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朋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平富鄉人民政府 341208)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將農村產業發展提出了新高度。農村產業發展中,畜牧業是支柱型、主導型產業之一,在產業興旺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對于現代畜牧業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當前農村畜牧業發展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疫病防控不科學、糞污污染嚴重、養殖方式落后等,嚴重影響畜牧經濟發展及鄉村振興發展,如何實現產業振興與鄉村振興雙贏成為研究思考的關鍵問題。
鄉村振興中,實現農民持續增收是一項關鍵性的內容,而畜牧業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畜禽動物養殖中,其投資可少可多,養殖周期短,因此見效快,非常適宜農民將其作為促進增收的穩定、持久產業。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對畜禽動物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賦予了畜牧業巨大的發展機遇,大力發展農村畜牧業,一方面能夠為農民提供諸多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能夠為農民創造更高的經濟收益,進而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畜牧業具有較強的帶動力及影響力,賦予農村經濟發展動力。一方面,發展畜牧業可帶動種植業、飼料加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發展畜牧業可推動畜產品加工業、肥料工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這使得各個領域的就業崗位增多,緩解了就業難題,并且也促進了經濟總量的增長,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國民經濟發展中,畜牧業占比較大,通過大力發展畜牧業,提升畜牧業地位,能夠為農業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打下堅實有力的基礎[1]。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內源性動力支撐,只有產業興旺,才能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才有盼頭。畜牧業作為傳統優勢產業之一,具有巨大的產業興旺優勢。隨著畜牧業的發展,結合區域優勢資源,發掘地方特色,精心謀劃“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揮畜牧業的巨大優勢,利用畜牧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同時,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于環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畜牧業發展模式中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突出,以綠色、生態、環保理念為要求,科學布局規劃畜牧業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減輕土壤、水源、環境污染,推動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促進產業興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2]。
近年來,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畜禽動物疫病呈現出高發趨勢,嚴重影響畜牧業穩定發展。如:非洲豬瘟的暴發,對養豬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降低了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畜禽動物疫病高發背景下,極大的增加了疫病防控難度。部分地區不重視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沒有制定健全完善的疫病防控體系及防疫措施,導致防疫工作存在著較強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防疫宣傳工作不到位,農戶防疫積極性不高,甚至存在拒防等現象,增加了防疫工作阻力。此外,基層防疫工作量巨大、風險高、薪資福利待遇一般,嚴重影響防疫人員工作積極性,導致畜牧業疫病高發,這對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及鄉村振興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畜牧業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糞便和污水,如處置不當,極易造成污染。上猶縣是畜牧業發達縣,畜禽動物養殖數量多、分布廣泛,畜牧業雖然為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民增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糞污處置不當,會引發嚴重的資源浪費及環境污染問題。養殖戶缺乏糞污資源利用意識,亂排亂放糞便污水,處理起來程序復雜,執行周期長,很難實現對養殖污染的有效監管和震懾,導致畜牧業污染問題日益嚴峻、突出,這和新時期生態環保發展理念相悖,同時也不利于鄉村振興發展。
