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當前,我國已進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三農”工作的重心已經轉變為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鄉村振興的實現主要依靠廣大農民群眾。著力培育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根本、最有效的是解決好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二十字方針”中,文化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而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有效引領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文化的內核是價值觀。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人或物的價值判斷,是人們判斷人或物是非曲直的最基本的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引領作用。一方面,要發揮好教育和輿論宣傳的作用,強化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培育;另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方式、方法、途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其他非主流文化當中,改變其他非主流文化,占領其他非主流文化陣地,從而起到對農民的價值導向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內因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馬里亞諾·格龍多納認為,內在價值觀主要是指人們不顧個人得失而遵循的一種價值觀。內在價值觀是持久的。顯而易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內在價值觀,它是人們內心不計得失而一直遵循的價值觀。鑒于此,只有大力培育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內在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是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內容。情感認同是一個復雜、不穩定的心理活動。當代情感教育專家朱小蔓認為:“人對道德信息的接收以情緒的活動為初始線索。”正如馬克思所指出:“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對象的本質力量。”由此可見,情感的積極作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強大精神動力。
何為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主要是指作為上層建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滿足農民基本需要的前提下,農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所形成的一種積極、持續、肯定的情感體驗,而且在追求這種體驗的過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奉為價值追求和價值信仰。因此,要想使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須解決好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問題。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鄉村文化振興。然而,基層黨組織、群眾、農村環境未發揮好各自優勢,給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認知是情感認同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農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知與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呈正相關。
第一,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不夠重視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將經濟工作放第一位,思想政治工作放末位的現象嚴重。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搞好農村經濟工作的同時,更不能忽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第二,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和宣傳方式方法單一,效果不理想。知是行的前提條件,農民只有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才有可能認知認同并踐行。雖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字”的宣傳標語在鄉村隨處可見,但是存在宣傳方式方法單一化、機械化,理論和實踐相脫離,調動農民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的現象。
第三,部分基層黨員干部的榜樣示范作用發揮不足。毛澤東指出: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基層黨員干部的榜樣示范對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起著促進作用。但現實生活中,存在部分基層黨員干部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況,導致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度不高。
馬克思說: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離不開農村文化的熏陶。因此,要優化農村文化環境,打造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的文化環境。因為,一方面,受經濟全球化、互聯網及新媒體中各種思潮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因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不完善,文化氛圍不濃厚,導致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的環境氛圍不濃,嚴重影響了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度。
情感認同是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重要環節,在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至關重要。鑒于此,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進行論述,以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人的心理活動中,需要是基礎,有什么樣的需要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需要引發行動。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需要精準把握農民的需要。只有搞清楚農民的需求,才能加強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深化農民的自身需要是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的切入點。
人的需要的滿足程度決定著情感的激發與喚醒。因為,需要不僅是人的行為目標和方向,也是維持具體行為的動力源泉,人的行為源于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因此,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就是要不斷強化、激發農民的內在驅動力,盡量滿足農民的物質需要,解決好農民的衣食住行,落實好“兩不愁三保障”政策,提高農民的物質生活質量,為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奠定基本的物質基礎。
認知是情感認同的基礎。人們只有在對客觀事物或者科學理論理性認知的基礎上,才能產生積極的情感。教育引導和輿論宣傳是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的著眼點。
第一,要加強教育引導。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干部對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導作用。要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式,在強化理論認知的同時引導農民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情感傾向。
第二,要加強輿論宣傳。輿論宣傳有助于促進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要充分發揮好輿論宣傳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打動人心,深入人心,內化于心。
榜樣的示范作用對農村社會風氣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榜樣示范是指通過鼓勵喚醒、激發情感,起到深化情感認同的作用。
第一,要充分發揮好黨員干部的示范作用。黨員干部作為基層黨組織和引領農村發展的領頭人,對農村黨建、文化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黨員干部在實踐中去學習、宣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會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染力,農民就會去模仿、去學習、去體驗。
第二,要充分發揮好先進模范的示范作用。先進模范是大家所敬仰的,具有較高的威望。要注重發掘、評選出農村的先進模范,如“致富能手”“最美家庭”“感動鄉村人物”“十大好人”等,這些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讓這些先進典范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能更好地促進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周圍的文化環境。文化環境對人的成長和價值觀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響。要進一步優化農村文化環境,打造出一個民主、文明、和諧、平等、公正、友善的農村文化環境,促進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要營造一個有利于培育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環境。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高雅文明的精神文化氛圍。要倡導鄰里和諧共處,互幫互助。關注農民群體的文化需求,豐富主流價值觀文化,從而加深農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改變不利于培育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環境。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自覺抵制金錢至上等錯誤的思想觀念。教育引導農民正確運用網絡新媒體,觀看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字、視頻,要禁止封建迷信活動和聚眾賭博行為。
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只注重理論教育是行不通的,還要注重對農民情感需要的喚醒和激發,提升農民內在的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第一,通過觸景生情的方式喚醒農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文化,無法自動地轉化為農民的價值認同,這就需要農民觸景才能生情。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要了解、把握農民的自身特點和心理活動規律。要通過在墻壁、宣傳欄等地方繪制或者雕刻漫畫、故事、傳統文化、勞動模范、英雄人物等積極向上的圖畫,觸碰農民的內心,從而喚醒農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
第二,通過以理服人的方式激發農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基層黨員干部要掌握好宣傳方法,運用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語言和能接受的方式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進行宣傳教育,達到以理服人的宣傳效果,從而強化農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
第三,通過以情感人的方式強化農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基層黨員干部是教育的主體,在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過程中,基層黨員干部首先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內而外充滿熱情與激情,才能去感染農民,以實現情感共鳴。
第四,通過以境促情的方式提升農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在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過程中,要創設一個直觀、形象、具體可見的情境,讓農民在這樣的情境中受到文化的感染,從而提升農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
第五,通過以行育情的方式實現農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農民只有在實踐中反復學習,不斷體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才能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內涵,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總之,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探索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感認同路徑,是破解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難題的有效方法,只有內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