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 西塞羅 王曉朝
友誼就其本性來說容不得半點虛假,它完全是真誠的,出自內心的。因此我覺得,與其說友誼來源于需要,不如說友誼來源于本性;與其說友誼來源于利益的精細計算,不如說友誼來源于一種與愛的情感結合在一起的心靈傾向。
要在友誼中建立這樣一條法則:既不能要求朋友去做可恥的事情,也不能去做朋友要你做的可恥的事情。任何人以為了朋友的緣故為借口,為自己所犯的罪行辯護,無論是一般的罪行,還是叛國罪,都是可恥的,是不允許的。
讓我們把這一點確定為友誼的第一法則:只要求朋友做好事,也只為朋友做好事,哪怕朋友并沒有提出要求;讓熱心永存,讓猶豫離場;要鼓足勇氣,坦率地提出忠告;在友誼中,讓能進忠言的朋友發揮最大的影響,這些建議不僅要坦誠,而且如果情況需要的話,還要尖銳,而當朋友提出這種勸告時,就應當聽從。
在友誼中必須使用理性,必須小心謹慎。首先,提出勸告不要太尖刻;第二,進行責備時不要使用侮辱性的語言。
為了朋友可以犯下任何罪行,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因為,他相信你的美德才產生了友誼,如果你拋棄了美德,那么友誼也很難繼續存在。如果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對的,決定對朋友有求必應,或者從他們那里得到我們所希望的任何東西,那么只有假定雙方都擁有完美的智慧,才不會造成危害。
“物以類聚”這個詞用在友誼上是最恰當的,人們會怎么想?人們一定會承認這是事實:好人愛好人,好人喜歡與好人交往,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幾乎就是一種天性。
不是友誼陪伴著利益,而是正好相反,利益陪伴著友誼。
Rene//摘自《理性、美德和靈魂的聲音》,長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