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東
老年教育在幸福個人、和諧家庭、穩定社會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筆者認為,與普通學校相比,老年大學在抓好辦學、教學工作的同時,在管理方面更應時時處處體現以學員為本的服務宗旨,唯有這樣,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老年教育。
推行便老適老的服務制度。每一項制度、每一條措施、每一個決定都應從服務學員的角度出發,寬嚴適當、松緊適度。這樣的制度才具有親和力、生命力和約束力。學校既要重視建立健全崗位職責。比如,制訂包括校長、辦公室、教師、班長等在內的全員工作規范和崗位職責,同時又要根據實際需要,制定一些特殊制度。例如:對一些新開的、有前景的專業班,即便學員人數達不到規定的最低辦班人數,倒貼錢也要辦。以瑜伽班為例,五年前剛開班時,只有20人報名,達不到30人的最低標準,但學校為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特定相關規章,毅然開班。兩年后,瑜伽班發展到2個班,140名學員,充滿勃勃生機。
建設知老尊老的服務團隊。建設一支知老尊老的服務團隊是老年大學搞好為老服務的關鍵環節。服務團隊包括管理隊伍、教師隊伍和班委。老年大學服務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善于站在學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體驗冷暖、感受心境。這樣,才能知學員之所想,解學員之所需。為此,安寧市老年大學一是推行和堅持學員自治管理工作辦法。注重發揮班委會作用,實行校、班委會兩級管理體制。二是抓好教師隊伍建設。選聘了一批技術職稱高、專業技能好、敬業精神強的教師授課,深受學員擁戴。同時,堅持定期對這兩支隊伍進行培訓學習,以達到交流思想、統一認識的目的。先后組織了“和諧文化與和諧校園”“服務意識與團隊精神”“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師德問題”“哲學思維與思想修養”等專題的學習培訓。在教師和班委隊伍建設中發揮了良好作用。
營造悅老留老的服務環境。服務環境建設不僅包括校園建筑、教學設備、墻報畫廊等硬件設施建設,也包括課程設置、教學質量、管理效能和辦學水平等軟件建設。學校把能不能愉悅老年人、留住老年人作為衡量服務水平的評判標準。一是根據需求,開設12個專業,19個教學班,為老年人打造廣闊的知識田園;二是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提出“共建共享和諧校園”和“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學習,享受教育”的主體辦學理念,“包容、關愛、進取、奉獻”的校訓,堅持對教師和班委進行素質培訓,大力倡導校園和諧文化。學校編印了《長青》校刊,在教室張貼名言名句,使學員走進校園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氛圍。三是努力改善教學條件,加快現代化辦學水平。
目前,安寧市基本形成了以校本部為“龍頭”,把理論研究、教學示范和培養骨干作為中心任務;以校外班為“龍身”,積極拓展課堂教學;以分校(社區老年學校)為“龍尾”,構筑安寧市三級老年教育網絡新格局,走出了一條貼近老年生活,遵循老年教育規律,體現活動特色的辦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