畜牧業發展過程中,養殖方式是否科學有效,是影響養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受到傳統養殖觀念的影響,大部分養殖戶在畜禽動物養殖時依然采用粗放化的養殖管理模式,畜牧養殖模式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養殖場選址建舍不合理,養殖技術應用落后,養殖管理分散粗放,散養和混養的現象極為普遍,養殖環境差,畜禽動物患病率高,這和現代畜牧業發展要求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嚴重制約著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養殖效益得不到保障,同時,也不利于產業興旺目標的實現以及鄉村振興發展目標的實現[3]。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對于畜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畜牧業發展模式下,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呈現出高發趨勢,如:瘦肉精事件、蘇丹紅事件等,在社會范圍內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同時也嚴重威脅著消費者身體健康及公共衛生安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部分養殖戶受到利益的誘惑,違法違規使用添加劑或濫用獸藥,導致畜產品出現了嚴重的藥物、添加劑殘留問題,畜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同時,監管部門市場監管不到位,無法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導致“問題”畜產品流入市場,對公共衛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和影響。
調查發現,上猶縣畜牧業生產過程中,呈現出三低和三制約的現象。首先,三低指的是:科技含量低、產業化程度低、產品質量低,具體表現為畜禽動物出欄率低下,龍頭企業及規模化養殖場數量少,產品生產加工和包裝質量較差。其次,三制約指的是:飼料資源制約、財力制約、勞動力制約,具體表現為人畜爭糧的問題常見,畜牧業發展公益資金匱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剩余勞動力少且差,這不利于畜牧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同時也不利于產業興旺及鄉村振興發展。
鄉村振興背景下,上猶縣應充分意識到畜牧業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制定科學可行的發展對策,促進上猶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具體措施如下:
鄉村振興背景下,畜牧業發展前要認真做好布局規劃工作,為推動畜牧業長遠穩定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上猶縣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及產業發展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動力,以生物安全為保障,以產業化為突破口,統籌水土資源承載能力,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養殖,重點支持發展養豬業、養牛業、養羊業。要堅持綠色化發展理念,結合當地發展規劃,在適養區內發展畜牧業,加大對特色養殖產業的發展支持與扶持力度,根據優勢資源和人文特色,做好“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產業,如:林下養雞養鴨等,其具有投入低、見效快、前景好、污染輕等諸多的優勢,更加有利于促進鄉村振興發展[4]。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發展的關鍵一步,要想促進產業興旺,就要加快推動畜牧業產業化發展。上猶縣應提升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意識,明確發展思路,統籌做好規劃工作,發揮畜牧業優勢,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首先,要加快現代化養殖企業建設,促進養殖場改造升級,定期開展綠色畜牧養殖示范活動,引導畜牧類企業打造優質畜牧品牌,提升市場影響力。其次,要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引入優秀畜產品加工企業,提高畜產品深加工水平,促進當地畜牧業發展。最后,要積極做好畜禽動物品種優化工作,擴大良種覆蓋率,提升養殖效益,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畜牧業標準化、規范化生產是畜牧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同時,也是提升畜牧業核心競爭力、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要樹立標準化與規范化生產意識,加快畜禽良種引進和繁育,建立標準化、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支持畜牧企業建立養殖基地,并通過合作及入股的方式,促使散養戶參與到改造升級中,摒棄傳統分散、粗放的養殖模式。要積極推廣應用新型養殖技術設備,引導畜禽養殖場引入、建設自動化喂料設備、糞便清理設備、環境調控設備、視頻監控設備等,為畜禽動物養殖提供便利和幫助,提升畜牧業自動化養殖管理水平,促進畜牧業標準化與規范化生產發展[5]。
近年來,畜牧業發展污染問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加快畜牧業綠色化、生態化發展至關重要。上猶縣在發展畜牧業時,應嚴格遵循綠色化、生態化發展理念,建立標準化畜禽養殖場,完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助推畜牧業生態化發展。針對養豬場,要推廣應用干清糞、微生物發酵、沼氣工程等技術;針對養牛場和養羊場,要推廣應用雨污分流、堆糞場、圈舍堆漚發酵熟化還田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減輕污染。要重視農業和牧業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工作,積極引導加強畜牧業和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之間的合作,構建種養一體、農牧循環的發展模式,促進畜牧業綠色化與生態化發展。
