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焱 徐濤
(遵義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腰椎間盤突出(LDH)主要因人體椎間盤變性所致,可壓迫人體脊柱神經,導致患者腰痛,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工作〔1〕。目前,臨床治療LDH多通過手術、物理、藥物治療,其中手術雖可解除神經壓迫,但老年人體質較弱,治療多采用保守治療〔2〕。作為治療腰背疼痛、腰膝酸軟常用的藥物,金天格膠囊具有強筋健骨之效〔3〕。但單純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臨床仍需探尋其他治療方案。祖國醫學將LDH歸于“痹病”范疇,認為其主要與腎虛、寒邪入侵等有關,且腰腿痛與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密切相關,治療應以強筋健骨、活血通絡為主〔4〕。循經針刺是指選取與患病局部相關的經脈進行針灸治療,以達到改善病情的目的〔5〕。而作為祖國醫學中常用的外治療法之一,蠟療能夠通過皮膚到達患處,發揮通經、活絡、止痛之效〔6〕。結合循經針刺、蠟療的作用機制,考慮將循經針刺聯合蠟療治療老年LDH患者可提高獲益。本研究旨在探討循經針刺聯合蠟療治療老年LDH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遵義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診的60例老年LDH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60~78歲,平均(69.32±4.78)歲;病程1~8年,平均(4.51±0.93)年;病變部位:L3~4 1例,L4~5 22例,L5~S1 7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62~75歲,平均(68.87±4.61)歲;病程1~9年,平均(4.89±0.98)年;病變部位:L3~4 1例,L4~5 20例,L5~S1 9例。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伴有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癥狀,LDH經X線、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且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7〕中寒濕證相關標準,主癥:腰腿冷痛,轉側不利,畏寒肢冷;次癥:日輕夜重,遇寒痛增;舌癥:舌質淡,苔白膩;脈癥:脈弦緊;②單節段椎間盤突出。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中藥物存在禁忌;②合并其他原因引起椎間管狹窄者;③存在出血傾向;④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如心、肝、腎等;⑤合并惡性腫瘤疾病,如骨腫瘤;⑥存在脊柱骨折、椎體滑脫者;⑦針刺、蠟療部位皮膚存在破損、潰瘍者。
1.2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腰椎理療聯合藥物治療:患者取俯臥位,將腰部暴露,采用紅外線治療器(重慶華倫醫療,批號:2200281)直接照射患者腰部,以痛區為中心,燈距15~20 cm,溫度以患者舒適溫熱為宜,20 min/次,1次/d,7 d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3~6個療程;口服氨酚雙氫可待因(陜西九州,國藥準字H20073626),1~2片/次,2~3次/d,間斷服用2 w。對照組:口服金天格膠囊(西安金花制藥廠,國藥準字Z20030080,規格:0.4 g/粒)1.2 g/次,3次/d,持續治療2個月。觀察組:采用循經針刺聯合蠟療治療,①循經針刺:根據膀胱經取穴,取椎間盤突出部位夾脊穴、膀胱經沿線壓痛點、承山穴、委中穴、昆侖穴等,采用普通針刺或電針治療儀進行連續波刺激,取俯臥位,消毒皮膚,針刺得氣后接電針,頻率為120次/min,強度以患者舒適為宜,留針30 min,1次/d,5次/w,持續治療2個月。②蠟療:將石蠟制成蠟餅(厚度為2 cm,面積為30 cm×40 cm),經無菌包裹后直接敷于患處,加蓋棉被,20 min/次,1次/d,10~14 d為1個療程,共治療3~6個療程。
