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宇
(瓊海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海南瓊海 571400)
肋骨骨折是臨床最為常見的胸部創傷之一,且老年人作為易跌倒群體,加上其多存在骨質疏松等情況,極易在跌倒后出現多發性肋骨骨折的現象[1-2]。老年肋骨骨折患者通常會出現胸痛的癥狀,且會在呼吸和咳嗽時加重,嚴重時,還會出現血胸、連枷胸等癥狀,這類癥狀會使患者的心肺功能受到極大影響,使其呼吸循環系統出現障礙,進而也就會誘發其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使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脅。臨床對老年肋骨骨折患者的常用治療方式就是保守治療,但這類治療方式并不能達到解剖復位的效果,無法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同時,還極易使患者出現胸廓畸形和肺部感染等情況,使治療和預后效果降低[3-4]。經調查,肋骨骨折內固定術是臨床治療肋骨骨折的常用手術治療方式,此方式不僅能有效減少低密度骨折斷端對患者肋骨神經的損傷和刺激,有效緩解患者因為肋骨骨折而出現的劇烈疼痛感,同時還能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極大改善,也因此被臨床廣泛應用[5]?;诖耍瑸榱朔治隼吖枪钦蹆裙潭ㄐg的治療效果,本文對65例肋骨骨折患者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到2022年1月瓊海市人民醫院接收的65例老年肋骨骨折患者,根據隨機抽簽法分為內固定術組(33例)和保守治療組(32例)。內固定術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4例;骨折根數1~5根,平均(2.31±0.58)根;年齡63~87歲,平均年齡(67.15±1.25)歲。保守治療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5例;骨折根數1~4根,平均(2.24±0.13)根;年齡63~85歲,平均年齡(67.14±1.24)歲。所有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瓊海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納入患者和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診斷為肋骨骨折;②存在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③生命體征穩定者;④沒有精神疾病者。排除標準:①病理性骨折;②存在神經血管損傷或開放性損傷;③存在內科手術禁忌證;④存在連枷胸者。
1.2 治療方法
1.2.1 保守治療組 保守治療組給予保守治療。對患者給予鎮痛、吸氧、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同時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霧化、胸帶固定,以及定期吸痰等治療,并指導其實施肺功能康復鍛煉。
1.2.2 內固定術組 內固定術組給予肋骨骨折內固定術治療。讓患者呈健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并給予全身麻醉氣管插管。結合手術前的檢查結果來對手術切口進行選擇。依次切開皮膚、筋膜和肌層,將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后,清除所有的游離小骨片,然后將肋骨斷端兩側的骨膜分離1.5~2 cm,再使用咬骨鉗和布巾鉗來對骨折斷端進行修整,從而保證能良好對位。對于存在肺損傷的患者,應修補其肺損傷。依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鎳鈦記憶合金肋骨環抱器,并將其放在0 ℃的無菌冰鹽水中進行浸泡。將撐開器撐開,開口應稍大于骨折斷端橫徑,然后將環抱器放置在肋骨斷端處并固定好,同時用中彎鉗鉗夾將環抱器兩端夾住,從而讓其能更加貼合于骨折處。在環抱器上覆蓋55 ℃的熱鹽水紗布,并將熱鹽水用注射器噴在紗布上,保證紗布能牢固固定在環抱器上。對于在手術期間存在血氣胸等情況的患者,應安置胸膜腔閉式引流管,對于切口稍大的患者,應根據情況放置肌層下負壓吸引管。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出現率,并發癥包括胸廓畸形、肺不張以及肺部感染等。②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標。通過FGY-200肺功能儀(武漢康貝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對患者治療后2個月的用力肺活量(FVC)、血氧飽和度(SaO2)、最大自主通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MMEF%)及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進行評估。③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包括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ICU監護時間、鎮痛劑使用次數、下地活動時間等。④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在治療前、治療后3 d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數最高為10分,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重。⑤觀察比較內固定術組和保守治療組的有效率。CT檢查骨折位置位移>3 mm,呼吸時胸部存在明顯疼痛為無效;CT檢查骨折位置位移≤3 mm,呼吸時胸部輕微疼痛為有效;CT檢查骨折位置對線位良好,兩側肋骨對稱,呼吸時沒有胸痛為顯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出現率比較 內固定術組患者的并發癥出現率顯著低于保守治療組的并發癥出現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出現率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指標比較 內固定術組患者的FVC、SaO2、MMEF%及FEV1%等指標均明顯高于保守治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指標比較( ±s )

