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焦永生 楊濟豪


“早上通過‘網上國網’App辦理預約,下午你們就上門辦理業務,這樣的服務真靠譜!”11月14日,在禹州市神垕鎮建超鈞瓷廠,看著上門進行用電報裝資料收集的神垕供電所員工鮑娜,該廠負責人魏建超說道。
鈞瓷,禹州市神垕鎮特產,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聞名于世,是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聚焦鈞瓷產業發展用電需求,不斷升級電網供電能力,提升優質服務水平,用可靠電能點“燃”萬彩鈞瓷,在擦亮鈞瓷這張“歷史文化名片”的同時,也彰顯了電網企業的責任央企形象。
11月10日,經過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員工連夜奮戰,位于神垕鎮西大新村的萬昭鈞瓷產業園1號臺區變壓器增容完畢,新增500千伏安變壓器一臺,改造線路1.2千米,有效解決了該臺區變壓器容量不足問題。
萬昭鈞瓷產業園聚集了100多家鈞瓷生產小微企業。“我們在設備運維過程中發現,該臺區供電負荷增長迅猛,用電高峰期會出現末端電壓不穩等情況。”神垕供電所所長王占彪介紹道。
為解決鈞瓷生產用電問題,王占彪將情況向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進行了匯報。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成立專班小組,通過走訪、勘察、調研等前期工作,為該園區量身定制作業方案,并在保障施工安全、質量的前提下,科學安排施工人員,快速完成了變壓器增容施工作業。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鈞瓷生產企業把電力作為主要能源,對供電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主動加強與鈞瓷生產企業的聯系,及時掌握客戶用電負荷需求,并根據客戶用電訴求,立足電網現狀,提前開展電網建設,確保電網建設與鈞瓷產業發展整體匹配、適度超前。
僅2022年,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就累計投入電網建設資金11078.9萬元,改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新增變電容量50兆伏安,新增110千伏線路2條、14.3千米,新增配電容量71.9兆伏安,有效保障了鈞瓷產業發展用電需求。目前,全市鈞瓷生產企業共627家,規模以上鈞瓷生產企業達到92家,年產值達24億元。
“電窯燒制跟傳統能源相比有三個好處,一是省錢,二是能夠控制火候,三是工作環境好。”11月8日,面對上門走訪的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營銷支持中心員工宋偉華,運增鈞窯負責人張運增分享了他的使用感受。
張運增從事鈞瓷燒制近30年,是禹州市鈞窯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先后使用過柴、煤等不同能源進行鈞瓷燒制。“鈞瓷燒制最關鍵的步驟就是窯變,對火候掌控要求高,使用傳統能源燒制鈞瓷火候掌控難度大,而且成本高。”張運增說。因此,2020年,宋偉華到運增窯進行電能替代工作推廣時,他沒有猶豫就把窯爐改造成電窯。
“改成電窯后,不僅生產車間環境干凈整潔,而且產品合格率提升了三成,燃料、人力等成本一窯綜合能減少3200元。”張運增說。
“對于環境也是個好事,按你這作坊里面的兩口窯計算,一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1.2噸,節能減排效果還是十分明顯的。”宋偉華接話道。
為服務客戶便捷進行電窯改造報裝,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認真梳理報裝環節,簡化報裝流程,實行“一口對外”服務模式,著力推動服務渠道之間、前端后臺之間、相關專業之間無縫銜接,全面實現鈞窯客戶用電業務辦理“內轉外不轉”,更好地滿足鈞窯客戶服務訴求。
今年以來,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先后服務50余戶鈞瓷生產小微企業辦理電能替代改造,幫助客戶減降用能成本160余萬元,全年可實現替代電量2925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189.3噸,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等602噸。
“你這是地埋線絕緣包扎不合格漏電引起的跳閘,地埋線最好不要有接口。”11月8日,在禹州市永和鈞窯生產車間,神垕供電所員工朱浩田幫助企業消除用電故障后,對企業負責人楊曉永說道。
當天,該企業內部線路出現故障,又無法確定具體故障點,楊曉永將求助電話打給了包干企業用電的臺區服務經理朱浩田。接到電話后,朱浩田迅速趕到企業,經過反復查找確定了故障點,不到20分鐘,就恢復了供電。
鈞瓷是禹州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實施臺區網格經理分包到戶的服務機制,采取定期開展專項用電隱患排查和每半年一次全方位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減少客戶用電安全隱患,提高用電安全水平。
宋家鈞窯有限公司就是眾多受益者之一。6月20日,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神垕供電所臺區經理陳紅杰在上門進行安全檢查的時候,發現該企業自用變壓器漏油嚴重,油位降到最低位,隨時可能出現變壓器燒毀的情況。“如果突然停電,窯爐的溫控系統無法運轉,直接經濟損失將達30余萬元。”想起這件事,企業負責人宋喜強至今還心有余悸,“還好供電所的人及時發現,幫助我們挽回了重大損失。”
今年以來,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先后為300余家鈞瓷生產客戶進行了安全用電檢查,幫助客戶解決用電問題120余項,為客戶減少各類損失500余萬元。

供電員工深入了解電窯燒制車間用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