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建軍
習近平總書記8月中旬在遼寧考察時強調:“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人民謀幸福”,“要讓老百姓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這既重申了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又道出了新時代共產黨人必須永葆的政治本色。
沒有人民,就沒有黨的一切;沒有人民,就沒有百年輝煌。珍視人民、推崇人民,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宣示了我們黨服務人民是完全的而不是選擇性的、是徹底的而不是有保留的、是無條件的而不是有限制的。這是對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百年大黨發展壯大的勝利密碼。
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要義是厚培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懷。“人民至上”四字鮮明醒目,力重千鈞。心中始終裝著人民,時刻把人民群眾置頂于心,方能將群眾冷暖掛在心上,把黨的溫暖帶給千家萬戶。
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弄清楚老百姓最想什么、最盼什么、最恨什么、最難什么,摒棄“小我”之私欲,敞開“大我”之胸襟,追求“無我”之境界,“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公仆情懷才會更加濃烈,“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民信念才能更加堅定。樹高千尺,根扎沃土。無論遇到任何風浪考驗和風險挑戰,都能堅定人民立場不動搖、堅持人民至上不含糊,以公仆之心奉獻群眾,用心用情寫好公仆故事。
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關鍵是永葆艱苦奮斗的務實作風。黨以艱苦奮斗而興,國以艱苦奮斗而強。奮斗,是對時代最美的禮贊,也是對未來最好的迎接。
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來說,為人民謀幸福,是念茲在茲的不變初心,更是接續奮斗的永恒坐標。從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到谷文昌、廖俊波、李保國,哪個不是一心為民、鞠躬盡瘁,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辦實民之所需,政績百姓贊佩,功勞山河傳頌。事實證明,求真務實方能行穩致遠,埋頭苦干方能攻堅克難,艱苦奮斗方能夢想成真。擁抱新時代,奮斗是唯一的答案。9600多萬中國共產黨人唯有不懈奮斗、永不停滯,以終身奮斗兌現永不褪色的為民誓言。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姿態,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干勁,做事不作秀,落實不落空,不斷凝聚一起向未來的磅礴力量,現代化的壯麗圖景就一定能變成美好現實。

黃文秀(左二)生前下屯訪問貧困戶 新華社發
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本質是堅定為民造福的終身追求。“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對任何問題、作任何決策、抓任何工作,關鍵在于人民利益能否得到充分實現、維護與發展,人民的需要是否得到充分滿足與實現。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聶榮臻心系當年一起戰斗生活的阜平鄉親們,留下了“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愿;谷文昌艱辛付出十四載,終使福建東山由風沙島變為魚米鄉;黃文秀抱定“建設家鄉,讓更多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對于中國共產黨人而言,這種“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幸福我幸福”的執著追求從未改變。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病患不惜一切代價;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人民心為心,以百姓福為福,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不斷讓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果實結得多而沉實。
人心如秤,民意似鏡。“共產黨并不曾使用什么魔術,他們只不過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變。”這是76年前,美國記者白修德和賈安娜在《中國的驚雷》一書中發出的感慨。這個結論已經并還將被繼續驗證。百年征途走過,永遠是淳樸的人民,永遠是服務人民的黨。
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唯有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必將創造新的輝煌!那將是人民幸福更加洋溢的時刻,那將是對人民恩情的最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