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炳輝
(作者單位:福建廣電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溪分公司)
近年來, 隨著媒介融合速度的加快,傳統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由于其與時代發展形勢不匹配,存在的不足也逐漸顯露,公眾在此背景下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同時也影響了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更新頻率與實際效果。面對此困境,廣播電視工程技術應進行持續改革與創新,適應融媒體時代發展形勢,避免被快節奏的社會生活所淘汰。在優化過程中,應從當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應用現狀角度出發,立足于多類技術的應用,深入分析優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完善處理方案,為節目內容質量的快速提升奠定基礎,實現廣播電視工程技術持續發展的目標。
傳統廣播電視節目受時間與空間兩類因素的限制,所以內容表現力不佳,若觀眾的觀看地點與時間不固定,必然會錯過固定時間播出的節目內容,且難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觀看。對于傳統廣播電視來說,過多的限制條件使得其受眾群體相較以往有了明顯減少,對其未來發展較為不利。在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工程相應技術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獲得了更多的創新因素,技術的革新與優化為其未來發展明確了基本方向[1]。與導線、無線電波等傳統信息傳遞媒介不同,若將網絡作為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傳輸介質,不僅能夠提高其傳遞速度、增強抗干擾性,也能在本質上實現創新,徹底打破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條件限制,不受時間與空間因素的影響,為觀眾觀看節目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此外,由于圖像與聲音均通過網絡傳遞信息,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應用水平相較以往獲得了明顯提升,觀眾能夠擺脫固定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觀賞節目,技術特性逐漸突顯出來,以節目宣傳角度進行分析,更有利于優質節目的推廣。
受傳統廣播電視工程技術影響,觀眾只能夠采取單向欣賞節目內容的方式,或是通過播放過程中所提供的各類交流渠道建立與主持人之間的溝通對話聯系[2]。但此類方式限制較多,且類型較少,難以達到節目播出預期的交流互動目的,實際效果不理想,致使難以通過此途徑提升觀眾對節目的認可度。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廣播電視工程技術在以觀眾喜好為基礎并為其提供自由選擇節目內容條件的同時,也能夠通過節目播放環節提供的公眾號、微博、在線交流等溝通渠道,大大增強觀眾與節目之間的互動性,繼而達到改善觀眾與廣播電視黏合度不強的狀況[3]。此外,制作節目的相關工作人員同樣能夠通過溝通渠道與觀眾進行實時交流,并對觀眾所提出的一系列建議進行整理分析,從而了解觀眾的真實感受。如此一來,即可基于觀眾所提出的期望明確后續節目內容優化的方向,實現持續提升節目質量的最終 目標。
伴隨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自媒體平臺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遇,為公眾提供了暢所欲言的場所,公眾可針對相同社會事件發表不同想法與看法,基于此,用戶與平臺間的緊密性明顯增強。自媒體相關平臺在快速變革的時代背景下獲得了持續發展機會,功能逐漸增多,致力于滿足用戶日常生活中的各類需求,而這也是自媒體平臺的未來發展方向。另外,自媒體平臺通過大數據等方式明確用戶的內容偏好,制訂對應推送計劃,能夠有效延長用戶觀看平臺的時間[4]。因此,廣播電視工程技術可與自媒體平臺進行融合,注冊官方賬號進行技術宣傳,從而在平臺中積累用戶群體。隨后可根據平臺自有推薦機制的運行規律,通過將節目花絮上傳至平臺的方式進一步擴大節目影響力,不斷增強節目宣傳效果,奠定廣播電視相關技術深度優化與創新的堅實基礎。
作為特殊的網絡平臺,網絡直播在互動性方面相較其他類型平臺具有更佳的宣發優勢,用戶黏性更強。不同直播平臺主打節目內容雖有所差異,但均具有用戶可根據個人喜好自由選擇觀看直播的特點[5],且直播形式的特殊性,使得觀眾能夠通過即時聊天與主播就不同問題進行溝通交流,不僅提高了觀眾的參與度,同樣吸引了更多平臺用戶,增加了平臺的人氣。從這一點中可以看到,節目影響力度能否提升與互動性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但由于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應用特殊性,其在互動層面有所不足[6]。若能夠將網絡直播與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相結合,則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在提高觀眾對節目關注度的同時改善內容質量。值得注意的是,融合過程中應重點關注溝通交流的實時性與有效性,滿足觀眾的各類需求以提升觀眾對節目的喜好程度,為提升廣播電視工程技術整體應用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應用程序(Application,App) 下載數量顯著增加,其中的一些特色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戶并成為關注焦點,各種App給用戶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也使人們的業余生活更加充實。因此,可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其作為節目宣傳渠道,并以用戶的個人喜好為基礎對版面進行優化,使不同的用戶群體都能有效獲取信息,滿足實際的使用需要[7]。究其原因,將廣播電視工程技術與App結合,不僅能夠擴大宣傳范圍,節目社會影響力相較以往也將有明顯增長,繼而能夠突顯出技術的良好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二者融合環節中應強調用戶體驗的重要性,統一分析并整合用戶對于不同類型節目的關注程度,并向廣播電視工程技術應用的優化環節反饋,使觀眾能夠獲得更加優質的節目內容,為改善用戶生活質量提供幫助。
