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照,魏光玉
(濟南市長清區中醫醫院內一科,山東濟南 250300)
慢性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由于慢性心肌病變、心室容量負荷大、長時間壓力過重造成心肌收縮力降低,難以維持正常的心排血量所致[1]?,F如今,針對該病臨床通常采取聯合用藥進行治療,而藥物的選擇極為重要。β受體阻滯劑可與腎上腺素受體選擇性結合,從而對交感神經激活過程進行阻滯,有效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同時其可有效抑制兒茶酚胺、神經質對機體造成的影響,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病死率[2]。他汀類藥物是心血管疾病臨床上較常見的藥物,能有效降低血脂,還能阻斷細胞內信號轉導分子、改善內皮功能、減少氧自由基生成、阻斷炎癥反應等,可能對治療慢性心衰有效[3]?;诖?,本文就慢性心衰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濟南市長清區中醫醫院收入的78例慢性心衰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入組患者均對本試驗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濟南市長清區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確證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4]為Ⅱ~Ⅳ心衰患者;②既往未使用過他汀類藥物與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③患者臨床檢查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伴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的患者;②伴腎臟、肝臟嚴重功能障礙的患者;③合并或高度疑似缺血性心臟病患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例(%)]/( ±s )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例(%)]/( ±s )
組別 例數 性別(例) 年齡(歲) 病程(年) 心功能分級(例) 基礎疾病(例)男女Ⅱ級 Ⅲ級 擴心病 冠心病試驗組 39 21(53.85) 18(46.15) 61.47±3.34 5.13±1.69 23(58.97) 16(41.03) 13(33.33) 26(66.67)對照組 39 20(51.28) 19(48.72) 61.53±3.41 5.23±1.65 22(56.41) 17(43.59) 12(30.77) 27(69.23)χ2/t值 1.176 0.079 0.264 0.134 0.150 P值 0.716 0.938 0.792 0.714 0.698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抗心力衰竭藥物,如呋塞米片(哈藥集團制藥六廠,國藥準字H23021678,規格:20 mg/片),20~40 mg口服,1次/d,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以最小有效量長期維持;洋地黃毒苷片(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566,規格:0.1 mg/片),0.7~1.2 mg,每6~8 h給0.05~0.1 mg口服;卡托普利(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3275,規格:25 mg/片),口服12.5mg/次,2次/d。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使用β受體阻滯劑聯合他汀類藥物,即美托洛爾(珠海經濟特區生物化學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57288,規格:25 mg/片),初始給予12.5 mg/次,根據患者自身狀況逐步調整至25~50 mg/次,2次/d。同時予以阿托伐他汀鈣(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8,規格:10 mg/片),初始給藥10 mg/次,逐漸增加至20~40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6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心功能:應用超聲儀(美國GE,型號:LOGIQ700pro)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室收縮末期容量(LVESV)、左室舒張末期容量(LVEDV)、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指標。②臨床效果可分為3項指標,即顯效為NYHA心臟分級提升2級,有效為提升1級,無效為上述指標均未達到。NYHA心臟分級[4]:Ⅰ級為患者存在心臟疾病,但其日?;顒幽芰Σ皇苡绊?;Ⅱ級為患者在體力勞動后,生活能力受到輕微限制,經休息可自行恢復;Ⅲ級為體力勞動后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休息后不能緩解;Ⅳ級為不可開展任何體力活動,靜息狀態下也會出現臨床體征。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③抽取患者晨起靜脈血(4 mL),分離出血清,使用TriageBNP診斷儀測量N端腦鈉肽前體(NF-proBNP)。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分析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使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④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2(MMP-2)及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使用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法測定,試劑盒由美國R&D Systems公司生產。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行[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行(±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心功能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各項指標均降低,且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情況對比( ±s )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情況對比( ±s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LVESV:左室收縮末期容量;LVEDV:左室舒張末期容量;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
組別 例數 ESV(mL) EDV(mL) LVED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9 123.38±12.71 101.27±10.24* 160.94±14.34 137.76±14.27* 60.67±3.41 54.47±4.82*對照組 39 124.12±12.52 117.52±12.63* 161.74±14.52 151.54±15.42* 60.41±3.52 58.74±4.15*t值 0.259 6.241 0.245 4.096 0.331 4.193 P值 0.796 0.001 0.807 0.001 0.741 0.001
