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燁

公共廁所的門總是空出一截。這樣設計到底是為什么?答案是國家規定本就如此。
根據我國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每個便器應有一個獨立的單元空間,劃分單元空間的隔斷板及門與地面距離應大于10厘米、小于15厘米。
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規定呢?首先是為了通風,讓你在更“清新”的環境中解決生理需求。公共廁所是病菌滋生的“溫床”,廁所門對氣流流動有著明顯的阻擋作用,因而影響著廁所的通風效果以及衛生環境。一項實驗模擬結果顯示,當廁所門緊貼地面時,硫化氫濃度最高,廁所門離地面越高,硫化氫的濃度就越低。硫化氫是一種帶有臭雞蛋味的劇毒氣體。即便是極低濃度的硫化氫也會對人體的呼吸道造成損傷,長期吸入則會導致死亡。
除了通風,廁所門少一截也是出于安全的考量。實際上,每1000人中就約有46人會發生排便性暈厥。它主要是由于在排便中或是排便剛結束時,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了心率、血壓驟降,導致腦灌注不足而出現了短暫意識喪失。由于這種暈厥常常發生在相對私密的衛生間,因此不易被發現,死亡率可高達35%。而公共廁所門少一截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隔間內的情況被及時注意到,讓暈厥的患者能得到救治。
另外,有學者認為,廁所門少一截還能方便清潔,防止積水。當馬桶堵塞、積水外溢時,如果廁所門與地面嚴絲合縫,就極易把隔間變成一個蓄水池,這不僅可能對隔間內設施造成更大的損害,要是不知情的人打開門的話,還可能會造成安全事故。
當然,更重要的是,當你上廁所發現沒帶紙時,這空出一截的廁所門可能是解救你的唯一途徑。
李晴兒//摘自答案如下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ever/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