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容
(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廣東肇慶 526020)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關于實施中華地方特色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對傳承中華地方特色文化有了新的要求,對推進數字化保存和傳播做出了明確指示。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一方面有助于中華文化的弘揚,另一方面有助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能夠提高地方的歸屬意識與社會責任意識,提升地方的凝聚力,提升地方文化價值,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注入動力和活力。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數字化存儲、5G VR 虛擬建設及短視頻的發展為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而5G VR+短視頻網絡的成功應用將為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開辟一片全新的天地。利用5G VR+短視頻技術進行的三維科技宣傳和研究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宣傳渠道之一,目前國內已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嘗試。在國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三星電子公司的聯合工程項目,以阿塞拜疆國家織毯館建設項目為基礎,通過技術支持和傳播推動了保護絲路文化的三維科技項目。在大數據時代,運用新媒體科技對當地的特色文化進行宣傳,是將科技與人文融合,也是將當代文明與古老文明融合[1]。
端硯原產于中國廣東省肇慶市,肇慶舊稱端州,“端硯”即由此命名。端硯是融美術、書法、詩詞歌賦和雕塑為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綜合藝術作品,作為肇慶市地方特色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其飽含了內涵豐厚的人文精神。端硯文化傳承的制造技術、傳統造型和傳統紋樣特點,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美學觀、文化觀,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但現代端硯作品以欣賞為主,不太重視硯面的深雕細刻,且忽略了原有曲線的表現力以及墨堂和硯臺之間對比的平衡,使得端硯的原有文化特點日益減弱。因此,延續傳承、保持地域獨特優良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繼承發揚好端硯原有文化,促使國人加深對端硯文化的人文價值理解,能更進一步地促進當今社會人民的人文自覺與文明自信[2]。
1.3.1 地方特色文化傳播手段落后
目前的地方特色文化宣傳,無法將新型的智能科技與地方特色文化宣傳手段實現高效應用。很多地方的特色文化傳播方式都存在著技術滯后現象,傳播效果與現實的文化傳播需求之間存在著脫節現象,由此使得地方特色文化在宣傳的過程當中實際感染力大幅減弱,從而導致地方特色文化在宣傳的過程當中陷入了一種被動局面,嚴重影響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宣傳效果。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地方特色文化應該怎樣創新發展?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是否有另一種更有利于中國地方特色文化傳播發展的新道路? 答案是肯定的。在信息時代,以科技開拓民俗文化的傳播已成為一種可能,讓科學技術和地方特色文化實現充分融合,已成為信息時代的必然趨勢[3]。
1.3.2 肇慶端硯文化傳播面臨的新問題
(1)新媒體時代端硯文化傳播活躍度低。
肇慶市端硯文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肇慶市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新媒體時代下,端硯文化傳播活躍度低,從目前調查結果來看,無論網站還是微信公眾號都存在用戶參與度不夠、活躍力度低的問題。網站推廣不夠深入,宣傳效果也不盡如人意。與端硯文化發展密切相關的網絡推廣工作不到位,部門網頁很長時間都沒有維護,且相關資源收錄量較少。據調查,與端硯文化發展密切相關的網絡僅有“國家端硯網”“中華端硯城”“端硯文化發展眾創網絡平臺”“端硯文化網”等,其中,部分網站的部門網頁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信息了[4]。
(2)端硯文化傳播過程中亟待技術應用和費用支持。
