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芝罘區環境衛生管理中心 馬曉鳳
在生活中,居民制造的生活垃圾規模十分龐大,成分非常復雜,如果對生活垃圾處理不當或者不及時會對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所以,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以及轉運等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給予支撐。同時由于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我國將生活垃圾處理作為一項重要工程,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來確保這項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保護環境、保護人民健康安全的目的。轉運站充當著垃圾清運等重要職能,為了充分發揮其在垃圾處理清運等方面的價值,就需要針對現有的實際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并且完善其改造方案,這也是城市發展中的一項關鍵內容。
在經濟發展的新態勢下,我國人口增長量迅速提高,城市化建設的腳步也在進一步加快,致使我國城市人口出現膨脹現象,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在慢慢減少,城市生活中的垃圾增長量以及轉運量也在逐年提高,這給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帶來極大的考驗。生活垃圾成分十分復雜,包括各種有機廢物和無機物。在這些垃圾中,有些是可再生資源,如木材、塑料、橡膠等,但也有一些垃圾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它們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還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危害,因此必須妥善處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生產企業的廢棄物,二是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三是社會上的垃圾。其中,工業生產產生的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和廢輪胎最多。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全國每年工業固體廢物約占城市固體廢棄物總量的20%左右[1]。另外還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含廚余),如餐廚廢水、廚房污水及各類生活垃圾處理廠排放的污泥和廢渣等。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加,人民物質、文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心自身健康。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環境已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環保工作者,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善這種情況。轉運站作為城市垃圾系統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直接影響著城市的環境水平以及居民的居住環境。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來,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基礎設施以及相關垃圾處理設備都比較落后、老舊,很難滿足城市快速發展的需要。基于此,就要做好對城市生活垃圾轉運工作的優化以及改造,做好生活垃圾的清理以及轉運工作,為現代化城市建設提供一份有力保障。
城市垃圾轉運站的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不僅需要在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員和設備維修人員等方面的資金支持,而且還要考慮投資與回收效益問題。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都在積極進行城市垃圾處理設施的改造和新建,但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城市并沒有改造以及完善生活垃圾轉運站。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人口迅速增長,人均垃圾清運量也隨之增加,這就使得對城市垃圾處理設施的需求越來越多。同時,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環保意識增強,對于垃圾的清運以及處理有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對許多生活垃圾轉運站的調查發現,很多垃圾轉運站都沒有設置收運設施,而是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這種做法不但浪費了大量資源,而且也影響市容市貌,造成二次污染。在一些大城市,為了減少垃圾處理量、提高處理率,將垃圾堆放于街道兩旁,有些地區還把垃圾桶設在居民住宅附近,還有部分地區甚至干脆將垃圾就地填埋,這樣不僅使環境受到污染,同時也增加了處理成本。還有諸多城市的生活垃圾轉運站都沒有設置相關防臭、除塵等相關設施設備,工作人員在對垃圾的處理以及清運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垃圾滲透液,相關設備在清洗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污水,這些污水直接排放導致空氣中產生大量有害氣體以及臭味,影響周圍居民的居住環境。
在對生活垃圾進行運輸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道路條件差以及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落后等原因,導致大量生活垃圾無法運送到目的地。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環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收運車輛不具備相應的清洗消毒功能;環衛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清掃效率低下;垃圾分揀設備與垃圾清運車配合不足,運行效果不佳;部分地區未建立統一規范的廚余處置標準,使得餐廚廢物產生量較大;垃圾處理廠及配套管網規劃布局不合理,污水管道鋪設困難;餐廚廢棄物管理薄弱,監管難度大;廚余處置企業運營成本高、收益低;餐廚廢棄物綜合利用程度較低,資源浪費嚴重,難以實現資源化利用;餐廚廢物貯存場所數量少、分布范圍小、環境承載力差;餐飲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操作水平不高,衛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安全隱患突出;廚余垃圾填埋場選址不當,場地不夠寬敞且排水不暢,污染現象較為普遍;廚余垃圾填埋工藝簡單,滲濾液處理率低,污泥含水率偏高,難以適應垃圾處理工作。在對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的設計工作中,經常會出現轉運站外觀較為單一、簡陋的問題,而且轉運站周圍沒有進行栽種綠植等環境綠化工作,轉運站的選址、布局都沒有達到標準要求,導致總體外觀與城市格格不入。在很多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基礎設施以及設備都出現老化現象,需要更換。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為了減少環境污染,國家出臺了許多法律法規來規范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但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設備還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垃圾轉運站中的大型處理設備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且以老舊、落后為主,還有一部分沒有經過改裝就直接使用。雖然有相關制度促進轉運站處理設備更新換代,但是對于那些缺乏專業資質或缺少資金實力的企業來說,很難在短期內完成改造。而對于老化的設備經常發生故障等問題,使得設備維修以及保養的投入費用也隨之增加,導致垃圾處理工作時間延長,進而造成生活垃圾的多處積壓以及周邊環境的污染。
許多大中城市開始實施“無廢”戰略,將垃圾集中填埋處理作為解決環境問題的一種方式,這種方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諸多不足,如土地資源緊張,垃圾中含有較高毒性物質,處理不當易造成二次污染,環境污染嚴重等,這些問題都制約了垃圾處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空間,提高城市垃圾填埋場的運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置,已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難題。
