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
杜衛東,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從事普外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近30 年,擅長微創手術治療肝膽胰脾、甲狀腺等相關疾病,治療各種腹壁疝、腹股溝疝,經驗豐富。近年來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0 余項。
經常有門診患者拿著B 超單前來咨詢,說:“我查出了肝囊腫要緊嗎?需不需要處理?”今天,就這個問題來簡單探討一下。
通俗地說,肝囊腫就是肝臟上的“水泡”,一般不和其他器官相通,若位置較淺或個頭大的,可突出肝臟表面,使肝表面變得不光滑。
肝囊腫大小懸殊,直徑小的如針尖,大者如嬰兒頭。但以數毫米至數厘米大者多見。囊腫數目可以是孤立的一個,也可有多個,囊內有液體,澄清透明。
肝囊腫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又稱先天性肝囊腫,臨床上最為多見。肝囊腫又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單發性肝囊腫多發生在肝臟的右葉中,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通常為4∶1。多發性肝囊腫可以在肝臟的左右葉一同出現。
此外,肝囊腫還可以根據病因分為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和寄生蟲性肝囊腫。
絕大多數肝囊腫不會發生癌變。但有兩種情況雖然極少發生,應該警惕:
●診斷錯誤或不能排除腫瘤性病變。有些病變長得很像囊腫,但實際上卻是惡性腫瘤,例如肝臟囊性腺癌。除此以外,某些檢查報告上還可能寫著“需與……腫瘤相鑒別、不排除……腫瘤(癌變)”,這就需要結合臨床表現、體征及其他輔助檢查綜合評估是否發生癌變。

●有較長的肝囊腫病史,隨訪中觀察到囊腫壁從光滑發展到呈結節狀,可伴有腫瘤相關指標增高。
肝囊腫的癥狀與危害和囊腫大小、所在位置、病程長短、是否受到外力沖擊、囊內有無感染等因素有關。
絕大多數較小的肝囊腫常無癥狀,或只有輕度上腹部不適,有的患者因在上腹部或右上腹部摸到囊性腫塊而懷疑肝癌來就診。較大的囊腫壓迫膽管時可出現黃疸,壓迫胃、十二指腸與結腸時,可發生餐后飽脹、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梗阻癥狀。
極少數患者的囊腫繼續擴大,過度擠壓正常肝組織,可以出現腹水、門靜脈高壓甚至肝功能衰竭。受到外力沖擊或囊內壓力過高,囊腫可發生破裂。囊內液體繼發細菌感染,可發生腹膜炎,與腸道形成瘺管或囊腫內出血,使癥狀變得比較復雜。
過去,由于人們對健康體檢的認識不夠,以及醫學技術原因,肝囊腫不易被發現,所以一直被認為是少見病。隨著B 超、CT、磁共振等先進檢查設備的出現,躲在肝臟深處的囊腫被大量發現,肝囊腫成了常見病。國人肝囊腫的發現率為1%~3%。
●B 超檢查

簡單易行,無創傷,容易隨訪。囊腫小的,可以1 年復查1 次,囊腫比較大的,半年復查1 次為妥。建議保留每次檢查結果,以便對比其變化。
●CT 及磁共振檢查
建議初次就診時,行增強型的CT 及磁共振檢查,CT 檢查能準確顯示肝囊腫的部位、大小、范圍及性質,能排除惡性病變,防止漏診或誤診。
比較小的肝囊腫,只需觀察隨訪,無須特殊治療。較大、單發但癥狀不明顯的,可采用B 超引導下抽液并注入無水酒精的方法進行治療,這種方法安全且療效好,但囊壁往往繼續存在,不能去根,容易復發。
如果肝囊腫引發患者出現了右上腹部疼痛、腹脹、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提示伴有破裂、出血、壓迫癥狀等相關并發癥,這時應該毫不猶豫地接受手術治療。常規手術方式為腹腔鏡下行囊腫“開窗術”或“去頂術”,即切開囊壁吸盡囊液、切除囊壁。如果是比較巨大的肝臟囊腫,可以采用腹腔鏡下肝葉或者肝段切除術進行治療。術后常規置引流管,等引流液變清亮、量減少時拔除。另外術后要維持好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加強抗感染、止痛、營養支持等治療,保護好患者的肝功能,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這樣才有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
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汁、米湯、米粥、面條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另外,建議患者吃一些魚肉、牛奶、雞蛋、豆制品,患者飲食一定要規律,不要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這樣才有利于患者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