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如昌
(作者單位:甘肅省老年大學)
老年大學精神是伴隨著我國老年教育近四十年的發展變遷,經歷一代又一代老年教育工作者的實踐創新,在反復淬煉和鍛造中逐漸培育形成的。它是建立在對老年教育本質特征、辦學規律和時代特點的理性認識的基礎上,老年大學人所特有的或追求的對于老年教育事業具有指導意義的價值觀及其體系。就其內容而言,它是關于老年大學使命、功能、目標、理想等內容的概括和提煉,屬于老年大學文化的重要內容,既體現了老年大學的辦學之道和治學之魂,又是老年大學生存與發展的動力和精髓,對于推動老年大學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筆者認為,要真正挖掘提煉老年大學精神,發揮精神的引導力、推動力,必須立足于老年教育的本質特征及其意義。鑒于此,將我心中的老年大學精神概括為:愛國包容、獨立自由、傳承創新、科學人文、忠誠擔當、團結實干。
愛國包容。愛國主義教育是老年大學的崇高使命。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國幾千年來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是老年大學發展的精神動力。因此,老年大學精神應該首先具備愛國的元素。在此基礎上,要兼具包容的品質。一是對學術包容。老年大學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前提下,要允許不同學派、不同思想的碰撞與交流。二是對老年學員包容。要為老年學員營造相對寬松的教學氛圍,讓他們在老年大學得到個性化發展,使其學習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思想不斷豐盈。
獨立自由。老年大學的使命是培養新時代“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三有”老人,具有其他類型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使命,因而具有相對獨立性。但這種獨立性并非意味著與世隔絕、孤芳自賞,而是建立在與外界溝通交流的基礎上。在這種相對獨立下,老年大學開展老年教育也具有相對自由的屬性。這種自由主要表現在教和學兩方面。在教方面,形式更為自由靈活,主要通過四個課堂來完成。第一課堂為課堂講授、學校教育,第二課堂為社團活動、課外活動,第三課堂為社區活動、社會活動,第四課堂為網絡化學習。通過以上四個課堂的協調推進,能有效促進老年教育“教、學、樂、為”的有機結合,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展示夕陽風采。在學方面,老年學員不需要同普通全日制學校的學生一樣必須學完某一專業的全部課程,而是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來學習。除此之外,老年大學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還以開放的姿態為師生們營造了相對寬松自由的思想、言論、學術環境,使老年大學真正成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陣地。
傳承創新。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握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樣需要處理好這二者的關系。要傳承,也要勇于批判。這要求老年大學教師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與現實的問題,向上向善的內容予以發揚,負面消極的內容則要大膽否定,勇于破除迷信與保守主義,建立科學的知識體系。創新是老年大學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生命力所在,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推進老年教育發展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內容創新,將創新貫穿到發展老年教育的各項工作和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最大程度地激發老年教育所蘊藏的潛能,全面提升老年教育的質量和發展水平,推動老年教育事業轉型、特色、內涵、創新發展。
科學人文。科學精神主要體現為對真理不懈追求的執著精神、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從經驗上升到理論認識層面的理性精神、克服主觀臆斷的求實精神、共同合作的團結精神、不迷信權威的民主精神、科學無國界的開放精神、接受事實考驗的實踐精神和為老年人謀幸福的人本精神。它可以為老年大學帶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將極大地促進老年大學的進步與發展。人文精神要求老年大學要以培養老年學員為天職,其立足點和歸宿是老年學員,要求老年大學要從學員的特點和需求出發,把促進老年學員的發展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用心用情去關心老年人、發展老年人、完善老年人,使其在人格、智力、品德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真正成為“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新時代“三有”老人。
忠誠擔當。忠誠是對黨忠誠,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老年教育事業忠誠,積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及地方黨委、政府關于老年教育的各項決策部署,始終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擔當即老年大學要主動承擔起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落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嚴教風、正學風、樹校風,以良好校風帶教風、用嚴格教風促學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團結實干。團結出戰斗力、出凝聚力、出向心力,團結是老年教育事業成功的保證。學校領導班子要團結,全校干部職工和全體教師要團結,學員要團結,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才能做到心往一塊想、勁兒往一處使,齊心協力推動老年教育事業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實干即要立足崗位、乘勢而上、重樹標桿、爭優創先,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做到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把全部心思用在實踐實干上、用在狠抓教學任務落實上,盡心竭力辦好“利老惠老”之事,銳意進取破解“困老煩老”之難,創新突破探索“便老樂老”之途,凝心聚力創新“適老貼老”之法,推動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
黑格爾在柏林大學的開講辭中指出:“相信精神的力量”“精神的偉大和力量是不可低估和小視的”。誠然,唯有精神的引領和推動,方能讓老年教育事業永葆生機和活力;唯有精神,方能給予老年學員心靈的熏陶,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相信今日老年大學精神之引導,必將鑄就中國老年教育事業之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