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
你們好嗎?
不知不覺,2022年就走到了尾聲。
這一年,我們見證了世界的巨變,也讓世界看到了我們的巨變。中國已不再是1900年的中國了。
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對我們來說,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第11期上半月“獨家策劃”《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從“歷史邏輯”“現實角度”“自身層面”“實踐要求”四個方面闡述了“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的必要性、必然性和關鍵性。讀者劉琴認為這組策劃“選題宏大,邏輯清晰,敘述流暢,數據翔實”。讀者連紅則表示:“這樣的文章讀了令人產生責任感和自豪感。”
對于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自己的事情”不能不包括“掙錢”。第11期下半月“獨唱團”《和年輕人談談“錢”》圍繞著“錢”展開論述,與大家探討年輕人金錢觀的變遷、現狀與背后成因。讀者吳倩認為這組策劃“鮮活有趣,極具吸引力”,讓她對當下的年輕人多了很多“理解和欣賞”。讀者梁東材則認為這組策劃非常接地氣,他說:“這個話題讓人眼前一亮,說實話,談到‘錢’我就不困了。”
“王躍文老師的文字有一種溫潤的力量,讓人讀起來很舒服。”讀者邱小平如此點評《板橋之清正,人生之奢雅》。讀者劉穎被《最后的體面:誰來幫4000萬老人洗澡》打動了,她認為這篇稿子的切入角度特別好,寫得細膩而全面。《“成人識字班”里的百樣人生》一文讓讀者陳彥霖十分唏噓:“原來現在還有人不識字,這篇稿子讓我看到了現實生活的更多層面。”讀者李峰喜歡《指揮家鄭小瑛:真正的藝術家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他說:“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極有才華、極具性格魅力的指揮家,她讓我明白了音樂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我們可以夠得著的。”讀者何寧讀到《普通女孩》時幽默地點評:“于我心有戚戚焉!”讀者孫躍林則認為《眼里有活兒》立論巧妙,而且“十分風趣”。
年輕的讀者劉文邦盛贊第11期上半月刊的封面,認為它不僅漂亮,而且“有一種科幻感”。讀者祁林峰表示:“這一期內容很不錯,但是下期、下下期還要繼續保持這個水準,因為我已經準備訂2023年的雜志了!”
謝謝你們的祝福和鞭策,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來年繼續同行,好嗎?
預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