如果想要對垃圾處理工作進行有效改進,就必須從源頭抓起。垃圾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它關系著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因此,在生活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減少垃圾產生量,同時盡量把好回收利用關,這樣才能夠保證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如何才能在城市里做到這一點呢?首先,需要加強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形式向市民普及環保知識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等,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在地區所面臨的問題,從而增強大家的環境保護意識。其次,還可以加大對垃圾分類處理設施的建設力度。由于我國目前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人們對于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這個階段中一定要大力推動垃圾分類進程。最后,提高自身素質水平,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才能真正實現垃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目標。總之,為了實現垃圾的有效處理,需要政府與企業共同參與其中,以確保垃圾的可再生性,促進資源的合理使用。在此過程中,我們要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來做好各項管理工作,為城市垃圾減量提供良好保障。
在對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進行有效改造要提升其工作的有效性。在對生活垃圾的處理中,需要采取一些高科技手段,而這一切必須依靠專業技術人員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人力投入。現代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所以轉運站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設備技術、管理理念,從而更好地為垃圾處理事業作出貢獻。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種高新技術被運用到生活垃圾處理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自動化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機械技術等[2]。這些高新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解決傳統方法所面臨的問題,還可以將它們與轉運站結合起來,這樣就會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也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在開展垃圾處理工作時,注意與周邊區域的協調發展。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垃圾清運量也隨之增多,而現有的垃圾處理設施存在著處理能力不足、處理費過低、缺乏監管措施等問題。為了有效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綜合利用率,實現資源再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對原有的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和管理方法進行創新。因此,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垃圾轉運行為;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統一的收費標準,確保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制定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強化執法監督檢查,提升執法水平。此外,要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做好規劃指導。通過對不同地區、企業及居民的調查研究,分析當前城市生活垃圾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提出具體的對策建議,以保障垃圾減量化目標的達成,減少污染排放。最后,優化城市環境服務系統,推動城市綠色化發展。從源頭控制垃圾的產生,將生活垃圾作為一種廢棄物加以處理,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此外,還可以結合其他先進技術為生活垃圾提供解決方案,如生物降解塑料、太陽能發電、污水處理等。總之,只有不斷完善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全過程治理體系,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國城鄉環境治理現代化。
在現階段的垃圾轉運工作中,為了保證其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就要對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進行科學化布局以及合理化設計,改造過程中要考慮其運營模式、運輸方式和成本等多方面的問題。在進行改造的過程中,要對城市交通道路以及主要管制街道進行全方位的考慮,避免與地下相關線路發生重合或者摩擦等情況,同時還要求周圍地質環境相對穩定。在轉運站的設計方面,要與城市長久發展戰略保持一致,在對轉運站設計改造的過程中,首先是設備選型的問題。由于我國垃圾處理技術和裝備水平限制,因此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至關重要。其次是工藝路線的優化問題。隨著城市人口增長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生活垃圾被排放到環境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尤其是餐廚垃圾堆放、廚余垃圾滲濾液等二次污染現象十分突出,這也使得政府加大了污染治理工作的力度,要求各地建立完善的餐廚垃圾分類收集系統,并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加強監管。另外,還需要考慮土地資源利用及環境保護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建議在選址時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合理確定場址、布局。同時還要注重環保節能措施的應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在具體規劃上,應該以“減”為主,即減少填埋量,增加焚燒爐數量,提高焚燒效率;以“增”為輔,即增加發電量,提高上網電價,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之間的統一[3]。在設施建造環節,應該遵循以下原則:因地制宜。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前提下,盡量做到就近設置焚燒爐。科學合理。既要兼顧經濟性,又要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經濟可承受。一般不高于當地同類建筑物或構筑物造價,但要注意避免過度浪費。安全穩定。確保爐內燃燒充分、煙氣潔凈無污染,且能經受一定規模的長期考驗,能夠保證機組連續運轉[4]。最后,轉運站的設計要結合新型模式,盡可能打造半地下空間設置,在地面盡量減少對于作業窗口的設置,要與周邊的環境協調,對圍護結構的保溫層進行設計、在垃圾轉運站周邊種植樹木等,打造和諧、優美的環境。
許多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中的相關設施設備都存在老化現象,對于轉運站內一些重要的機器要進行及時維修以及養護工作。同時,需要對垃圾轉運站內的環境問題進行基礎設施的完善,對相關除臭設備、除塵設備以及隔音設備進行完善,避免在站內出現垃圾隨意堆放、不及時處理等現象,確保轉運站內的設施設備達到良好運行狀態。
為了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就要對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進行優化以及改造,面對當前垃圾轉運站所遇到的問題,要根據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為了使得讓垃圾轉運站發揮出自身最大的價值,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分析以及制定改造方案,這不僅可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效率,而且對于城市的發展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相關鏈接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業垃圾、集貿市場垃圾、街道垃圾、公共場所垃圾、機關、學校、廠礦等單位的垃圾(工業廢渣及特種垃圾等危險固體廢物除外)。隨著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增加,其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①成分復雜。我國垃圾收集目前大多數城市都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而沒有分類收集,因而各類垃圾混雜在一起,成分復雜。
②含水率高。垃圾中含有大量蔬果皮,因而含水率約30%~50%。
③無機物質含量高。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仍以煤為主要燃料,垃圾中的煤渣、砂石、金屬、玻璃等無機物含量很高。
④有機物質含量少。在我國的垃圾中,有機物中的廚房廢物垃圾較多,含水率高。紙張、塑料、木料、紡織物、皮革等高熱值物質含量較少,熱值較低。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燃氣逐步普及,城市垃圾中有機物含量會大大提高,垃圾的熱值也會不斷增加。如北京市的垃圾熱值已由20世紀90年代末的平均每年3349kJ/kg提高到現在的平均每年5862k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