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濤志
在當前的現代化進程中,相關管理部門需依據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理念,強化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做好森林資源防火管理,推進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有效落實。森林資源保護是指在現有的森林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使用過程中,以節能為前提,充分發揮各項資源的使用優勢。在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森林資源保護和防火工作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為此,相關管理部門在做好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同時,要充分挖掘森林資源的潛在價值。
為杜絕森林資源被惡意破壞、濫用情況的發生,要加大執法力度。在開發和使用森林資源前,需經過相關管理部門認可且符合法律規定,以保證森林資源被科學使用。對于私自進入保護區域的人員,相關管理部門要給予嚴厲警告,最大限度提高森林保護意識,規范行為。在濕地公園中,安排巡查人員,加大巡查頻率,及時制止游客的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建立完善的森林保護機制。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是保證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林業替補產品開發工作也是目前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舉措之一。為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政府需解決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在林業結構優化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注重森林原材料的開發力度,提高森林資源的使用效率。森林在推進全球綠色經濟轉型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也是區域經濟收入、創新、就業及阻隔二氧化碳的重要資源,對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森林資源管控過程中,要全面加大森林保護的執法力度,積極落實森林資源保護計劃、向群眾宣傳森林的生態價值,提高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實現全員參與。
為了更好地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工作,要充分運用火災傳感器提升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借助先進的儀器和設備開展保護工作,不僅能減少工作量,而且能提高保護工作效率。可以引入太陽能遙感自動天氣觀測系統對風速、氣溫、溫度、土壤含水量進行分析,在確保資源保護最大化的同時,降低人類活動對資源的破壞影響。尤其是對我國較為重要的森林資源自然保護區,要結合先進設備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體系,加強森林防火控制工作。如無人機航空攝影技術,可以進入人類難以涉足的區域,航拍森林資源的分布情況,不斷提高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結合先進的技術,加強森林保護,將各項防護工作落到實處。在森林資源保護站中設置一定量的監控裝備,對于違法人員也能夠起到良好的警示、震懾作用。
森林資源被破壞,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森林事故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完善的森林應急預案是避免森林發生火災的關鍵。在實際的森林保護應急預案制訂過程中,尤其是對于相關管理部門來說,應加大森林資源保護的宏觀監管力度。對重點林區進行精準定位,減少森林資源的損失。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避免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否則會嚴重阻礙森林的保護管理進度。要建立完善的森林資源保護機制,優化管理部門的職責,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在森林防火宣傳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通過制作防火知識海報、使用流動車或網絡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防火宣傳,還可在森林內部設置森林防火知識標識,強化人們的森林防火意識,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森林一旦發生火災,就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大多數的森林火災具有突發性的特點,為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相關管理部門要分析并重視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在普及防火知識的同時,杜絕森林中出現火源。
為撲滅森林火災,需動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各地政府需設立森林防火指揮部等防火職能部門,并將其放在林業發展的重要位置。森林防火與生態平衡密切相關,只有充分保護林業生態平衡才能促進林業的長久發展。強化防火責任,需要上級部門層層把關,把責任落實到實處。一旦發生火災,要快速作出反應。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優勢,將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實處。同時,還需要加強防火責任的完善工作。森林資源宣傳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讓專業化和公眾化相結合,將森林防火管理落實到每個層面。森林資源對我國社會穩定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生態保護層面也占據著關鍵地位。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要系統性建設發展,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及防火工作人員的管理,夯實森林資源保護。
防火責任落實過程中,對于重點防火時段,每年入冬季節到11、12月份要啟動防火培訓。嚴格按照森林防火條例的基礎內容,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確保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都能夠掌握森林防火政策和技能。同時還要積極組織多種形式的森林防火教育,對防火知識的內容、防火效果進行培訓,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參與度。春節前后1月至2月份,是森林防火重點防范教育階段,相關防火部門、教育系統、宣傳媒體等要全方位地啟動森林防火教育活動,加強對森林防火安全知識、撲救知識的講解;在進行高溫干旱期夏季防火時,6月到10月份是森林防火的特殊教育階段,要進一步強化防火責任制度,采取多種方式,在區域范圍內掀起防火教育的新高潮。
森林防火是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重心環節。為了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水平,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強化火源管理,在源頭上降低火災發生的可能性,科學指導林區群眾用火行為。同時,還要落實精細化的防火管理責任制,設立績效考評機制,對日常防火管理工作進行評定,提高工作人員的重視度。火源是引發森林火災的關鍵因素,要嚴格控制火源,有效防范森林火災的發生。常見的森林火源主要有兩種:一是自然火源,二是人為火源。自然火源,是在特殊的地理條件下形成的,常見的有雷擊、隕石墜落、火山爆發等。自然火源都是不可抗力且廣泛存在的,自然火源中發生頻率最高的是雷擊火源。人為火源,是由于人類活動引起的直接或間接著火的總稱。人與森林資源聯系密切,只要人與林區密切接觸,就會產生一定的火源,如在林地內部直接點火,燒草場、燒除農田秸稈等。有的是在清明節、春節等祭祀活動中產生的火源,也有少部分是因利益沖突進行的報復性人為放火。不管是自然火源,還是人為火源,都會給森林資源保護和防火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在森林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實施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培養火災責任意識,在加大森林資源保護以及防火管理工作資金投入的同時,確保森林管理工作順利推進。森林資源會逐步被消耗,因此,強化對其的保護工作尤為重要。在森林資源保護和防火措施開展時,要結合區域具體情況、提出有效對策,強化森林資源保護以及森林資源管理,在杜絕資源浪費的同時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