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宇強
患者,女,10歲,主訴看遠模糊,近距離讀書和寫字速度較慢,家長將其帶到筆者所在的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患者裸眼視力:
OD:0.5
OS:0.6
眼位:HT:ortho,UCT:NM,ACT:NM
眼軸曲率:
OD:20.28mm,KS:42.83,KF:41.36
OS:20.47mm,KS:42.72,KF:41.46
環噴托酯(賽飛杰)麻痹驗光:
OD:+9.00DS/-0.50DC×150=0.6
OS:+8.50DS/-0.50DC×180=0.7
第二次驗光:
OD:+4.00DS/-0.50DC×150=0.6
OS:+1.50DS/-0.50DC×180=0.7
由于患者調節力緊張,引發晶體凸起代償,從而造成視網膜前移的情況,所以此時的復光結果已無意義。筆者根據患者的睫狀肌麻痹驗光結果,將雙眼度數分別減去1.00D的調節力進行訂片,參數為:
OD:+8.00DS/-0.50DC×150
OS:+7.50DS/-0.50DC×180
隨后,筆者為患者開具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建議其每晚睡前滴一次。
第三次驗光:1周后,家長主訴孩子戴上新眼鏡看不清楚,于是到醫院復檢。這段時間內,雖然家長每晚都給孩子滴用了復方托吡卡胺,但孩子的瞳孔仍處于正常狀態,于是筆者為其重新進行電腦綜合驗光,參數為:
OD:+3.00DS/-0.50DC×15=0.6
OS:+2.50DS=0.7
戴上新眼鏡后,患者的單眼視力只能達到0.3,由于其調節力緊張,使得晶體凸起代償,導致視網膜前移,所以需要新增一個高度遠視鏡片,使得光線在視網膜前成像,讓患者處于類似假性近視的狀態。
第四次驗光:筆者重新使用環噴托酯(賽飛杰)麻痹驗光,參數為:
OD:+9.25DS/-0.50DC×150=0.6
OS:+8.75DS/-0.50DC×180=0.7
此時患者已處于睫狀肌麻痹狀態,戴上新眼鏡的雙眼視力分別可以達到0.6和0.7,主訴視物清楚。筆者認為,患者配戴正鏡,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眼睛起到放松作用,不存在調節過度的情況。
第五次驗光:家長主訴孩子第二天睡醒后又看不清了,再次將其帶到醫院進行綜合驗光和檢查,參數為:
OD:+2.00DS/-0.50DC×150=0.6
OS:+1.50DS/-0.50DC×170=0.7
一般來說,環噴托酯滴眼液通常對眼睛調節的影響會持續三十多個小時,而該患者在不到18個小時內,眼睛又開始處于調節緊張的狀態。考慮到患者調節過度的情況,筆者為其使用了阿托品滴眼液,并建議前3天滴2次,之后每周任選一天晚上滴1次。在半個月后的復查中,患者的光度較為穩定,停藥1個月后復查視力也趨于穩定。
患者調節過度的情況較為嚴重,導致普通散瞳藥物無法發揮效用,甚至使用環噴托酯滴眼液也只能維持十幾個小時。直到最后,患者使用了阿托品滴眼液,并且加長了用藥時間,其光度情況才逐漸趨于穩定。在停藥后的第3個月檢查時,患者主訴戴眼鏡視物會更清楚一些,沒有初次戴鏡那么排斥了,隨后筆者建議患者進行弱視訓練。
該病例并無疑難點,關鍵在于驗光師需要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如果第一次驗光發現患者為高度遠視,且裸眼視力接近矯正視力時,就應該告知患者,前期戴鏡的適應過程比較長,讓家長接受戴鏡視力比裸眼視力要差的事實。

實際上家長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在溝通過程中,筆者向患者詳細闡述了調節眼位后不戴鏡會產生的影響,并且保證后期視物一定清晰,家長才考慮試戴1個月的新眼鏡。在隨后滴用阿托品藥物的環節中,由于患者視近不清晰,導致看書、寫作業受影響,為了打消家長的疑慮,筆者向其保證患者在停藥后會逐漸恢復視力,家長才同意后期每周1次的點眼。停藥后的2個月,筆者曾多次主動打電話關心患者視力情況,并建議復查,家長也開始信任醫院,并愿意積極配合后期的弱視訓練。
如果一開始筆者就答應了家長的退費要求,那么后期患者眼位一定會出現問題,引起弱視加重,從而導致視力進一步下降,此時配戴眼鏡為時已晚。所以,驗光師應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對家長和患者進行更細致、更全面的解釋,避免一些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