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浩
(惠東縣人民醫院腫瘤科,廣東惠州 516300)
非小細胞肺癌屬于肺癌的病理類型之一,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其在發病早期多無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可逐漸出現咳嗽、胸痛等癥狀,且在臨床確診時病情多已發展至晚期,進而可使得其預后較差,縮短生命周期[1]。現階段,常規單藥化療是臨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常采用的方案之一,其主要是根據患者耐受情況,予以單藥化療藥物治療,雖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其生命時間,但其在臨床應用中部分患者易發生疲勞、蛋白尿等不良反應[2]。安羅替尼是一種新型制劑,其可通過多靶點對酪氨酸激酶發揮抑制作用,從而達到避免病情惡化的目的,臨床常用于復發轉移性食管鱗癌、晚期肝癌德等疾病患者的治療中,且現已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安羅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對其腫瘤標志物表達的影響,以便臨床尋找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惠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12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2.68±5.56)歲;病程6個月~3年,平均病程(2.15±0.48)年;分期:Ⅲb期32例,Ⅳ期24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齡50~79歲,平均年齡(62.52±5.67)歲;病程7個月~3年,平均病程(2.24±0.52)年;分期:Ⅲb期33例,Ⅳ期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一步對比其他指標。本研究經惠東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此次研究以《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循證醫學與治療學基礎》[4]為診斷依據,且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②伴有咳嗽、胸痛等癥狀者;③能自行或在他人幫助下配合研究者;④身體因晚期化療周期數較多而不能耐受聯合化療者;⑤經二線及以上治療后,病情復發或有進展者。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異常者;②合并其他組織器官嚴重疾病者;③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感到強烈不適且無法緩解者;④中央型鱗癌,伴有空洞者。
1.2 治療方法 將常規化療予以對照組:靜脈注射鹽酸吉西他濱(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397,規格:0.2 g),1 000 mg/m2,注射時間控制為30 min;長春瑞濱(長春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927,規格:10 mg)25 mg/m2,注射時間控制在15~20 min以內,21 d為1個療程,期間給予止吐、抗感染治療。予以試驗組患者口服鹽酸安羅替尼膠囊(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0002,規格:12 mg)治療,12 mg/次,1次/d,連續應用14 d,停藥7 d,再循環用藥。兩組均以21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臨床療效。治療后,使用《實體瘤治療療效評價標準-RECIST》[5]進行評估,其中完全緩解(CR):治療后,患者病灶完全消失,且時間持續28 d;部分緩解(PR):治療后,患者腫瘤最大垂直直徑、最大直徑的總和縮短50%及以上,且時間持續28 d;穩定(SD):治療后,患者腫瘤最大垂直直徑、最大直徑的總和縮短50%以下,或增長25%及以下,且無新病灶,時間持續28 d;進展(PD)治療后,患者腫瘤最大垂直直徑、最大直徑的總和增長25%以上,且伴隨新病灶出現。臨床疾病控制率(DCR)=1-PD率。②對比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GEF)、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約5 mL,待其凝固后,離心分離血清(離心條件:3 000 r/min、10 min),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天津諾邁科技有限公司,型號:LOC-200)、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VGEF水平,使用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清CEA、CYFRA21-1水平。③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治療前后,使用肺癌患者生活質量量表(QLQ-LC13)[6]評分進行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中QLQ-LC13評分主要包括咳嗽、氣促、口腔疼痛、手足刺痛、脫發、胸痛、吞咽困難等內容,每項評分0~100分,患者最終得分與其生活質量呈負相關。④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統計兩組患者高血壓、肝或腎功能障礙、甲狀腺功能障礙、口腔黏膜炎、蛋白尿、疲勞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臨床疾病控制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VGEF、CEA、CYFRA21-1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血清VGEF、CEA、CYFRA21-1水平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均降低,其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處于更低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VGEF、CEA、CYFRA21-1水平比較( ±s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VGEF、CEA、CYFRA21-1水平比較( ±s )
