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麗娟副主任醫師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門診經常會碰到腹瀉遷延不愈的患兒,治療腹瀉的藥蒙脫石散、益生菌等沒少吃,可腹瀉就是好不了。那么小兒腹瀉遷延不愈的原因有哪些呢?應該如何治療呢?
小兒腹瀉遷延不愈最常見的原因有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過敏,其次是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感染,還有一些少見的原因如炎癥性腸病、免疫缺陷、遺傳代謝性疾病等。
乳糖是嬰幼兒重要的能量來源。乳糖存在于母乳及正常配方奶粉中,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為半乳糖和葡萄糖,迅速吸收入血,為機體供能。乳糖酶存在于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刷狀緣,在各種原因導致的腹瀉后,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受損,產生乳糖酶的能力下降,從而引起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的常見臨床癥狀有口腔酸臭、吐奶厭奶、腹脹、屁多、大便稀/有奶瓣/有泡沫、腸絞痛(常表現為哭鬧、煩躁)。不少嬰幼兒在急性腹瀉后因小腸上皮細胞受損,引起繼發的乳糖不耐受。
治療可以加用乳糖酶或者換用無乳糖奶粉,一般1~2 周癥狀可改善。乳糖酶的食用方法為:每次喂母乳前5~15 分鐘服用,或者倒入沖好的奶粉一起食用,用至寶寶大便成糊狀后1 周左右,逐漸減少用量,待完全康復后再堅持1 周左右時間。
牛奶蛋白過敏以1 歲以內患兒最為多見。此類患兒的父母往往也是過敏體質,且患兒常伴有濕疹病史。牛奶蛋白過敏的患兒可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便血等。血常規檢查嗜酸細胞可能會升高,大便常規檢查可能會有少量的白細胞。很多患兒腹瀉后查大便常規有白細胞,反復應用抗生素,但腹瀉仍然沒有改善,這個時候就要考慮是不是牛奶蛋白過敏。牛奶蛋白過敏診斷的金標準是回避牛奶蛋白后癥狀改善,再次攝入牛奶蛋白后癥狀再現,可以通過查血常規、糞常規、過敏原、腸鏡檢查(便血的患兒)來輔助診斷牛奶蛋白過敏。
牛奶蛋白過敏的本質,通俗點講是因為整蛋白分子量大,容易過敏,可以通過把整蛋白分解為短肽(分子量相對小)或者氨基酸(分子量更小)來緩解過敏癥狀。因此,牛奶蛋白過敏的患兒可以根據腹瀉癥狀的輕重,換用深度水解(短肽)或者氨基酸奶粉喂養,2~4 周后評估腹瀉緩解的情況;母乳喂養的患兒,母親規避牛奶蛋白2~4 周,效果不好的話,換用特殊配方奶粉。這里強調一點的是,牛奶蛋白過敏的患兒往往對羊奶也過敏,因此不建議換用羊奶粉。
嬰幼兒抵抗力較差,常常因為呼吸道感染需要應用抗生素,易引起菌群失調,益生菌減少,從而引起艱難梭菌等有害菌的生長,導致抗生素相關性腹瀉。這類患兒停用抗生素后大多數腹瀉可逐漸好轉,可以通過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失調。癥狀不緩解的話可以加用甲硝唑、萬古霉素,具體用藥方案建議咨詢醫生。
小兒腹瀉遷延不愈,還要排除一些慢性感染,如慢性菌痢、寄生蟲感染等,可以通過查大便來確診,確診后抗感染治療。其他一些少見的原因,比如炎癥性腸病,多伴有體重下降或者增長緩慢,可以查腸鏡及黏膜病理進一步確診;免疫缺陷多伴有反復感染,可以通過查免疫功能、基因檢測進一步確診;遺傳代謝性疾病,多伴有嘔吐、生長發育遲緩,可通過查血尿遺傳代謝篩查,基因檢測進一步確診。
總之,小兒腹瀉遷延不愈,首先查大便常規排除感染;如果患兒不伴有便血,大便常規檢查沒有白細胞,生長發育良好,可以添加乳糖酶或者換用無乳糖奶粉喂養;如果癥狀無改善,可以換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奶粉喂養;如果癥狀仍然無改善,需要進一步完善腸鏡、免疫功能、血尿遺傳代謝篩查、基因檢測等相關減持以進一步確診。