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對于飼料的需求量巨大,為滿足畜牧業發展需求,同時也降低養殖成本,要重視對農作物秸稈的飼料化利用,減少資源浪費。首先,要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進程,完善秸稈收儲用體系,積極推廣秸稈青貯技術、壓塊打捆技術,提高秸稈適口性及營養價值。其次,要積極推進糧改飼工作,加大種草養畜發展支持力度,鼓勵養殖場種植青貯玉米、紫花苜宿等優質牧草,滿足畜牧業發展對于飼料和飼草的需求。同時要加快扶持建設草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創新草產品加工工藝,推廣顆粒飼料、配方飼料,提高秸稈資源利用率,為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及鄉村振興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上猶縣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要將區域資源優勢最大化,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吸引知名、龍頭企業參與投資,充分發揮出龍頭企業在良種、品牌、科技、市場、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完善種源基地、技術服務、生產加工體系建設,引導規模養殖場、家庭農場之間的合作,構建產業聯盟,在分工合作的同時,實現對利益的共享。要加快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體系和模式,引導散養戶通過合作、入股等方式參與到畜牧業規模化發展中,更好的抵御市場風險,提升養殖效益,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增收,同時也達到產業興旺的目的[6]。
畜牧業疫病高發背景下,要充分意識到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障畜牧業穩定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發展。上猶縣應提高畜禽動物疫病防控意識,健全防疫制度,完善防疫措施,落實畜禽防疫屬地管理責任、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認真做好畜禽動物疫病強制性免疫工作,有效降低患病率。定期開展動物檢疫工作,及時發現并處置患病動物。要進一步提升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力度,完善獸醫實驗室檢測環境和條件,滿足新時期畜禽動物檢疫工作需求。要重視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包括: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所、動物檢疫申報點等,為防疫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和幫助。要強化畜禽動物調運監管力度,做好檢測排查、清潔消毒等工作,實現對動物疫病的有效防控,保障畜牧經濟穩步增長。
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因此,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至關重要。上猶縣在畜牧業發展的同時,要嚴把畜產品質量安全關,加大監督管理力度,落實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工作,規范檢疫流程,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畜產品。要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制,搭建信息化監管系統、平臺,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為畜產品質量溯源提供幫助。要重視各類投入品的管理工作,包括:獸藥、飼料等,禁止違法違規使用添加劑和獸藥,避免對畜產品質量造成影響。要強化畜產品檢測機構隊伍建設工作,更新檢測技術和設備,全程化檢測畜產品及投入品質量。此外,要強化行政執法工作,嚴懲出現泔水飼喂、私屠濫宰等現象,實現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保障,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及鄉村振興發展。
畜牧業發展,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撐,為滿足發展需求,要增加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投入保障機制,在政府投入的基礎之上,要積極做好引導性投入工作,鼓勵企業加大投入,通過貼息貸款的方式,促使養殖場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解決資金難題。各級政府應做好對養殖企業基地建設的扶持工作,降低用地成本。養殖企業應積極爭取國家項目建設資金投入,以項目建設帶動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完善畜禽養殖場的基礎設施。其次,要創新貸款渠道,解決貸款難題,金融機構應降低抵押貸款門檻,延長貸款期限,增加貸款額度,滿足企業用錢需求。地方財政應做好資金籌集工作,并將其用于養殖貸款貼息中,提高養殖場養殖積極性,推動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促進畜牧經濟增長,促進鄉村振興發展[7]。
新時期,畜牧業發展中要重視技術創新應用,緊密圍繞畜禽良種繁育、飼料營養、糞污無害化轉化利用、智能養殖裝備研制等關鍵領域,建立畜禽高效生態養殖技術創新中心,搭建實驗室,滿足畜禽養殖技術創新能力及服務能力。要加快推動智慧牧場建設,推廣畜禽無抗健康養殖技術和種養循環生態養殖技術,研發應用智能化養殖裝備。要做好對各項實用技術的培訓工作,重點培訓上猶縣規模養殖場、養殖大戶、合作社帶頭人,促使其掌握新知識和技術,提高新技術應用覆蓋面,實現養殖技術升級改造,創造更高的養殖效益,促進經濟增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綜上所述,畜牧業是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但同時也是短板之處。針對當前上猶縣畜牧業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要高度重視起來,深入剖析問題根源所在,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制定科學可行的解決對策,提升畜牧業發展,促進畜牧經濟及農村經濟增長,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增收,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