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

直到我的名字從物理老師嘴里念出來的那一刻,我都滿懷自信。他要問的題目我看過了,是很簡單的紅黑表筆接法的問題。我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趁他低頭看問題的時候,將手底下的英語試卷悄悄往旁邊挪了挪,就等他問出我早已準備好的問題。
“第二小問,你覺得是紅表筆還是黑表筆?”“紅表筆。”我一臉得意地說道,心里還在竊喜他沒有發現我偷偷寫的英語卷子。
他追問道:“那改裝過后的內阻是多少?”我的大腦一片空白,茫然地低下頭看著那道題目,且不說我會不會做,就算會做,我也沒法在這么快的時間內算出,而且最主要的是,我根本就不會算!
我拿過筆在旁邊的草稿紙上蒼白又無力地抄寫了已知的條件,教室里鴉雀無聲,我甚至聽見了自己加快的心跳聲。我沉默的時間太久了,察覺到身邊的同學都注視著我,也完全不敢抬頭,因為我知道物理老師也在盯著我看。
我錯了,物理老師早就發現了我手底下的英語試卷,畢竟是外文,講臺上面看得一清二楚。
“好,我們來看這道題。求它的內阻……”物理老師終于轉過身去,開始在黑板上寫字。但是他沒有讓我坐下,我站著上完了剩下的半節課。
如果換作兩年前的我,我會在被問住的那一刻就滿臉通紅,甚至會在課后一個人偷偷哭泣。罰站在當時的認知里是可恥的,而我,所謂的“好學生”,就像被釘在了恥辱架上。可是當我接受并承認自己是一個普通人這個事實之后,我就再也沒有為類似的問題煩惱過了。
我還記得初中的時候,剛開始我是踏實努力的,我總是在學校就完成所有的作業,回到家再自己預習、復習。后來我開始頻繁地拿獎,各種競賽的一等獎。不知從何時起,我成了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久而久之,我的耳邊總是充斥著贊賞的聲音,這就導致我開始得意忘形,我以為自己就要去到理想的高中了,可事實是我根本沒想好要成為怎樣的人。
初三那年,我們中考是先報考學校再出成績,我毫不猶豫地報了省里最好的一所重點高中,結果自然是名落孫山。那是一個悠長又閑適的暑假,沒有作業,沒有攀比,不用早起,可我并沒有想象中的愜意,自從知道那所高中的錄取線開始——那個暑假于我而言就像是一場噩夢。
我開始失眠,徹夜徹夜地睡不著,腦海里一遍遍回放當時考試時的場景。畢業的同學聚會我一次也沒有去,QQ空間里是身邊同學出去旅游的照片,而我一個月沒有走出過家門。
我怕遇到那些曾經對我予以夸贊的鄰居,我怕碰到對我寄予厚望的老師們。我的面子被打破,自尊碎了一地。那段日子我的房間幾乎無處下腳,我媽每次推開門想要發火,看到我低頭不語的樣子就又悄悄關起門。
房間里堆滿了我寫過的資料。我翻看了3年來所有的教材,每一本筆記,每一張試卷,每一處字跡,我的每一份心血,都付諸東流了。
難過堵住我的喉嚨,眼淚倒灌進肺里,我仿佛溺水一般無法呼吸。我媽實在是看不下去我沮喪的樣子,她只問了我一句話:“那你覺得考上重點高中的都是天才嗎?”
“當然不是啊,哪里有那么多天才。”答案脫口而出后好幾秒,我才突然醒悟。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又平凡的人,犯錯和失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大部分人也都會遇到理想和現實產生巨大落差的時刻,可那又怎樣呢,那不過就像是渡過一條長長的河。可怕的不是平凡,而是停下。
只要我們在成為想要的樣子的路上沒有停止腳步,我相信,我們都將渡過那條河,找到自己閃閃發亮的人生。
梁衍軍//摘自《中學生博覽·青春派》
2022年第9期,本刊有刪節,稻荷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