標志快捷掌握豬肉的市場流通、儲藏狀況以及其他重要信息。與此同時,消費者可以借助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渠道了解豬肉產品的供給和銷售情況,追根溯源。
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借助互聯網的強大優勢進行畜牧業的科研與信息分析,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并且及時掌握畜牧業的行業發展趨勢;另一方面有助于最大程度的減輕勞動壓力,提高勞動待遇,提升畜牧業產品的質量并且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降低成本。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帶來的傳感共享和微芯片技術有效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借助這些新興技術,畜牧業的管理效率和精確度得到提高,因此,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畜牧行業中的運用有必要得到推廣和普及,畜牧業的發展可借助這些技術實現畜牧業的自動化生產和遠程監控。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畜牧業的有關工作人員不僅可以掌握實時、完整、詳細的企業信息資訊,而且可以使用更加專業的信息技術設備和軟件應用。近年來,相關軟件系統已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畜牧業生產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應用軟件上,除了一些常見的文字處理軟件、大數據軟件和互聯網管理軟件,還出現了許多適應畜牧業個性化需求的專業對口型的應用軟件,包括信息處理系統、模擬決策系統、基因評價系統、疾病防控系統、配方制造系統等等專業化的軟件應用。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產生了這些比較完善的應用系統,但是這些系統還有待進一步的優化與升級,從而同現代化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相匹配。當前的模擬決策系統和疾病防控系統等領域的系統開發與應用仍然還不完善,即使國際上已經有了對應的模型與模板,但是國內畜牧業管理者往往難以適應,因而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研發。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畜牧業中的使用人數迅速增加,預計在未來會得到飛速發展。
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互聯網的迅速推廣與應用,使信息技術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驅動力,信息技術是使傳統產業進行創新升級的基礎和前提。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雖然在畜牧業中已經得到推廣與運用,但是比起其他行業,畜牧業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不徹底,為了促進畜牧業的現代化發展,必須應用信息技術,借助信息技術,實現畜牧業的現代化發展并適應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