電信網、互聯網及電視廣播網是三網融合所指的對象,隨著近幾年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互聯網與電信網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將電視廣播與電信網、互聯網進行融合,能夠對廣播電視工程技術進行優化和創新,也能使觀眾獲得更高質量的視聽體驗[8]。三者融合能夠增強各類電視節目的宣傳效果,為節目制作行業的未來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三網融合主要以光纖通道與音視頻編碼器為基礎,所產生的廣播電視信號經由編碼器輸送至電信機房,再由網絡運營商進行分配,通過下專線電視渠道的開通使網絡電視能實時性播放廣播電視節目。相較于傳統電視廣播,三網融合后的節目內容最為明顯地改變就是增加了點播與回看功能,解決了用戶在時間與空間因素影響下的觀看難題,也滿足了受體群眾對節目的各項要求,能夠為廣播電視技術的未來發展提供實踐經驗。對目前的三網融合后的技術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一些縣鎮已經完成了融合技術覆蓋任務,且廣播電視信息傳遞效率也在逐漸 提升。
人力無法完成的高難度拍攝任務,利用無人機航拍技術能夠獲得令人滿意的拍攝結果,繼而達到圖像內容多樣化的展現目標,呈現給用戶難以想象的視聽場景。研發兼具廣播電視工程技術與無人機航拍技術的方式,將能夠從城市的不同位置出發,達到根據節目類型所設定的全景攝錄目的,為后續的節目制作提供完美的素材條件[9]。二者的融合是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關鍵因素,從根本上解決了全景拍攝成本高與人力資源投入大等問題,且相較于傳統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無人機航拍技術的加入在讓節目內容予以提升的同時,由于簡化了煩瑣的制作流程,其效率相較以往也有了明顯提升,為觀眾提供了多類型的優質節目,擴大了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應用市場。
網絡平臺、App及直播等的加入,使得節目類型更加豐富多彩、節目質量不斷提高及用戶互動性不斷增強的同時,也同樣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但應注意的是,融合環節依然存在信息傳輸問題,受應用限制條件的約束,較難保證融合后多種技術的應用效果,無法滿足節目內容宣發、質量提升等具體要求[10]。以往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應用并沒有較多的信息傳輸任務,多類數據的簡單傳輸在現有技術背景條件下同樣達到了傳遞目的,無論是圖像還是聲音均能夠展現在人們面前。伴隨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傳輸任務增多,信息量較大,對傳輸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幾何倍數的增長特點使得現有傳輸技術面臨較大的應用考驗。若不對現有傳輸技術予以更新,將會影響信息傳遞的完整性與實時性,甚至出現音畫不同步的現象,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此外,設備經多年使用的老化現象,也會影響數據的傳輸效果,不利于節目內容的豐富與質量的提升。
電視節目的革新速度在媒體融合背景下不斷加速,但實際融合環節對資金的投入量有著較高要求,只有保證資金投入量,才能促使硬件與軟件設備完成全面更新任務。一旦硬件、軟件設備的更新速度與媒體融合標準不匹配,將對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后續升級造成不利影響,不僅會降低節目質量,同時不利于技術應用整體效果的提升[11]。
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但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相對較少,影響了媒體融合的進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水平難以提升。雖然當下較多傳媒大學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學生媒體融合意識與專業技能的培養環節,但由于理論體系包含內容過于晦澀,學生無法從中獲取到足夠的用于未來工作實踐的有效經驗,對新媒體的發展較為不利。
第一,將智能網絡平臺和廣播電視工程相互結合。在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也在逐漸發展,相關部門應基于智能平臺和傳統傳播電視臺的應用,豐富現有的新聞內容,為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目前,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型信息渠道,能吸引社會大眾積極關注新聞,但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播出內容的審核,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并且要對當前的社會新聞進行整合。
第二,結合自身實力和發展情況選擇符合發展需求的運行模式,設立完善的系統運行架構。
第三,相關部門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發揮市場資金的刺激作用,通過市場調節激發廣電行業市場活力,基于市場力量對項目升級改造中的資金短缺問題進行解決。與此同時,相關人員要逐漸完善自我,不斷學習新思想、新技術,提出更多的廣告創意,從而吸引更多用戶的注意力,獲得高營收。
第四,相關部門要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可通過激勵措施鼓勵工作人員進行學習,也可通過提高薪資待遇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
廣播電視工程技術和多種新媒體技術進行融合,有利于節目和用戶互動性的增強,能夠在打破空間與時間因素限制的同時,增強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根據當前融合過程中存在的技術、資金與人才等不足,相關部門人員可通過拓寬融資渠道等解決問題,為實現廣播電視工程技術與新媒體的融合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促進相關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