2.3 兩組患者NF-proBNP、hs-CRP、IL-6、CRP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NF-proBNP、hs-CRP、IL-6、CRP指標均降低,且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hs-CRP、IL-6、CRP指標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NF-proBNP治療后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NF-proBNP、hs-CRP、IL-6、CRP對比( ±s )

表4 兩組患者NF-proBNP、hs-CRP、IL-6、CRP對比( ±s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NF-proBNP:N端腦鈉肽前體;hs-CRP:高敏C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6;CRP:C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NF-proBNP(pg/mL) hs-CRP(pg/mL) IL-6(ng/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392 361.73±319.781 912.42±294.52*13.63±2.05 3.85±1.53* 98.78±8.9262.37±7.11*9.41±0.765.77±0.61*對照組392 374.54±324.151 971.72±257.41*13.74±2.14 7.21±1.85* 99.15±8.7465.87±7.34*9.34±0.716.21±0.58*t值 0.176 0.947 0.232 8.740 0.185 2.139 0.420 3.264 P值 0.861 0.347 0.817 <0.001 0.834 0.036 0.675 0.002
2.4 兩組患者血清MMP-2、MMP-9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MMP-2、MMP-9指標均明顯降低,且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血清MMP-2、MMP-9比對( ±s )

表5 兩組患者血清MMP-2、MMP-9比對( ±s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MMP-2: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2;MMP-9: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
組別 例數MMP-2(μg/L) MMP-9(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39417.51±19.37163.71±20.37*76.27±3.4722.68±2.63*對照組39417.64±19.45196.37±18.97*76.05±3.4130.87±3.24*t值 0.030 7.327 0.282 12.256 P值 0.976 <0.001 0.778 <0.001
心力衰竭是由于血流動力負荷加大、心肌梗死、炎癥反應等因素造成的心肌功能、結構改變,從而造成心室充盈及射血功能異常[5]。不同年齡段均會出現慢性心衰癥狀,通常狀況下該類患者臨床癥狀可控制,但遷延不愈,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構成極大的威脅;同時由于該類患者往往伴有心室舒張回流血液過多等,會造成心臟前后負荷過重、心室順應性降低。在心肌損傷初期,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激活,機體內多種細胞因子、神經激素活化,導致心肌重塑,進一步增加心肌、心功能損傷,形成惡性循環。臨床治療原則為早期糾正心力衰竭,使其轉為代償期,并積極改善心功能及體征。
有相關研究顯示,他汀類藥物能有效調節脂代謝狀況,還能改善內皮功能,穩定斑塊,避免血小板蓄積形成血栓,同時該藥物還能降低機體內炎癥因子表達水平[6]。這說明他汀類藥物針對炎癥因子影響較大。β受體阻滯劑可對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活化狀況進行抑制,能降低腎素-血管緊張素的分泌,提升心肌收縮功能,以免心室重塑。臨床研究顯示,β受體阻滯劑的應用能顯著降低因心力衰竭而造成的病死率及心源性猝死率[7]。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臨床效果顯著提升,且心功能各項指標指標均降低(P<0.05),說明他汀類藥物聯合β受體阻滯劑治療對慢性心衰患者具有積極意義。同時,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治療后的NF-proBNP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患者的hs-CRP、IL-6、CRP指標均降低(P<0.05)。hs-CRP指標在血清中屬于低豐度蛋白,是一種非特異性炎性指標,廣泛應用與臨床。目前,臨床認為他汀類藥物能降低炎癥因子向斑塊內的趨化與蓄積,降低hs-CRP指標,進一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CRP是機體炎性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其主要是由肝臟合成,能有效預測心血管事件的風險。IL-6是一項可反映心衰的早期敏感指標。美托洛爾可有效地調節心率,降低機體炎癥因子水平,有助于改善心功能[8]。丁鵬等[9]研究顯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β受體阻滯劑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可顯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漿hs-CRP水平,并可提高LVEF、縮小LVEDD,改善預后,與本文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進一步說明β受體阻滯劑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MMP-2、MMP-9均屬于MMPs家族中的一種基質水解酶,其作用底物為基底膜與變性的間質膠原,可導致心肌力學性質、心室結構破壞,對心功能造成影響[9]。美托洛爾不但能有效調節交感神經活性、抑制循環中的兒茶酚胺類物質釋放,擴張外周血管,同時還能抑制MMPs的表達[10-11]。阿托伐他汀是一種新的他汀類降脂藥物,具有較強的循證性,能有效調節脂類代謝中的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12]。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血清MMP-2、MMP-9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β受體阻滯劑聯合他汀類藥物聯合應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作用機制可能與降低MMP-2、MMP-9有關。
綜上所述,對慢性心衰患者應用β受體阻滯劑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能顯著改善心功能,提升治療效果,降低hs-CRP表達水平,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