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鷹 張志潔 郭樹民 劉明洋

北京郊外的中國航空博物館,矗立著一座形似雙翼的空軍“英雄墻”。墻體背面,鐫刻著為中國空軍事業犧牲的1747位飛行與空勤人員的英名。這是個勇敢者的群像,除了空戰烈士外,其中絕大多數犧牲在和平年代的飛行訓練中,這當中,有不少是因飛機質量問題衍生事故,悲壯慘烈。從遠處看,仿佛一個勇敢但卻肅穆的軍陣。
好飛機是設計出來的,更是制造質量,特別是維護質量和修理質量保證出來的。尤其現代航空裝備,是集聲、光、電、機械等多個學科以及飛控、動力、導航、火控、通信等精密系統組合協調而成的復雜體系。一位空軍將領曾說:“當我們穿上這身軍裝,就對飛機質量寄予了厚望”!
是啊!作為肩負強軍報國重要使命的軍隊裝備大修、定期深度檢查和機務維護的保障隊伍,面對過去祖國領空守衛者的壯烈犧牲和每年單位質量安全教育整頓所反映出的以往質量事故和問題,我們是否應該凝眸深思,我們怎樣才能保證飛機內場大修質量、定檢質量和外場機務維護質量呢?據我國空軍30多年嚴重飛行事故原因分類表明,人為的因素是造成飛行事故的主要原因,而人為差錯造成檢查和維修質量失去保障產生的飛行事故更加嚴重。一名優秀的飛行員沒有光榮犧牲在保衛祖國的英勇空戰中,卻無奈地倒在飛機機務維護或修理檢查者的低級錯誤造成的質量事故中,該是多么的令人痛惜和遺憾。人為差錯是指人-機-環境這個大系統中,因人的原因造成的隱患。機務維護和修理檢查作風差、責任心不強、工作馬虎蠻干、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程序,都是產生人為差錯,從而威脅飛行安全的大敵。
某航修廠在修理飛機時,為趕進度和節約成本,技術人員錯誤決定、修理人員糊涂操作而將低壓系統的蓄壓器裝到高壓系統,這兩種蓄壓器外形完全一樣,但制作材料一個為合金鋼,一個為鋁合金,在廠內從部裝到出廠,至少經過8 道工序檢查,到部隊后又經過幾十次的飛行前后檢查均未發現,終于在飛機飛行到100 多小時產品材料融化燃燒而發生機毀人亡的飛行事故,教訓極其慘痛。
作為軍隊戰斗力重要組成部分和裝備保障隊伍中的一員,我們肩負著為國家財產和飛行人員生命安全負責、為部隊平時訓練和戰時打得贏而檢查修理維護飛機必須出優質品、出精品的重任。在整個飛機大修、檢查和維護作業中,我們的內場修理檢查操作人員和外場機務維護人員只有嚴格按照工藝規程、機務規章和維護手冊等技術文件制定的標準進行嚴格規范作業,才能夠保證交付的產品和完成的工作安全可靠;修理技術人員和機務管理人員只有認真執行專業技術和質量管理規定,按照內場技術標準和外場機務規定嚴細制定、完善、監督和把控工藝規程和維護手冊,才能夠從立法制度上確保飛機大修檢查作業和機務維護工作的正確性及質量的穩定性;檢驗人員只有嚴格按照有關技術文件檢查產品性能和作業過程,認真監督“三檢制”,使產品修理和機務維護的自檢、互檢不折不扣、不形同虛設、全面執行到位,把自身專檢工作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認真做好,才能夠從執法把關上避免隱患、故障和缺陷流入下道工序甚至帶上藍天;只要我們以史為鑒、認真深刻地汲取以往質量事故及問題教訓,全面扎實地落實技術標準和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同時確保有關實驗設備管理、環保設施維護、日常工作操作程序等各個質量安全環節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加強修理、維護檢查的全過程質量保障,轉變“事后調研、事后查處、事后補救”為“事前控制、未雨綢繆、防微杜漸”,就能夠實現質量體系中的規章制度落實擲地有聲、有效、影響深遠。
在當前我們軍隊各系統的一切工作向備戰打仗聚焦之際,戰爭制空權的尤其重要決定了戰斗機的各方面質量尤顯重要,其保障任務艱巨,承擔的責任重大!我們能否在每一個具體細致的工作環節上真正增強質量意識,能否徹底消除飛機修理、維護及檢查過程中一絲一毫的人為差錯、充分發揮質量體系保障作用,關系著飛機質量,關系著空軍裝備保障事業的生死存亡,更關系到飛行人員的生命安全、部隊戰斗力能否持續生成和戰爭勝負乃至國家命運,對此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