表2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指標比較( ±s )
FVC:用力肺活量;SaO2:血氧飽和度;MMEF%:最大自主通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
組別 例數 FVC(L) SaO2(%) MMEF(%) FEV1(%)內固定術組 33 2.71±0.58 98.02±3.11 82.08±6.73 75.17±8.84保守治療組 32 2.41±0.27 91.99±3.26 71.38±6.36 67.48±8.61 t值 2.659 7.632 6.584 3.551 P值 0.010 <0.001 <0.001 <0.001
2.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內固定術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ICU監護時間、鎮痛劑使用次數及下地活動時間均明顯低于保守治療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s )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s )
組別 例數 骨折愈合時間(周) 住院時間(d) ICU監護時間(d) 鎮痛劑使用次數(次) 下地活動時間(d)內固定術組 33 12.78±2.33 11.68±1.76 5.08±0.79 0.31±0.03 10.52±1.29保守治療組 32 16.01±3.07 22.79±2.12 8.59±0.92 1.23±0.15 14.59±1.73 t值 4.787 23.018 16.519 34.536 10.775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降低,且內固定術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于保守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分,±s )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分,±s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3 d內固定術組 33 7.38±1.11 4.38±1.03*保守治療組 32 7.25±1.22 6.02±0.99*t值 0.450 6.541 P值 0.655 <0.001
2.5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內固定術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保守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例(%)]
存在多發性肋骨骨折的患者,通常會出現呼吸困難、胸痛等現象,同時還會引發患者出現肺炎等并發癥[6-8]。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在臨床上多是接受胸帶外固定和藥物等保守治療,以此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但此方式有著恢復慢、穩定性差、易出現并發癥等特點,所以,并沒有理想的治療效果[9-10]。所以,探尋更為有效且更能減輕患者疼痛、促進其恢復的治療方式對臨床來說至關重要。
肋骨骨折內固定術不僅能有效減少低密度骨折斷端對患者肋骨神經的損傷和刺激,同時還能有效緩解老年患者因為肋骨骨折而出現的劇烈疼痛感[11-12]。同時,肋骨骨折是否會出現呼吸功能障礙,與骨折的嚴重程度有關。如果是輕度的肋骨骨折,只是表現為局部疼痛,一般不會出現呼吸障礙;如果骨折比較嚴重,為多發性肋骨骨折,局部會出現塌陷,嚴重會出現連枷胸,引起縱隔擺動,會影響呼吸功能。出現肋骨骨折以后,應該引起重視,需要去正規醫院的骨科或胸外科就診,及時進行拍片或胸部CT檢查,明確骨折程度及類型。輕度骨折的處理方法主要是讓患者休息,避免活動,口服活血止痛藥物;如果是嚴重肋骨骨折,可以采取手術或胸帶固定,防止骨折引起呼吸功能障礙。肋骨骨折后患者呼吸功能對于患者恢復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有研究顯示對患者實施內固定術可以保證骨折端妥善固定,且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12],但選擇何種內固定術尚無統一的意見。同時,臨床內肋骨骨折患者出現的疼痛將會影響患者的行為,如無法正??人?、下床活動,進而出現痰液蓄積,對患者的預后以及呼吸功能產生影響。并且,由于老年患者身心受到疾病影響,各項機能也隨之下降,故老年肋骨骨折患者痰液清除能力顯著降低,易引發肺部感染等?;颊咴谑中g過程中受到的損傷,也是導致患者出現術后疼痛的關鍵因素,故需及時對其進行干預,改善患者的疼痛以及呼吸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內固手術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呼吸功能、臨床指標、疼痛程度和治療有效率均優于保守治療組。
綜上所述,肋骨骨折內固定術能有效治療肋骨骨折患者,且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縮短其骨折愈合、住院時間、ICU監護時間以及下地活動時間。同時,此方式還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減少使用鎮痛劑的次數,并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升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