新媒體技術為肇慶端硯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機遇,但“戴著鐐銬起舞”的端硯文化傳播是一個曲折的過程,技術應用和費用支出是需要跨越的障礙,隨著5G VR 技術的不斷完善,網絡平臺的大空間化發展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
(3)大量精品端硯無法實現數字化管理。
肇慶市5G VR+短視頻傳播的新方法目前還處在萌芽探索期。由于端硯屬民間作品,不少制作精良的端硯作品已被博物館珍藏,或由制作大師、收藏家自己收藏,流行于普通大眾生活中的精良端硯作品較少,因此,目前我市對端硯的大量精品還不能實現5G VR 三維數字化管理。
(4)端硯文化的網絡傳播技術亟待更新。
現有的二維平面視頻或者圖片的傳播、傳承難以完美體現端硯文化遺產的精髓,也不能滿足社會新技術傳播的需求。端硯的很多雕工、構圖等技能都是通過代代相傳,而一般的視頻無法傳遞端硯文化遺產的精神,因此,需要建設5G 網絡、VR 虛擬技術,通過網絡漫游方式傳播互聯網文件。該方法不但可以進行文化信息存儲、學術交流與共享,還可以推動“端硯文化遺產”的傳承共享,從而普及硯雕技術,推動肇慶區域文化產業整體性發展。
新型傳媒科技的發展使地方特色文化的可視化傳承不再只是想象。運用5G VR+短視頻對中華文化加以宣傳,能夠給人以較強的真實感,使人在接受中華文化的過程中獲得視覺與感官上的體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各種不同年代不同環境的人都能夠體驗到5G VR 技術給自身帶來的生活、上班和玩樂上的滿足感,進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
作為載體來說,文本、圖片、動畫、錄像等都能夠或直接或間接地被用于交流,并且能夠沖破地方或者是民族傳統的束縛。例如:用短視頻傳播端硯文化,能夠使圖像更逼真,視頻更直觀、易懂、靈活。新媒體技術利用CGI 和360°全景VR 技術,以圖像、圖片、影像、聲音、CG 動畫片和模型的形態呈現端硯文化,可以詳盡說明當地特色文化遺產建設項目的歷史文化源頭、文化區域、展示形式、人文價值等。
5G VR 技術的出現與短視頻運用,對地方特色文化精品進行了多角度的數字化記錄,為傳承和發展文化精髓帶來了無限多的機會。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現方式不同于一般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它主要展示的內容是“人的思想和行為及它們的演化過程”,采用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方法,即在虛擬原生環境中對陳列內容進行展示,并加以講解,能夠克服陳列現場內容與空間上的缺陷[5]。
地方文化的展現也能夠利用PC 端、移動終端、VR 眼鏡等裝置進行,使用者也能夠利用5G 移動終端上使用的VR 按鈕功能進行VR 技術虛擬感受,把設備橫放在VR 裝置之后,戴上設備即可體驗置身其中的感覺?!?G VR+短視頻的科技創新+地方特色文化”的文化創新融合,擁有精度高、規?;?、互動性高、受眾面寬的特點,包括宣傳展覽、數字化保存、虛擬瀏覽、數字博物館等新型的數字化技術手段,可以破解區域特色文化保護中永久保存的基本難題,使地方特色文化采集信息無死角。
5G VR+短視頻的新媒體技術融合形式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進行網絡傳播。VR 虛擬場景的使用將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深度結合,提升了自媒體用戶對于地方特色文化的真實體驗感。目前VR 技術已經運用到了很多的文娛活動中,演唱會場景的VR轉播,讓粉絲們有了身臨其境的場景感受;全景立體影音空間下的VR 影院,大大提升了使用者的三維立體感受;同時,VR 虛擬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大眾足不出戶即可達到游覽觀光的目的,為人類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旅行方式。
在5G VR+短視頻模式下,可以使用建模技術對端硯文化產品加以構建,以達到三維復原建模,通過5G 或智能手機進入識別環境,就可以看到你感興趣的文化產品。單擊“進入”按鍵后將切換至VR頁面,把現實的照片、實物或互聯網中的圖像等置于智能手機攝像機鏡頭的正前方,在手機顯示屏中將會產生虛擬現實場景和相關視頻。這個方法擴大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呈現機會,增加了地方特色文化的經濟價值。
運用5G VR+短視頻新媒體技術,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為傳播肇慶地方特色文化開辟新途徑。由二維的圖片、音頻、視頻攝錄到5G VR 三維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虛擬現實設備全方位、多視角傳播肇慶端硯文化。