1.3評價指標 (1)臨床療效〔7〕:治療2個月,患者腰腿部疼痛感消失,直腿抬高角度>70°,恢復正常生活、工作為治愈;患者腰腿部疼痛感明顯減輕,腰部活動有所改善為好轉;患者癥狀、體征均無變化為未愈??傆行?(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2)中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治療2個月根據兩組腰腿冷痛、畏寒肢冷等癥狀進行評分,按照無、輕、中、重分別計為0、1、2、3分。(3)腰椎功能:于治療前、治療2個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問卷〔8〕評估兩組腰椎功能,量表共10項條目,采用0~5分6級評分法,總分50分,分值越高,患者腰椎功能障礙越嚴重。量表Cronbach α=0.849,重測信度r=0.89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Mann-WhitneyU檢驗、Wilcoxon符號秩檢驗、χ2檢驗及Z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2個月,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28例(93.33%),治愈9例(30.00%)、好轉19例(63.33%)、未愈2例(6.62%)〕顯著高于對照組〔21例(70.00%),治愈5例(16.67%)、好轉16例(53.33%)、未愈9例(30.00%);Z=2.164,P=0.030;χ2=5.455,P=0.020〕。
2.2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腰腿冷痛、畏寒肢冷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兩組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兩組治療前后腰椎功能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ODI評分〔(36.47±5.58)、(35.77±5.32)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98,P=0.621);治療2個月兩組均顯著低于治療前(t=15.577、9.813,均P<0.001),且觀察組〔(17.43±3.3)分〕低于對照組〔(23.67±4.0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660,P<0.001)。
LDH主要指人體腰椎間盤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而在外力作用下,椎間盤可出現纖維環破裂情況,髓核組織因此脫出,壓迫脊柱神經,引發人體腰痛、坐骨神經痛〔9〕。作為治療LDH常用的方法,紅外線理療可改善患處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減輕關節疼痛,進而放松肌肉,緩解局部組織壓力;而非甾體消炎藥具有解熱鎮痛作用,兩者聯合可減輕患者痛苦〔10,11〕。但理療聯合藥物治療效果并不顯著,患者易復發。因此,為減輕患者痛苦,尋求其他有效治療方案尤為重要。
LDH在祖國醫學中屬于“痹病”“腰痛”等范疇,認為其病位在脊柱,而腰腿痛多與督脈有關,《素問·骨空論》中提及“督脈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而背部膀胱經與督脈的經脈之氣相通,督脈若發生病變,可累及膀胱經〔12〕。同時,LDH主要表現在腰腿疼痛,與膀胱經的循行相符〔13〕。因此,膀胱經、督脈經脈阻滯,可導致經氣障礙,運行無力,進而引發LDH。另一方面,祖國醫學認為LDH病機與人體腎氣虛弱有關,以致寒邪入侵,流注經絡,導致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14〕。因此,治療時應以通經活絡、散寒除痹為主。
本研究結果提示,循經針刺聯合蠟療可改善老年LDH臨床癥狀。分析原因在于,LDH所表現的壓痛點及放射性疼痛與膀胱經的循行路線相符,采用針灸循經刺穴可促進經絡氣血運行,具有疏通經絡、扶正祛邪之效〔15〕。同時,針灸具有較強的針感,通過刺激腰段督脈穴位,可促進人體神經遞質改善,提高血液中嗎啡類物質含量,發揮鎮痛作用,緩解患者腰腿疼痛〔16〕。而蠟療的原理在于熱效應,通過利用石蠟持續高熱量特點,對石蠟進行加熱、塑形,將其固定于局部病變部位,對局部皮膚發揮熱效應作用,利于促進毛細血管擴張;且在熱效應下,能夠有效解除人體神經根水腫、擠壓癥狀,以達到散寒除痹、活血通經之效,進而改善LDH患者癥狀〔17〕。兩者聯合使用可提高治療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無力、畏寒等癥狀。
本研究結果表明循經針刺聯合蠟療治療老年LDH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分析原因在于,循經針刺可發揮解痙止痛、通經活絡之效,可促進肌纖維修復〔18〕。而蠟療可通過溫熱效應疏通機體經絡,利于軟組織損傷的修復,進而提升關節的活動度。兩者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效應,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本研究結果還提示循經針刺聯合蠟療治療老年LDH患者效果顯著。這可能與循經針刺聯合蠟療治療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腰椎功能有關。
綜上,循經針刺聯合蠟療治療老年LDH的效果顯著,可緩解LDH患者癥狀,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因此,針對老年LDH患者,可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循經針刺聯合蠟療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