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宇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2年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作了令人振奮、促人奮進的報告,對過去5年的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進行了最集中、最生動的提煉總結,特別是提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的重要論述,更是說到了廣大農村干部群眾的心坎上。作為基層鄉村振興的實踐者,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結合本職工作,全力落實于行,以防返貧為底線,以培產業為重點,以優環境為關鍵,以快富裕為根本,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蔚縣鄉村振興場景,讓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大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河北省蔚縣暖泉古鎮舉辦首屆公益兒童畫展。
加強動態監測,守好易致貧返貧的“前沿陣地”,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堅持把動態監測幫扶作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重要屏障,突出五措并舉,推動防返貧工作規范化、精準化、標準化運行。一是靶向“主角”。堅持“全面監測、重點幫扶”原則,盯緊盯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3類重點人群,逐戶分析、動態監測、精準幫扶,確保不發生致貧返貧現象。二是有效預警。完善縣精準防返貧工作專班和監測中心、鄉鎮防返貧工作站、村防返貧監測組上下聯動的監測工作體系,健全農戶申請、部門預警、干部排查以及社會監督發現機制,推行衛健、教育、醫保等12個監測預警部門防返貧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防返貧工作合力。三是優化流程。緊盯納入重點監測對象發現渠道、納入程序、落實幫扶前中后3個環節,縮短預警監測時間、認定納入時間和落實幫扶時間,做到優化程序、快速響應、精準落實。四是精準幫扶。堅持事前預防和事后幫扶相結合,針對監測對象致返貧風險和勞動力狀況,因戶施策、精準幫扶,確保符合條件的監測戶穩定消除風險。五是堅守底線。及時梳理潛在風險點,定期組織開展排查,實時發布預警信息,及時開展幫扶救助,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實現零返貧、零致貧。
壯大特色產業,培育聯農帶農的“搖錢玉樹”,讓產業就業成為持續增收的主要渠道。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更是持續增加群眾收入的根本途徑。蔚縣作為農業大縣,要深挖資源優勢,推進結構調整,補齊營銷短板,讓“農特產品”華麗變身“特色產業”。一是牽引產業提檔升級。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天字號”工程,利用四級銜接資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政策、科技人才等要素匯聚蔚縣。牽引綠色食品加工產業擴模提檔,培育壯大小米及雜糧、中藥材、杏扁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形成集生產加工和服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綠色食品產業集群,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牽引文化旅游產業規模發展,依托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積極引進更多文旅公司來蔚縣投資,統籌整合蔚州古城、暖泉古鎮等11家A級景區景點深度開發、規模運營,帶動鄉村旅居和庭院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京蔚高速貫通后京津游客周末休閑旅游首選目的地。二是穩固利益聯結機制。依托益海嘉里等17家省市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26個農業產業園區、1338個專業合作社作用,推廣益海嘉里“訂單種植、全鏈整合、品牌營銷、盈利反哺”產業幫扶模式,將脫貧群眾牢牢吸附在務工就業、入股分紅、產品營銷鏈條上。三是帶動發展集體經濟。以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為引領,緊盯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抓實“領頭羊”、駐村干部、人才、產業書記(主任)“四支隊伍”,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多元化發展村集體經濟,確保2023年全縣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
加快基礎提升,打造生態宜居的“富春山圖”,讓美麗村莊成為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關鍵。一要推進城鄉融合。蔚縣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歷史欠賬較大,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按照集聚資源優勢,集中資金使用,實施大項目、大工程的思路,健全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以大縣城建設牽引美麗鄉村建設,推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二要古堡振興示范。持續深化古堡振興“七支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七隊包一堡”模式優勢,引導支持民營企業家、知名人士主動加入古堡振興隊伍,為本地注入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形成政企合力共建共促旅居、民宿項目格局。大力推廣“旅居+古堡”模式,以南山小院、銘悅·覺醒城、杏花坡等旅居項目成功運營為牽引,以點連線、連線成片,努力打造韻味蔚州。三要改善城鄉環境。繼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考核評比和美麗庭院、文明家庭評比創建活動,推動農村面貌發生根本轉變,擦亮鄉村振興美麗底色。
傳承鄉村文化,筑牢鄉村振興的“精神魂魄”,讓鄉風文明成為新型農村的品牌力量。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提高群眾物質生活上的獲得感,更要實現精神生活上的幸福感。持續推行村級治理“六位一體”、三務公開“6433”工作法、黨員過“政治生日”、“四進六助”助力疫情防控等機制,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大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依托縣、鄉、村3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用好“孝心浴室”“愛心超市”“四星四戶”“雙向積分”以及打太極、唱村歌、扭秧歌、跳廣場舞等系列評比活動,講文明、選標桿、樹榜樣,讓群眾在鄰里示范、互促互動中,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同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努力營造和諧穩定、其樂融融的鄉村環境。
當前,正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我們將緊緊圍繞“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心任務,感恩奮進、唯實唯干、善作善成,高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邁出新步伐,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