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am
醫藥集采,即醫藥產品的集中帶量采購,指由國家醫保局等部門牽頭組織各地形成整體的采購同盟,明確藥品和高價值醫用耗材的采購數量,通過招標的形式與供應企業進行統一談判,最終達成集中采購。其目的是尋求更低的供應價格,以及更加規范的市場狀態。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有序擴大集采的范圍和力度。2022年2月,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明確指出,要持續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的常態化、制度化,增速擴面,最終使廣大老百姓受益。而民眾對于集采則一直抱有“喜大普奔”的態度——每每有一個新品類納入集采范圍,總能在互聯網上收獲陣陣好評,畢竟,誰看病會嫌藥太便宜呢?
那些被納入集采之后引起反響最強烈的醫藥品類,往往是原本市場需求旺盛、價格較高、溢價較大的產品,如心血管藥物、骨科疾病藥物、種植牙耗材等。角膜塑形鏡無疑也應屬于上述品類,近視防控工作的持續開展,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更多的家長與孩子知曉了角膜塑形鏡,并成為了潛在消費者——此為高需求;動輒幾千上萬元的產品價格,加之在配戴過程中的維護費用——此為高價格;出廠價僅為零售價的20%左右,主要生產企業的毛利率普遍大于80%——此為高溢價。如此標準的一個“品類”,為何其納入集采的消息一經公布,視光行業、社會大眾以及資本市場卻給出了不同的反應?這個問題要從多方角度來看。

打開角膜塑形鏡擬納入集采的新聞,評論區回復最多的一句留言是“這東西到底有沒有用?”緊隨其后的是十余條根據個人經歷片面給出的“有用”或“無用”的評價,以及更多的爭論和斗嘴。大眾的質疑體現的是相較于其他“眾望所歸”被納入集采的醫藥品類,角膜塑形鏡的認可與接受程度還較低。更多人只是聽說過有這樣一款近視防控的產品,高昂的價格門檻阻礙了他們進一步的了解。2019年,我國角膜塑形鏡產值僅為87.1億元,在龐大的近視兒童青少年群體中的滲透率僅為1%。如果相關政策能落地執行,將價格降下去,反倒會促使角膜塑形鏡“破圈”,為更多人所知。
角膜塑形鏡或將納入集采的消息發布于2022年10月26日,隨后的27日,A股眼科熱門股紛紛大跌,其中歐普康視股價暴跌20%,報33.49元/股。愛爾眼科盤中一度跌超15%,報25.65元/股。愛博醫療報210.15元/股,跌幅5.76%。有人說,短期內如此大的跌幅很不正常,說明過去角膜塑形鏡的高價模式將被打破,投資者們對這個領域的投資信心產生了動搖。其實并非如此,醫藥集采推行已3年有余,參照此前主營其他集采品類的公司的股價,就能發現這番“暴跌”并非異常。某項產品被納入集采,在股票市場中是一件短期利空,長期利好的事情。納入集采代表價格下降,短期內利潤率大幅下滑,很多短線投資者因此跑路,但集采同樣意味著更大的、穩定的出貨量,以及企業在供應鏈環節上的簡化。生產企業可以開足馬力專注于產品研發與生產,省去渠道維護、宣發推廣的費用,在中長期看來,對于股價反而是利好消息。
集采本身也是對細分市場的一次整頓,因為集采藥品的價格大幅度下降,排掉了產品售價中的水分,會讓生產研發能力不強、價格虛高的企業無所遁形??v觀過去三年的醫藥集采,造就了一些藥企的蓬勃發展,同樣也讓一些企業不得不轉換業務,退出賽道。角膜塑形鏡方面,國內目前主要有歐普康視、愛博醫療、視達佳科技3家生產企業,其實力均較為雄厚。此外,角膜塑形鏡的潛在市場空間實在龐大,即使加上目前市面上8家進口廠商的產能,也能夠容納。因此長遠看來,“以量換價”后的角膜塑形鏡,仍然有著樂觀的前景。
此競爭并非經營角膜塑形鏡驗配業務的終端之間的競爭,而是角膜塑形鏡與近視防控鏡片之間的品類之爭。近年來如火如荼的近視防控鏡片浪潮里,有關企業在宣發方面總傾向于將鏡片與角膜塑形鏡進行對比,以體現其近視管理的效能。比如“效果媲美角膜塑形鏡”“與角膜塑形鏡相似的延緩近視增長效果”等,再憑借著更低的價格、更安全的配戴方式、更低的驗配難度,獲得競爭優勢。在這之前,角膜塑形鏡與近視防控鏡片,一個是動輒上萬元,只能在獲得資質的少部分醫療機構進行驗配;一個是2000~4000元/副的價位,可以在眼鏡店、視光中心進行驗配。此外,適宜驗配這兩種產品的兒童青少年人群則是既有重疊也有區別。嚴格來講,二者是處于不同賽道,“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個產品。但納入集采之后,角膜塑形鏡的出廠價和零售價都會迎來大幅度的下降,進而進入近視防控鏡片的價格區段,形成競爭。

近視防控的大環境之下,推廣產品就像在占地盤、涂顏色——我國近視兒童青少年數量龐大,一個爆款產品賣得再多、再火,放在整個市場版圖里看來仍然是小小的色塊,相較于需要得到近視管理服務的兒童青少年數量來說,出貨量都還遠遠不足。因此,不論是角膜塑形鏡,還是各款近視管理鏡片,就像是在一大片空白的畫布上涂下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區域:努力向更多的家長傳播自己的聲量,搶占更多消費者的認知空間,在撥開迷霧,探明近視防控市場的同時,也圈下了一批忠實消費者,獲得了商業上的回報。如果角膜塑形鏡真的納入集中采購,實現價格上的“降維打擊”,眼鏡行業的一眾鏡片企業也不必驚慌——市場是龐大的,畫布是近乎無限的,銷路并沒有被搶占,只是身旁有一個體量巨大,且跑得比以前更快的對手,既是威脅,也是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