新興傳媒技術,尤其是微傳媒的公共賬號、微信群、微博以及各類網上信息交流平臺等,為區域特色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更為多元的傳播手段,也為地區文化宣傳實踐活動帶來了更為靈活的活動形態,突破了地區傳統文化傳播的空間局限,也賦予了本地區的民族文化傳播以更為廣闊的活動空間和影響區域。
基于此,地方政府應加大力度構建新媒體技術平臺,科學研究和學習“科創+文創”技術,推廣端硯文化[6]。肇慶市關于端硯文化的各平臺網站相似度極高,創新性不足,內容單一,服務性不強,傳播手段單一,趣味不足,需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在社交領域形成個人IP 平臺,推廣肇慶其他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播,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值得推廣發展。
利用自媒體平臺制作精美的端硯文化短視頻,豐富端硯文化傳播內容。肇慶人民作為肇慶地區的自媒體使用者,可以親自參與端硯雕刻制作和設計創作中,從而帶動當地社會、經濟效益,促進發展。有關部門也可充分運用新興媒介傳播技術,通過抖音、快手等互聯網短視頻網絡平臺,傳播推廣端硯傳統文化。據調查,目前已有部分制硯企業在抖音上發表端硯傳統歷史文化欣賞的錄像,但是,因為制硯人并不精通視頻制作、編輯等技能,所以無法真正把端硯傳統歷史文化之美精髓展示給社會大眾。有鑒于此,政府相關部門和端硯協會可以為制硯人進行網絡視頻制作和傳播培訓。同時,制硯人也應該更積極、主動地去掌握視頻拍攝制作等技術,從而最好地將端硯傳統歷史文化之美呈現給普羅大眾。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視聽仿真系統。它利用電腦和人工智能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仿真系統。藝術家利用VR 技術打破數字符號空間與物理世界之間的界限,依托人機交互手段,把想象化為虛擬,把虛擬轉化為可感知的現實,實現“虛中有實”“虛實相間”“實中有虛”的奇妙統一,從而賦予作品以豐富多彩的沉浸感。
在端硯文化傳播的過程中,與VR 技術實現密切的結合,才能最好地完成文化傳播過程從觀賞性到體驗性的轉變,實現“零距離”的虛擬參觀體驗。而且,通過VR 手段構建虛擬現實的藝術空間,能夠克服以往由于藝術傳播的空間不同而造成的遺憾,可以有效地給觀眾一個身臨其境的體驗,模擬近距離欣賞國家級真品端硯,讓端硯歷史的傳承得以進一步的發展。
數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人們提供了沉浸式的體驗方式,使文化傳播的形式更加豐富化和多元化:以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為主的感官體驗,具有敘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體驗、追求價值認同的精神體驗。在感官體驗、情感體驗到精神體驗的三重文化體驗類型基礎上又創造了更高的文化價值。
開拓互聯網文創產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打造“端硯+茶”“端硯+金繡”“端硯+”等創新品牌,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創新跨界融合新渠道。我國硯石資源短缺,在制硯活動中,又有大批的端硯石、小塊硯石被人當作垃圾扔掉,因此導致了硯石資源極度耗費的情況。建議制硯公司能夠合理利用端硯石、小塊硯石,將其開發成小商品,這樣既能夠合理節約硯石資源,又能夠開拓新市場,而且小商品還具有價格相對低廉的優點,也便于端硯文化的跨地域流通擴散。這些小商品可以分為多種工藝制品,如飾品、擺設品等;中國茶葉的相關制品,如各種茶盤、茶杯、茶托等;文房用具,如筆架、印章等;頭面制品,如掛墜、手串、吉祥之物等。而無論發揮端硯的藝術觀賞性也好,實用價值也罷,其背后都是以端硯歷史文化為基石的。制硯人在以端硯文化底蘊為支柱的平臺上,探索創新發展,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口味、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實質上也是換了一個新途徑傳播端硯文化。
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既為科技產品注入了文化內涵,又使文化資源獲得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表達。通過5G VR+短視頻唯美鏡頭、虛實結合等科技傳播方式,傳遞端硯制作過程、雕刻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為研究肇慶端硯文化推廣提供了創新思路和創新技術。
總之,在5G VR+短視頻新媒體時代,傳播地方特色文化應該從傳播手段、傳播形式、傳播渠道與傳播內容等方面深入思考,應該明白人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是傳播者,地方特色文化傳播應該從傳統的單向傳播走向交叉互動,從傳統媒體一元壟斷到新媒體多元并存,做到傳播媒介多樣性、傳播時間持續性、傳播空間擴展性、傳播形式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