注:與治療前比,*P<0.05。VGE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EA:癌胚抗原;CYFRA21-1: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
組別 例數 VGEF(pg/mL) CEA(ng/mL) CYFRA21-1(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56 286.57±31.35 196.56±23.11* 15.48±2.37 9.57±2.12* 8.52±0.87 4.48±0.50*對照組 56 285.52±32.37 251.35±25.18* 15.45±2.35 13.18±2.15* 8.48±0.89 5.95±0.64*t值 0.174 -11.996 0.067 -8.947 0.241 -13.54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咳嗽、氣促、口腔疼痛、手足刺痛、脫發、胸痛、吞咽困難評分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均降低,其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處于更低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s )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s )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咳嗽 氣促 口腔疼痛 手足刺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56 52.15±5.78 38.58±4.36* 48.53±5.46 37.71±3.27* 42.78±4.74 31.35±3.69* 36.22±3.33 29.72±3.29*對照組 56 51.67±5.85 45.17±4.62* 48.44±5.58 43.12±3.46* 41.63±4.67 36.74±3.47* 36.18±3.36 32.47±3.14*t值 0.437 -7.763 0.086 -8.504 1.293 -7.963 0.063 -4.52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脫發 胸痛 吞咽困難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56 36.87±4.67 30.55±3.65* 37.25±3.44 30.25±3.24* 36.84±3.47 31.25±3.38*對照組 56 37.18±4.35 34.18±3.18* 36.44±3.37 33.53±3.47* 37.52±3.85 34.68±3.65*t值 -0.363 -5.611 1.259 -5.170 -0.982 -5.16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期間,試驗組患者發生高血壓5例(8.93%),肝、腎功能障礙4例(7.14%),甲狀腺功能障礙3例(5.36%),蛋白尿4例(7.14%),疲勞4例(7.14%),口腔黏膜炎3例(5.36%),不良反應總發生23例(41.07%);對照組患者發生高血壓5例(8.93%),肝腎功能障礙5例(8.93%),甲狀腺功能障礙4例(7.14%),蛋白尿4例(7.14%),疲勞4例(7.14%),口腔黏膜炎2例(3.57%),不良反應總發生24例(42.86%)。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37,P>0.05)。
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是由吸煙、遺傳基因、飲食等因素導致肺泡上皮、支氣管黏膜上皮發生惡性增殖的一種疾病。近幾年,隨著環境惡化、人們不良生活習慣增多,該疾病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且若患者治療不及時,則易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不利于預后。常規單藥化療主要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以緩解患者的病情,但其在應用中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7]。
安羅替尼作為多靶點、小分子抗癌藥物,其可通過抑制機體內血管相關因子的激活,阻礙其下游信號通路,阻斷內皮細胞增殖、遷移及管腔的形成,進而提高抑制腫瘤的治療效果,延長生命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8]。同時,安羅替尼在應用中引起的不良反應相對可恢復、可控,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DCR與對照組相比,處于更高水平;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咳嗽、手足刺痛、氣促、脫發、口腔疼痛、胸痛、吞咽困難諸項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處于更低水平;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經比較,未見顯著差異,表明安羅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可提高生活質量,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且安全性高,與馮媛媛等[9]研究結果基本一致。VGEF作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可提高血管通透性,加快血管內皮細胞遷移、增殖,進而促進腫瘤增長,故其水平升高可提示患者病情惡化;CEA、CYFRA21-1作為腫瘤標志物,可用于反映機體腫瘤病情進展情況,故其水平升高可提示患者腫瘤生長,病情加重。安羅替尼的主要作用靶點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等激酶,可通過其發揮抑制腫瘤血管形成的作用,進而抑制腫瘤生長,降低血清VGEF、CEA、CYFRA21-1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血清VGEF、CEA、CYFRA21-1水平與對照組相比,處于更低水平,表明安羅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可顯著降低患者血清VGEF、CEA、CYFRA21-1水平,抑制腫瘤生長。
綜上所述,安羅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可有利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血清VGEF、CEA、CYFRA21-1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安全可靠,能夠獲得理想收益,值得臨床后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